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古代的“梵高”

2009-03-15 09:41越楚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胡宗宪徐渭青藤

越楚

梵高无疑是不朽的。作为19世纪的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梵高生前穷困潦倒,行为癫狂至竟割下自己的左耳,并在他37岁那年,完成著名的向日葵后便开枪自杀了。梵高生前仅卖出一幅《红葡萄园》,但他死后,其作品竟成亿万富翁们炫耀的资本。上世纪末,梵高的作品竟拍卖出七八千万美金的天价。毕加索曾评价梵高:“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其实,在梵高前300多年的中国明代,便有一位“梵高”式的人物,与梵高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此人就是开拓明清乃至近代大写意画一片新天地的徐渭。

徐渭,字文长,晚年号“青藤道人”,明代山阴县(今绍兴)人。他出生百日,父亲就谢世。14岁时,母亲又作古,靠伯父徐淮抚养。徐渭自幼聪慧颖悟,才思敏捷,《明史·徐渭传》说他10余岁就能仿汉代扬雄的《解嘲》赋作《释毁》,颇得当地名儒推许。20岁做秀才时,就名气很大。但徐渭天性叛逆,尤其讨厌类似当今应试教育的“八股”文,八次参加科举应试,屡试屡蹶,直至41岁未中。嘉靖36年入浙直总督胡宗宪幕府,辅佐胡宗宪抗御倭寇,立下殊功。当年的总督府威势森严,一般官吏在胡宗宪面前“膝语蛇行,不敢举头”,唯恐获罪。徐渭却始终戴敞乌巾,侃侃而谈,旁若无人。

胡宗宪获罪后,徐渭结束五年幕客生涯。政治迫害的恐怖,官场争斗的黑暗,使他的精神受到极大刺激,直至精神完全失常。梵高割除自己的左耳,徐渭则用大锥刺自己的耳部,刺进好几寸深,还用锤子砸碎阴囊,幸亏没有致命。梵高在麦田中开枪自杀,徐渭则在癫狂中误杀自己续娶的妻子,身陷囹圄长达七八年。

由幕客至狱囚,生活上骤荣骤辱之颠簸,使徐渭对人生体悟尤深。出狱后,他致力创作以发泄愤世嫉俗之情,精神虽已复常态,但“愤益深,佯狂益甚”,悲愤填膺,难以自遣,因而落拓不羁,纵酒狂歌。至晚年,徐渭生活相当窘迫,靠作诗文书画以糊口,落到“帱莞破弊,不能再易,至藉藁寝”之境地。

徐渭把自己坎坷不平的经历体现在作品中,无论诗文、杂剧、书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着一股奇恣纵肆的激情,“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成为明代后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与艺术家。他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真正开宗立派影响后世,成就最为杰出的却是绘画。梵高是19世纪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徐渭却早于梵高300年独创水墨写意画新风,形成影响深远的“青藤画派”。二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徐渭之画借物抒情或缘物寄情,不求形似而求生韵,人物、山水、花鸟无不擅长,尤以花鸟画见长。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是《红葡萄园》,有意思的是徐渭的著名代表作竟是《墨葡萄图》,人世间的很多事就是如此凑巧。这幅《墨葡萄图》藤条错落历乱,枝叶离披纷杂,果实晶莹欲滴,不质不华,犹如泼翻一砚梨花雨。上题诗一首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书生老矣,壮志未酬,只落得一个“独立书斋啸晚风”的凄凉结局。那画中的棵棵“笔底明珠”,抑或正是自号“青藤道人”的徐渭那冥冥哭泣中和着血的滴滴泪珠!

徐渭的另一名作《杂花图》,全卷作四季花果十三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自左至右依次为滋润的牡丹、厚实的石榴、皎洁的白莲、高耸的梧桐、孤傲的菊花、丰硕的秋瓜、饱满的豆荚、瘦隽的紫薇、历乱的葡萄、淋漓的芭蕉、挺俏的梅花、清淡的水仙和萧疏的竹条,将四季花果杂陈于一局,倾泻作者“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激情,展示出愤激奔宕的画风。

梵高死后七八年,世人才对其顶礼膜拜;徐渭则在谢世20年后,方受到推崇,“公安派”领军人物袁宏道还写有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之后,喜欢徐渭画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八大山人、郑板桥等,郑板桥专门刻了一方“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的印章,表示对徐渭由衷的崇敬。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梵高与徐渭都是在极度的失落之中,在精神几近癫狂之中,开创出一片绘画新天地!也许正是有所剥夺,才有所馈赠;有所失落,才有所拥有!

选自:搜狐博客

猜你喜欢
胡宗宪徐渭青藤
这个饱受争议的民族英雄为何自杀
徐渭的幕府时光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青藤碱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透皮研究
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青藤欢笑
青藤书屋联语探疑
须知书户孕江山——徐渭故居
抗倭能臣胡宗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