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蕴美

2009-03-25 10:54李培培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锦瑟李商隐无题

李培培

摘要: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咏的,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他的无题诗反映的主要是其人生和爱情悲剧,于朦胧蕴藉之中包蕴爱情政治的双重内涵,具有蕴藉深沉、悲凉哀婉的美感,是晚唐感伤情调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的诗歌表现形态和审美标准。

关键词:李商隐悲凉朦胧蕴藉

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4-0030-01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名的诗人,他博采众家之长融汇在其所擅长的扑朔迷离、朦胧含蓄的氛围中,以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章法来表现心灵深处难以言说的感受,遂形成了他极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以致后人觉得他不仅是“晚唐第一诗人”(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甚至七律七绝简直是“唐人无出其右者”,“为唐人之冠”(清·田雯《左欢堂杂著》卷二)

所谓“无题诗”是指李商隐诗作中以“无题”为题的组诗以及以句首二字为题的诗,如《锦瑟》、《一片》等;另外,还有一种“准无题诗”,指的是诗歌意境、意象、语言风格与无题诗相类似,却又被作者冠以确定的名称的诗,如《春雨》等。这些诗歌为数不多,却是李商隐诗独特艺术风貌的代表。本文主要就结合具体作品来分析义山无题诗中所展示的爱情受阻的悲剧,其朦胧多义、蕴藉深沉的内涵所具有的别样的美感。

一、悲凉之美

晚唐前期宦官专权,藩镇跋扈,党争激烈,世风薄劣,文人经世治国理想沉落,这一社会氛围促使知识分子由咏赞外在盛世转到追求内心意绪的表述,文人笔下多写自己悲凉的心音。李商隐生当末世,早年孤独贫困,入仕陷于牛李党争,又中年丧妻,一生之中多次为情爱而痛苦。这样的生平遭际,形成了他忧郁伤感的性格,同时他又天赋才情,灵心善感,感情丰富细腻,对命运坎坷有深刻的认识,贯注在诗篇中即呈现出一种深挚的孤孑、迷茫与悲哀。其传世名篇《锦瑟》以象喻式呈现,语言含蓄、迷惘、悲凉,传递出失落与伤感的意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声凄凉悠远,引发怀思。诗人将飘零身世、爱情遭际,用四副似有实无,虽实无却又分明可见的图景予以拟化,从迷惘变幻,哀怨凄苦,清廖寂寞,虚渺飘忽诸境隐约呈现。庄生梦蝶,杜鹃啼血等既是诗人个体人生的悲凉体验,又是超越了诗人个体经历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整体体验,既涵盖了一切情事,又超越了一切情事,其意境悲凉恍惚,悲情深邃。

二、朦胧蕴藉

朦胧的诗所创造的意境如同雾里看花,是朦胧的,同时又是深邃的,优美的,动人的,李商隐在它的无题诗中便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境界。诗人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莫名的情绪,善于把心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却又分明可见的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是一种错综复杂纠结于心中惆怅、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这种情思的心象。喻体本身具有朦胧的性质,诗的主旨即本题又未出现,诗自然就构成多层次的境界,难以理解。

“蕴藉”采自中国古典史学。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一节中强调“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使酝藉者深蓄隐而意愉”,而李商隐的无题诗,便是这样意义深刻、文采繁盛“蕴藉”颇深的诗篇。这些诗篇通常是通过诗人所熟悉的爱情方式来形象地展示古代社会的生活画面,借以抒发诗人那难言之意和隐忍之情。这种情,既可以是诗人平生情感经历,也可以是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注之情,因而便有了无限的意义生成上的可能性,尤为蕴藉。如《无题二首(其一)》“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仅从诗意来看,这是一首描绘幽居女子在爱情风波中的痛苦与追求的涛,但深入分析,却可以发现这与诗人的身世也有相通之处。诗中借美满爱情的破灭暗喻政治理想的备受打击,具有爱情诗和政治诗的双重主题。

心境的悲凉和境界的朦胧蕴藉,使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了悲凉蕴藉之美。这种悲凉蕴藉之美又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例如《无题二首(其一)》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既可以看作是恋人之间执着相思无怨无悔的爱情体验,又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九死未悔执着追求的态度,具有无限解释的可能性。不同的读者既可以体味其中的悲蕴之美,又可以生发出不同的理解。

猜你喜欢
锦瑟李商隐无题
嘲桃
石榴
无题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