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

2009-03-17 10:12关广鹏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关广鹏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体现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由于课程理念的不同,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也应随之变革、发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体验和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2-0011-03

一、引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就必须从主渠道——课堂教学入手,要从原来课堂教学主要考虑教师活动的角度向主要考虑学生活动的角度转变。原来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来的,规定的是教什么?怎样教?因此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轻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新的课程标准则是直接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要求以学生为本,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身,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育,因而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因此,教师要换位思考,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要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寻求思维同步,使教和学情景交融、交集为一体。

鉴于上述情况,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也应随之变革、发展。化学课堂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师讲授一释疑—解惑”的模式向“创设情景一提出问题一引导探究—体验感悟一释疑解惑”的模式改变。

二、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的策略。

“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但情景创设必须考虑其有效性,否则就会导致情景创设流于形式。那么,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情景呢?

首先,教师必须明确创设情景的原则是: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其次,教师必须考虑所创设的情景能否起到下列作用:(1)能否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2)能否科学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3)能否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4)能否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第三,教师应明确,创设情景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容易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为实现学习目标而不懈努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学生具有探求“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理,对那些司空见惯的事件没有多大兴趣,而对那些他们想来应该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却是那样的事件很感兴趣。因此,只有当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新问题而产生认知冲突时,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所以,教师创设的情景首先要考虑能否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可以有多种方式和不同的途径。例如,可以通过实验展示化学现象,使现象跟学生原有的认识不一致;也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似是而非的问题使之产生疑问;还可以通过推理引出相关的认知矛盾等等。

2,提出问题的策略。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探究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问题解决的强烈愿望时,正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开始。正因为问题激发了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所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科学技术、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设计并创设具有新颖性的问题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体现四性:即必要性、挑战性、多面性和层次性,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问题设计的总体框架。

(1)必要性。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紧扣课堂教学的主题,是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不能为单纯地追求趣味性而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

(2)挑战性。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既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又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必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但问题的提出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让学生“跳一跳能摘桃”。否则的话,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了就会失去信心和兴趣;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发展。

(3)多面性。所设计的问题不具有唯一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引发他们辩论,允许学生相互修正答案,激励他们在相互启发、深入探讨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散。

(4)层次性。课堂教学的纽带就是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一个问题设计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问题,形成“问题链”,由浅入深地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并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要设计好宽松、和谐的提问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

猜想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跳跃式的创造性思维。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孕育过程,任何科学学说的出现,开始都是大胆的猜想。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联想等方式进行大胆猜想,从而打破思维定势和形式逻辑的束缚,提高直觉思维的敏锐性和准确性。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不怕猜错的勇气,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猜后验证的科学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最难把握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个要素,学生提的问题常常是五花八门,有的虽然有意义,但未必与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一致。因此,多数问题在开始时还要先在教师的具体引导下提出,然后再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主提出。但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的意识与发现问题的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3,引导探究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杨振宁先生也曾经提到过,人们的学习可以分为接受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两大类,而体验性学习比接受性学习更为重要。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十分重要和常用的体验性学习方式。因此在实施新课程中,要十分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探究性学习,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1)探究的内容。探究性学习一定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不能什么样的内容都搞探究性学习。课本身的内容要具有探究价值。探究的价值应体现为:通过探究,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此,教师首先要考虑:该节课的内容是否一定要进行探究活动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如果要进行,需要通过何种途

径?学生的自主探究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对于需要探究的课,我们就要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要正确处理探究式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在注重探究方式的同时不应排斥讲授式,更多的情况是两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交替应用,做到“讲中有探,探中有讲”,两者取长补短。当然,这里所指的讲授式并非灌输式,在讲授中同样应当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然而,探究性学习也必须讲究实效,没有实效的“探究”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却也要求学生去探究,往往会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2)探究的方式。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也是现代教育提倡的精神。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高中化学中的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是理论探究,也可以是实验探究。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变未知为已知的学习活动就是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

课程标准虽然给出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但在某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其中一两个要素的,这个教学过程就具有了探究的精神,不一定总要求是完整的探究过程。

(3)探究活动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样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解决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作出评价。但这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教师不是一步一步地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应该把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和疑问的地方点出来,具体的事情则应让学生自己去做。

换言之,在化学探究学习方面要防止产生两种倾向:其一,探究过头。一提探究就认为必定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不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事实上有些“探究的思路”是一定要由教师指引的,单靠学生自己阅读书本恐怕是不能充分理解的。有些实验中的“操作技巧”、“数据处理”也都要由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讲解,否则学生就很难完成有关的探究活动。其二,虚假探究。探究不到位,没有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只是在形式上探究,“形似而非神似”。例如,将理论探究演变成师生的一问一答,把一个完整的问题变得支离破碎,而没有丝毫的思维深度;对于实验探究,认为只要将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就是所谓的实验探究了。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把实验步骤一一列出,学生照着一步步去做,学生可以不动脑筋地“照方抓药”、“按图施工”,实际上还是搞灌输式的操练;实验做完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往往并不清楚,这就是将探究活动低层次化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学习方式变革的核心,我们广大教师必须给予重视。

4,体验感悟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凸显学生是主体和学习是一种经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体验。

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作为一种图景思维活动,体验不是以单纯语言文字符号的逻辑转换为主的思维活动,而是主要以图景转换为主的思维活动。所以,要使学生有所体验,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化学场景让学生经历活动(或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引导体验者(学生)与教师一起进入体验状态,诱发和唤醒学生的切身体验。因此,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功能,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功能,而是要把知识作为思考的资源和线索并在知识的背景下,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关系,解释生活,开启智慧,发现真理,发展潜能。

让学生有所体验的一种方式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从学生的思维人手,故意先让学生“犯错”或“上当”,然后通过纠错的过程让学生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当学生犯了错、上了当,他才能有所体验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的他们才会去自己总结、才能有亲身的体会和感悟,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进而拓展思维空间。课堂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思维是最活跃的。这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另外,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更在于是否有利用掌握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单靠教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只能由学生自己用心去领会和感悟,必须要让学生经常经历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才能逐渐形成这种意识。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所学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辩析概念、掌握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倡师生互动、同伴交流,合作学习,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正如要让学生了解桃子,就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桃子的形状,还要让学生能亲口尝一尝,体验一下桃子的味道。

三、结语

无论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最终必须落实到教学是否真正有效上。我们教师如能不断优化、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必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和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使化学课堂教学更活、更。有效。

责任编辑张挂英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