学生心理发展节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2009-03-09 01:24康新民
关键词:节律变化情绪

康新民

内容提要:我校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心理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实验研究》子课题《高中生心理发展节律的研究》,实践中,我将古老的东方文化与现代心理学整合,初步达到了根据学生心理变化节律,通过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灵活运用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取得一定成效,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心理发展节律 心理健康

一、研究目标:根据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尝试性地预测学生阶段性的心理波动情况,运用心理学知识与科学原理,正确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变化情况和环境变化,分析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发展趋势,并提前开展心理疏导和早期防范措施,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化解在萌芽状态中。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实用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成绩相关的研究,努力提高老师课堂教学和科研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本校的办学特色。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心理调查、心理咨询室学生档案分析、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学生心理成长日记、学校工作安排、家庭情况调查、气候变化等综合因素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心理变化周期,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

三、关于心理节律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节律:是指物体运动的节奏和规律。在发展心理学中心理发展节律是指: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生理与心理的变化规律,是指人的个体生理结构与心理变化的规律。

大自然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无论是动物、植物、天体、分子、原子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运行,而这种运动的规律就是一种事物内部的自然法则,人类应该正确地认识这种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节律,这对其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把握很有益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常常与大自然的变化同步,在中国古老的道家理论中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动物和植物,都按照自己所特有的节奏变换,多彩世界的不同物种却有着自身的变化规律,例如:寒梅的开放,大雁的南飞,蝉的脱变,花开与花落,月缺与月圆,潮涨与潮落等等,无一不是按照“生物钟”即生物节律所特有的节奏规律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于是,就演绎出了世界的沧海桑田,人生的悲欢离合,朝代的兴盛衰败。历史的变迁看似千变万化,实际上也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

就人类来说,一个人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情绪高涨,才思敏捷,记忆力强,有时却浑身困乏,情绪消沉,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

20世纪初,德国柏林的医生威廉•弗里斯和奥地利维也纳的心理学家赫尔曼•斯沃博达,这两位互不相识的科学家,各自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最早提出了人体生物钟理论。他们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大量事实进行分析后惊奇地发现:人的体力存在着一个从出生日算起以23天为一周期的“体力盛衰周期”;人的感情和精神状况则存在着一个从出生日算起以28天为一周期的“情绪波动周期”。经过二十年后,奥地利的阿尔弗雷德特尔切尔教授发现了人的智力状况存在着一个从出生日算起以33天为一周期的“智力强弱周期”。

他们的发现揭开了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的秘密。后来,人们把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三个生物节奏总结为“人体生物三节律”,因为这三个节律就象钟表一样循环往复,又被人们称作“人体生物钟”,简称“PSI”周期说。“PSI”是英文Physical(体力),Sensitive(情绪),Intellectual(智力)的缩写。

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存在着二十三天的“体力盛衰周期”,二十八天的“情绪波动周期”和三十三天的“智力强弱周期”。每个周期分为“高潮期”和“低潮期”两个阶段,在高潮期和低潮期交替的日子称为“临界日”。临界日及前后相邻的两天,称为“临界期”。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天数是相等的,都是一个周期的一半。人体处于高潮期时,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处于低潮期时,体力下降、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在“临界日”,人体处于频繁的变化之中,协调性差、容易染病、易出差错,判断力差。

其实,这些发现,在我国的《周易》中也早有研究,《周易》应用体系:四柱命理(人的出生时间即年、月、日、时晨)、八卦(问事或事发时间),例市中法院、区公安厅、相学(面相、手相、骨相,刑事侦查)、风水(阳宅、阴宅)例地质系教材、梅花易数、奇门遁甲、大六壬、铁板神数、祭祀、礼仪等等-。现代科学研究也认为《周易》是揭示和反应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理论,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巨著。本实验试图把我国的道家、佛学、儒家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相整合,从中发现和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节律,让人们了解自身心理变化的节律和周期,学会主动调控自身的情绪,能及时从情绪的低谷中走出,冲破黎明前的“心理黑暗期”,重新燃起希望的曙光!

四、心理发展节律研究的成效

研究发现,人一天的情绪都在变化,情绪也有高潮与低潮,人们心理的变化亦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同步。有资科表明,一般“忧郁症”患者,都伴随着失眠现象,多数自杀者时间大约在凌晨3到5点钟,此时正是黎明时分,自然界处于黎明前的黑暗状态,人的心理与自然界相对应,此时也处于情绪低谷期,我把这称谓“心理黑暗期”。实践中,我曾先后对十多名有自杀心理的学生在“心理黑暗期”进行了预防性的情绪调控,有效预防了学生的自杀行为。

案例:向往天堂的女孩

学生晶是一位高二女生,刚从一所农村中学撤校合并后来我们学校。可是谁也不会想到,看上去性格比较开朗的晶,却有过几次自杀行为。她的手宛上留着用刀划过的道道伤痕,后来我了解到晶和班上的另一名女生梅是好朋友,她俩都有过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二年前也曾去南京找过心理专家咨询过,可是她的心理仍然没能消除,她的好友梅在几个月前已经自杀了。晶对我说:“我不知道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希望早日去天堂,反正我早晚要自杀。”

我从心理节律上分折晶了心理特点,找出了她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源,制定了一整套心理辅导的方案,我跟她讲解了生命的意义,宗教的本质,最终改变了她自杀的念头。通过辅导的实践,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只有人的心理变化了,才能产生行为的变化。

开始的心理辅导让晶对自杀产生了动摇,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想法,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那还有一个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期,要达到行为的改变就需要一个过程。在过后的又一次自残行为中,晶在关键时刻扔掉了手中的刀子,这样的选择,让晶从行为上迈进了一大步!从此,她将改变了原有的自杀行为。

本案例是对一名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有效预防的学生恶性事件的发生。当然,如果我们了解到心理变化节律就可以提前调控人的不良情绪,实施有效预防措施,从而避免恶性后果的产生,防止在这短暂的一刻演绎生命的不幸。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避凶化吉,做事顺利,了解人体的“心理发展节律”,科学地安排人的各类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心理解读:

由心理发展节律的理论知道,人的情绪也是呈周期性变化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如果能得到知心人的帮助,就会很快走出情绪的低谷,反之就会加重心理的负担。情绪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对于周围各种物体和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高中生正处在青年的人生起初阶段,情绪的变化对他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们在求知的心旅中不断地求索,情绪的两极化比较明显,情绪的变化节奏快,常常使心情难以平静。当然,好的情绪可以使人乐观向上,办事果断,富有创造性和灵感。不良的情绪则使人产生疲劳感甚至导致疾病。那么如何使情绪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呢?人的情绪是多变的,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调控情绪,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五、根据高中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开展生命观教育

近年来有不少中学生、大学生对人生没有目标,在生活上缺少动力。学生自杀的消息在媒体上常也有披露,面对这样的事实,如何根据高中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开展生命观教育,抚平那些失落孩子的心灵创伤?这带给了教育工作者深刻的思考……我校在校学生人数达三千人左右,是一所规模学校。面对众多的学生,各种心理问题都会产生,学校的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经调查发现,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常常会对生命进行深层的思考,对前途重新认识,有不少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一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情绪波动、头痛、晚上睡眠不实,不少学生上床后不能及时入睡,梦多,严重者还会失眠。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降低。然而有这种表现的学生占整个学生总人数的72.12%,数量之多,令我们始料不及。

教育学生学会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认识痛苦,消除“悲观失望”的不良心理,培养学生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社会竞争意识,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于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教育。自编制学习材料“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庄子说: “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从庄子的生命观中,可以看到,吃苦耐劳是人生必修的一课,生活中的苦难是磨练自身意志的极好方法。将这句话成为学生的座右铭,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准则,也是学生道德修养成的方式。

心理活动课上,我根据人体生命节律设计了一整套心理按摩动作,作为心理学上称谓“行为疗法”的一部分,可起到调节学生心理,让学生达摆脱困境,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比如在夜自修前做个小动作,那就是深呼吸与摩耳,几分钟可以达到醒脑的效果。

有一位学生在谈体会时说:“晚自修前做一下深呼吸与摩耳的动作后,感觉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许多,晚自修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另一位学生说:“以前只要上到晚自修,我总是打盹,似乎感觉脑袋不好使。自从心理老师教给我调节的方法,我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了。”

屏住呼吸来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呼吸法,竟然有着如此神奇的效应,胜过了多少空洞的说教。通过人生观的教育,学生情绪稳定,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有一位从外地转进来的学生,曾有过二次自杀的经历,来我校后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在他第三次想自杀时终于醒悟了,放弃轻生,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还有有一位想自杀的学生来心理咨询室求助,这位女生对班上的一名男生感到厌恶和恐惧,一看到他就不舒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至成绩下降,无心学习,对前途悲观失望,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位学生来心理咨询先后咨询3次后消除了自杀念头,重新找到了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在以后该生学习成绩由原来班级的第22名上升到第2名。早期心理帮助使许多学生有了生活的勇气,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找到了快乐,看到生活的希望。

几年中有过自抱自弃、失望、悲观、以及有自杀念头的学生不在少数,我通过人生观的教育,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小报,心育活动课等,让这些学生放弃了自杀念头,有效预防和制止了学生中的偶发事件的发生。

六、心理发展节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通过对学生心理发展节律的研究,我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校的教学特色,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校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奋发向上,学风浓厚,教师们也积极投入到教科研中,尽心尽责地教书育人,学校的教学品位也不断提高。我校2001年在全市的综合评估中排名第12位,2008年综合评估获得了一等奖。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开展和整理。在今后的心理节律研究中,将古老的东方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结合,就会形成独特的心理教育新理念,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猜你喜欢
节律变化情绪
老年人工作记忆成功恢复
这五年的变化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青出于蓝 汉语当代节律研究述评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