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3例门诊处方抗菌药应用合理性分析

2009-03-14 06:59张亚军李江英
上海医药 2009年1期
关键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张亚军 李江英

摘 要 目的:通过对西安市中医院门诊抗菌药使用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抽取该院2008年1-3月(每月1-10 日)的门诊电子处方共2 973张,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及公开发表的有关资料,对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使用抗菌药处方609张,占处方总数20.48%;问题处方124张,占处方总数4.17%,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药物选用不合理、给药频率不当、联用不当、剂量错误、溶媒不当。结论:该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宜制定相应措施,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处方 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09)01-0015-02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其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2004年国家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将抗菌药物使用作为医院管理年检查和等级评审的重要项目。然而许多医院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滥用抗菌药物[1]。本文对西安市中医院2008年1-3月门诊电子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统计汇总,分析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查阅西安市中医院2008年1-3月门诊电子处方,每月抽取1-10日的处方,共2 973张,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及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资料,对抗菌药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系统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 973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计609张,占总处方数的20.48%,问题处方124张,占总处方数的4.17%。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见表1。

2.2 抗菌药物使用频率

排序前5位抗菌药品种见表2。

2.3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处方共计609张,问题处方124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0.4%。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5%,远远低于卫生部颁布标准(<50%)。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单药和两药联用为主,占抗菌药处方的90%以上,基本合理。笔者分析,因为该院是一所中医院,中医治疗特色明显,对常见一般感染,采用了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减少了抗菌药使用的数量和频率。如儿童和年老体弱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应用中医穴位透皮给药,培元固本,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驱邪外出,效果良好;或使用清热解毒中药,也能发挥一定的抑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由此可见,发挥我国传统医药学优势,对于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预防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积极意义。该院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占总抗菌药物处方的20.4%。存在的问题以药物选用不合理、给药频率不当和联用不当最为常见。

3.1 药物选用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妇科门诊选择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合并甲硝唑/替硝唑,用于诊断为阴道炎,甚至是崩漏的患者。对于阴道炎,除念珠菌性阴道炎应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外,细菌性、滴虫性、阿米巴性阴道炎应以甲硝唑为首选药物[2]。至于崩漏治疗,应以止血为关键,抗菌药无应用指征,但仍有少数处方应用盐酸洛美沙星或克拉霉素治疗崩漏。另外,在剂型选择上,盐酸洛美沙星口服吸收完全[2],每日早晚给药2次,方便患者用药,但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0张盐酸洛美沙星处方为口服剂型,其余均为静脉给药,如此应用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3]。2)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即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如无并发症,一般5~7 d即可痊愈,对症治疗、多饮水、注意休息即可,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无指征用药:如肋痛用阿莫西林;皮炎用阿奇霉素;甲癣用克拉霉素。

3.2 给药频率不当

青霉素类、大多数头孢类抗菌药物系时间依赖型杀菌药物,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与组织中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其半衰期短,一般将1 d总量分为2次或2次以上给药,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而处方中此类抗菌药物每日给药1次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如头孢噻肟钠3 g,每日1次,静脉滴注。这样既无法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又易造成细菌耐药。

3.3 联用不当

联用不当主要表现为抗菌药物与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如盐酸洛美沙星+甲硝唑+乳酸菌阴道栓或克拉霉素+乳酸菌阴道栓。乳酸菌阴道栓属于活菌类药物,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甲硝唑/替硝唑或克拉霉素均是杀菌或抑菌药物,尽管栓剂属外用制剂,但这种配伍仍有拮抗效应,应加以注意。

3.4 剂量错误

阿奇霉素血浆半衰期为12~14 h,组织消除半衰期为2~3 d,正确用法为3 d疗法(0.5 g/次,1次/d)或5 d疗法(0.25 g/次,2次/d),长时间或大剂量服用会产生体内蓄积,引发不良反应。有11张处方口服阿奇霉素片每次0.5 g ,每日2 次,连服4 d用于皮炎,剂量显得过大。阿奇霉素除具有半衰期长的特点外,还具有较长的抗菌后效应,与剂量呈明显的依赖关系,临床应采用每日1次的安全、有效方案。另有处方用头孢唑啉钠5 g,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每日最大剂量6 g,分2~4次[2],单次剂量过大,易引起不良反应发生。

3.5 溶媒不当

青霉素类及部分头孢菌素不宜与葡萄糖(pH 3.2~5.5) 注射液配伍,因该类抗菌药物在pH < 4 时分解较快,选用0.9 %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稳定性较好。但对于某些心功能不佳患者,为避免诱发心力衰竭,可使用葡萄糖做溶媒,在2 h 内滴注完毕。而在被调查处方中,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钠等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较多见,应选择0.9 %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

3.6 关于合理用药的建议

针对该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抗菌药管理措施:1)医院领导应充分重视,积极发挥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规范用药行为并加强管理力度。2)各级医生应切实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必须明确用药指征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谨慎地应用抗菌药物,尽力贯彻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原则。特别要杜绝为了个人利益滥用抗菌药的现象。3)医院药剂科和感染办公室应坚持定期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及时纠正。4)临床药师加强合理用药讲座,广泛开展临床用药咨询工作。5)突出中医药治疗特色,减少抗菌药物应用,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

参考文献

1 郭冬梅.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分析[J].中国药房,2004,15(9):528-531.

2 王睿主编.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97-1102.

3 宋小地,吕翠英,党奇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97例[J].西北药学杂志,2004,19(3): 132.

(收稿日期:2008-11-18)

猜你喜欢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人间处方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浅析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高中政治教学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处方
祝您健康处方(7)心悸、过早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