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2009-03-09 04:05吴孟庆
世纪 2009年1期
关键词:文史馆敬老馆员

吴孟庆

2008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和全国许多文史研究馆一样,迎来建馆55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进行。这三件事联系在一起,很自然地向“翰苑”中人提出一个问题:文史馆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立文史馆是解放初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来的。目的是设一个机构,对从旧社会过来的德高望重、生活困难的老年学者的生活有一个安排。现在情况不同了,老年知识分子一般都不存在生活无着的问题,馆员入馆的条件也从“文老贫”变为“文老名”,强调要有代表性,影响力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这是一个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文史馆工作从侧重于养老为主,转变为发挥馆员作用为主。以敬老崇文为宗旨的文史馆,从生活上照顾好馆员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老有所养”如果不与“老有所为”结合,就难以将其提高到新的水平。现在党和政府要求“发挥文史研究馆馆员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史馆的中心任务,从而明确了文史馆的方向和任务。这是文史馆功能的变化。

过去文史馆工作较为单一,除书画活动相对活跃外,对其它门类的传统文化研究较少。活动也仅限于本馆人员,社会影响不大。现在要整合社会力量,拓展工作层面,开展一些有影响、见实效的文化工作。上海市文史馆在2008年上半年召开了传统诗词研讨会,下半年举办了“中医药与传统文化”论坛,这两项活动都得到中央和兄弟省市文史馆的支持和配合,上海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积极参与,取得了初步成效和经验。这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变化。

适应变化,与时俱进,文史馆建馆以来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今天,面对国际国内发生着的深刻变化,我们要发扬55年来的优良传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回答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实践科学发展的问题。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表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文史馆工作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敬老崇文、尊贤尚德、发挥馆员在传统文化领域学有专长的优势,有助于倡导良好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风尚,也是党和政府广纳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的馆员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社会联系广泛。通过他们开展海外联谊,向海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积极的民间外交,也有助于祖国统一大业。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史馆工作涉及面广。所以,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抓重点。如果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史馆工作的中心,那么敬老崇文构建和谐社会;开展海外联谊构建和谐世界,可以看作是两个基本点。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表明,“以人为本”是文史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人”,首先是馆员,他们是文史馆的主体,既是服务对象,又是依靠对象。我们要坚持高标准聘任馆员,进一步优化馆员队伍结构,保持其生机和活力。第二是工作人员队伍。他们代表党和政府对文史馆工作实施组织管理,而这种组织管理主要是通过“服务”来实现。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虽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单位,但只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以人为本”的传统作风,做好本职工作,同样可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以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开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路径。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还要以科学发展观办好《世纪》杂志,发挥“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用,反映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发生的伟大变革,从触摸历史中寻求属于未来的东西。比如,如何应对当前发生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如何办好2010年“世博会”等。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编辑、发行工作规章制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办刊思路和宣传效果。作为一本文史类刊物,我们将组织更多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纪实性文章及访谈录、口述史等,为科学发展鼓与呼。

猜你喜欢
文史馆敬老馆员
“互联网+”时代文史馆的发展策略
敬老爱老防跌倒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朱德与周予同关于文史馆的一段谈话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我的最佳选择①
王鸣放作品欣赏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最美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