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种子质量认证工作 提高种子质量控制水平

2009-03-14 06:59朱丽娜
新媒体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种子生产质量

朱丽娜

中图分类号:S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195-01

种子质量认证是由种子机构提出种子方案(包括种子田间检验、种子扦样、种子室内检验和后期控制过程),使用该方案生产的种子能够很好地保证种子的品种纯度,这种质量保证体系称“种子质量认证”。

种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的内因,种子的现代化程度决定农业经济的发展,种子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种子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影响种子企业形象。国际上早就提出“质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21世纪是质量世纪,未来竞争是世界范围内的质量竞争”。《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加工、包装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种子质量问题仍然存在,种子质量案件时有发生,种子质量不过关,即使商品化程度再高也无法保证粮食产量和质量。

一、种子质量认证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种子质量的控制。常规的种子质量控制是在产后种子的检验上,如果种子出现了净度和水分问题,可以通过精选和晾晒来解决,但发芽率低和种子纯度问题就无法通过种子处理来解决了,在种子纠纷中,种子纯度影响较大,而纯度检验往往是当年得不到鉴定结果,必须经过一个生产季节,一旦发现问题,不能马上解决。

(二)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在种子行政管理工作中,通过两个渠道来保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一是按照《种子法》规定,通过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来制约种子生产、经营,对农业生产用种质量进行管理,保证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优良的品质;二是通过质量监督检验抽样调查对种子质量进行管理;实施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可以对种子生产、田间质量管理、收获、种子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建立第三方评价型的质量管理制度,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需求,准确、公平、客观地评价种子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生产用种,保证用种安全。

(三)有利于种子质量管理制度的改革。近几年我国种子产业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发展步伐较快,但仍然存在着经营主体多、规模小、水平低等问题,种子生产经营行为不规范,企业缺乏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仅靠市场检查、质量抽查等形式的外在监督和事后查处,不能取得持久的效果,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所以说,种子质量认证制度,是改革种子质量管理制度,增强企业自我约束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具有前瞻性的重大举措。

(四)有利于增强种子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实施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可以调动种子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使其自觉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种子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提高商品种子质量,避免假劣种子进入市场,有利于增强种子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

二、种子质量认证办法

《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试点方案》中规定了种子质量认证办法。

1.认证品种和认证监测机构。

2.认证的质量管理手册编写办法,主要内容是亲本种子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检验和剂量设备控制、不合格品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采收、运输、加工、包装和交付等方面。

3.认证的基本程序

(1)认证品种必须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须核报认证种子生产面积和基地位置。

(2)生产期间认证单位必须对全部种子田进行检验;认证监督机构在播种前和纯度调查关键时期分二三次随机选取20%认证田快进行核查,并出具田间检验报告。

(3)认证检测机构对上市的全部认证种子按种子批抽样,进行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指标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4)认证机构根据检测机构上报结果合法认证种子标签。

三、存在问题

1.对种子质量认证工作认识不足。由于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有生命力的活体商品,所以,种子质量认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质量认证,我国种子质量认证工作开展几年,但社会上对这一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认为开展种子质量认证是行业组织者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活动,也有人认为开展种子质量认证工作没有必要,这说明面向社会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大,认识不足,影响种子质量认证工作的推广。

2.种子质量认证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由于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现象的存在,使得各环节掌握的标准不一致,资料不齐全,数据不统一,信息难以交流、共享,加之种子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建立起统一、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使种子质量认证工作要从品种特异性侧定、品种描述、标准样品收集等抓起,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势必影响种子质量认证工作的迅速开展。

3.种子质量认证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对种子质量认证工作的认识不足,在质量认证工作中缺乏系统考虑和周密的安排,致使一些具体工作衔接不到位,使得一些认证的种子无法按照认证种子销售,不能及时的给认证企业的产品增强信誉、带来利益,使种子质量认证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参加认证企业的积极性。

四、开展种子质量认证工作的有效措施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要使种子质量认证工作在种子企业内迅速推广应用,必须加强对认证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调动种子企业对种子质量认证工作的积极性,各级种子行政管理部门要对种子质量认证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工作的支持,将种子质量认证工作作为保证企业内种子质量关键措施加以推行,贯彻实施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质量认证制度。

2.建立健全种子质量认证管理机构。认证管理机关要尽快建立认证工作的种子检验员、田间检验员和种子扦样员的认可机制,加快认证种子检测中心的建设。同时,抓好种子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和认证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认证人员和种子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依法开展种子质量认证工作,加速制定种子质量认证的相关标准和工作规划,使种子质量认证工作走上规范的法制轨道。

3.积极发展种子质量检验新技术。种子质量检测手段特别是对种子遗传质量的检测通常比较落后,不能满足认证工作的要求,要加强种子质量检测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先进的种子质量检测技术,如同功酶电泳、蛋白质和DNA分子标记等手段测定种子遗传质量,确保认证种子质量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逐步完善种子质量认证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国际互认的认证模式,扩大种业的国际交往,使我国的种业质量在世界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4.保证认证种子(基础种子)的真实性。目前,认证所用的基础种子多来源于本单位的自繁材料,属于非育种家种子,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种子纯度等是否符合要求无法掌握,认证质量也受到影响,所以需要育种单位的配合,由育种家提供基础种子,同时提供认证品种的特征、特性描述资料和标准的对照品种,确保认证品种的真实性。

在我国由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从事种业生产、经营的种子企业经历了高速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加入WTO后,种子行业将面临着国际和国内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为此,种子企业要应对当前的考验和挑战,练好内功、增强实力、抓住机遇、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种子质量控制,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猜你喜欢
种子生产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桃种子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可怜的种子
睡个好觉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