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及展望

2009-03-17 07:38刘春华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国内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

何 跃 刘春华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有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在对非政府组织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和梳理的基础上,明确了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分析了青年自组织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可拓展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国内;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17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转型的加速,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肯定。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的一些弊端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评述了国内非政府组织的研究进展,梳理出其脉络和重点,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1非政府组织产生背景及原因

我国历史上就有民间结社和互助组织,它是我国非政府组织的雏形。但是其发展在1949年以后曾一度中断。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在民间组织方面也得到了反映。因此,准确地说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产生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它的勃兴是以工业化、市场化为主要推动力的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国内主要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对非政府组织产生背景及原因可以做如下概括:

①宏观环境的变化。张莉,风笑天(2000)认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兴起的原因,一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二是社会良性运转的需要。赵银红(2003)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相继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重构了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为各类NGO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邓国胜(2004)认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法制环境的改善以及全球化的影响。李红利(2007)认为我国非政府组织迅速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的要求;民众的民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进而产生了自发形成组织的愿望;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问题需要非政府组织去解决。

②微观环境的变化。张莉,风笑天(2000)认为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赵银红(2003)指出中国社会全方位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迫切的社会需求以及严峻的社会问题,直接促成了各类NGO的产生以求能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另外,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中间层,这为各类NGO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筹资渠道,更为重要的是为NGO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的条件即志愿者资源。邓国胜(2004)认为社会对NGO需求的增加、社会中间层的形成以及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志愿者行为等是我国非政府组织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总之,对非政府组织产生原因及背景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层面上,而应该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非政府组织自身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针对不同国家非政府组织的研究还要结合这个国家的国情、党情、社情多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

2 非政府组织概念及性质

关于非政府组织是什么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种看法是最广义的,认为几乎所有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都是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经社理事会(1952)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是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Padron(1987)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那些在政府组织体制以外的、而且不是根据政府之间的协议建立的、同时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汪玉凯(2003)认为所谓非政府组织就是指政府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的总和。包括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和各种民办非企业单位。王杰等人(2004)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任何独立于政府部门的非营利组织。它包括从事解困济贫、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或从事社区发展的私人组织。

第二种看法是狭义的,认为非政府组织是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非党派性质的、非成员组织的、实行自主管理且是民间志愿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国际社会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一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可以界定为非政府组织: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赵黎青(1997)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非党派性质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的非成员组织。康晓光(2001)认为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即可被称为非政府组织。

第三种看法认为非政府组织是依法建立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主管理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根据这一定义,非政府组织除了应包括第二种定义的各种中介性社会组织之外,还应将那些社会基层成员组织如民众自助组织、合作组织以及其他一些社区组织也包括在内。杨和焰(2004)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之外的、以公共利益或团体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并以组织成员志愿参与为运作机制的、正式的、自治性组织的总和。

目前,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概念的界定仍没有统一的看法,但都认为非政府组织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愿性、公益性等特征。文章认为可以把非政府组织定义为:其正常运作不受政府部门直接的行政命令而实行自我运作,其开展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实行自主发展、自我管理并与外界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社会组织。其性质表现为自主性、志愿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

3非政府组织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非政府组织虽然发展很快、数量繁多,但质量却不令人满意。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不少的问题。

赵黎青(1997)指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可信性、透明度、民主性、独立性、同政府的关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卢海燕(2004)指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来源问题、能力问题、管理体制问题。邓国胜(2004)认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源不足、能力不足、经费缺乏、质量参差不齐。叶大凤(2006)指出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法律地位和责任不明确。程增民(2007)认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健全法律体系的规制、生存能力较弱,资源动员能力有限、独立性差,官办色彩较浓、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公益不足。王世红(2007)指出目前我国NGOs的处境十分尴尬,其法律人格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法律上的依附性、法律人格的不稳定性和非独立性。程汝华(2008)指出我国NGOs面临的政策法律困境除合法性、自主性问题外还有财税待遇问题和权利保障难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放宽了对非政府组织的管制,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很大的活动空间,并且制定和完善了一批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制度,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但是,由于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历史还很短,缺少必要的经验,加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律规范等不健全不完善,这很大地制约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4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当前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对非政府组织概念特征和问题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 但是中国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发展还不太成熟但以后会大有作为的组织形式,目前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之处,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新的研究。

①非政府组织法律地位和法律人格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涌现出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非政府组织,但是相当多的非政府组织囿于现行的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无法获得合法的身份,这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社团管理制度,给非政府组织一个合理的定位并赋予其一定的法律人格,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②非政府组织内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知识管理能力是一个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我国非政府组织要想在全球化大舞台有所成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人,所以重视非政府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一件十分紧要的事情。

5 结语

非政府组织是伴随着社会的大变革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形势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对策。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非营利、志愿性的组织,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时期,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晓光.NGO 扶贫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问题初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 (4).

[3]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卢海燕.关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几点思考[J].求实,2004, (4).

[5]杨和焰.公共管理视域中的非政府组织:功能、优势及困境[J].公共管理学报,2004,(3).

[6]王世红.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7]张莉,风笑天.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社会功能[J].社会科学,2000,(9).

[8]程汝华,周贤磊.我国NGO政策法律困境浅析[J].法制与社 会,2008,(28).

[9]叶大凤.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作用、问题与对策[J].福州党校学报,2006,(5).

[10]李红利.NGOs: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兴力量[J].电子 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 (4):46.

[11]汪玉凯.公共管理(修订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国内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
国内不动产登记制度初探
浅论我国宏观法律环境探析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内二手市场交易模式的影响研究
中外政府向非政府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经验比较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非政府组织助推“一带一路”共同体建设路径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