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

2009-03-25 10:34王淑娟
中国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讨校本

王淑娟

新课程实施以来,校本教研活动实效性不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思考,从教师、教研组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教师:寻找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作为校本教研课题

1在看似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寻找研究的课题

看似平常的、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确实蕴藏着众多的问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教育研究工作者通过观看一节课就能判断出该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教师自己或所在的教研组却长期浑然不觉。教师们习惯了用惯性的思维去看待教材文本、学生思维以及教学方式,容易对每天都要经历的课堂教学熟视无睹。因此,教师们需要跳出小的课堂教学圈子,把教育放到整个社会、人类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理解,不要纠缠于学生成绩,而要多想想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样才不至于舍本逐末。校本教研要针对自身问题,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实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或是教育对象等方面都可以分离出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例如课堂观察诊断、三维教学目标与单元设计、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学习方式探讨、课程标准分析、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学生研究等等。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觉衔接不连贯、表达过于含糊、学生出现大面积错误的地方,实际上都有可能挖掘出背后所隐含的教学问题。

2多从事学生学科思维特征的微观研究

学生研究是差异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基础。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学设计中仅仅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要备学生,这样才能生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准确把握学生发言背后隐含的思维问题,以此为契机生成和推进教学。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勇敢地退,适时地进”,希望教师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注意课堂的互动与生成。“生成”带给我们的惊喜往往比“预设”的精彩更难得,因为它反映了教师对于学生思维和思路有着很好的把握能力,而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思维特征的深刻了解。

学生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作业分析、出声思维、深度汇谈、视频和声频分析、课堂观察、一案多上等等方法。此外,还可以借助某些课堂观察技术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例如,教师提问数量、类型及学生应答方式的分析,教师反馈数量、类型与有效性的分析,教师结构性陈述的分析,基于座位表的记录,采用时间线标记,采用量表记录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校本教研或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研究的深入和教学的改进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对学生思维了解得越多,教学针对性就会越强,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当前,很多教师都把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提高寄希望于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这样的做法效果并不好,一方面,教师批阅作业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好好反思教学,致使付出和收获很多时候难以成正比,逐渐产生倦怠;另一方面,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精力深入领会知识和概念,作业完成很多,但是成绩提高不明显,逐渐产生厌学和畏难情绪。我们的一切教学研究都应该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朝着这一方向坚定不移地搞好深入的教学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二、教研组:组长卓越的组织技能是提高教师同伴交流水平的保证

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都是每周固定拿出一两节课时间由各教研组组织研讨,但是,这些常规活动的实效性往往由于主题不明确、研讨不深入、与实际教学联系不紧密等原因而大打折扣。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研组长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在组织研讨方面的策略和技能。

首先,要营造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安全而放松的研讨氛围。在集体研讨的时候,有些教师出于从众心理或群体压力、少数服从多数规则、对冲突的畏惧和回避、依赖心理与竞争心理、小团体意识等各种不同的原因,不愿意主动发言或者不能开放地展开争论、据理力争;有些教师由于职位差、经验差出现附和“卓越者”的倾向。针对这些现象,教研组长应该就“科学而民主的研讨文化”展开一些宣讲和讨论,让教师们逐渐养成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与能力。另外,还可以对每次研讨活动进程加以研究和反思,不断发现研讨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

其次,每次研讨活动应事先公布主题,让教师能有备而来,带着深入思考过的想法加入讨论之中,这样能够让讨论更加深入而有效。尤其注意不要让研讨纠缠于一些基本概念和宏篇大论。教研组长应该注意引导大家克服综合思维的障碍,适当运用“思维或发言暂停”的介入方法,倡导进行深度会谈,并尽量使主题结构化,有意识地激发新创意,防止集体研讨出现泛泛而谈和轻描淡写的情况。

最后,可以选用一些具体的集体学习方法,例如头脑风暴法、团队列名法和一事一议法,这些方法有助于研讨活动发展为深入而多元的思想碰撞,能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产生更大的冲击。

三、学校:校长必须足够重视校本教研活动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与中小学校长的接触比较多,交谈中发现他们往往认为校本教研是教学副校长的事情,不在正职校长的职责范围之内。校本教研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校本课程开发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校发展的水平和学校特色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校本教研的开展需要一校之长长期规划,并与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等其他工作相结合,才能发挥校本教研活动的真正作用。

1校本教研应该长期规划和专家引领

很多时候,研究的问题不在于多么有新意,校本教研不在于多么有深度,而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几十年不动摇,就一定会有回报。因此,校本教研的规划制定就非常重要。校本教研规划的主题引导、中期推进和配套激励措施必须具体而长期。主题的选定需要开展广泛的民主式研讨,挑选教师们普遍觉得重要的问题,列入具体的日程安排。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对教师发展状况作诊断,就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校本研究或培训加以改进。接下来就需要对主题进行逐级分解,每个子课题至少应该开展一年以上的研究。例如,北京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自1996年初提出让每一个孩子从小说“我能行”的口号,拉开了“我能行”教育的序幕,十几年来,在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和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协同几个环节,全方位实施“我能行”教育,构建了特有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模式。又如,上海顾泠沅教授扎根一线,

开展青浦教育实验达二三十年,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教研开展了深入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比较研究和跟踪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课题推进的过程中,可以邀请高校理论工作者加以指导。但是,对专家的意见也应该客观地看待,一方面不能盲目信任,他们很难了解一个学校具体的校情和学情,提出的建议往往可能并不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不能片面地就认为专家的理论过于抽象,专家往往对教学和管理等问题有系统的理论架构作为基础,他们往往更能超越多变的表象洞察问题的实质。长期的课题研究需要校长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去推进,鼓励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让研究确实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2采用适合成人特点的体验式培训提高教师素养一般而言,成人学习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成人学习是一种问题导向的、密切结合真实生活情境的目的性极强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这种学习不是单纯地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2)成人学习者所具有的工作及生活经验对他们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正面的影响,过去的经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极大地帮助成人学习;又存在负面的影响,过去的经验也许是一种接受新事物的障碍。(3)成人学习者对自己身份的自我认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因为学习的本质是人的思维和言行的长期改变,而改变总是伴随着阻抗的发生。所以学习总是伴随着阻抗的发生。(4)成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5)成人学习是一种参与式的学习,需要一种宽松、舒适,并具有激励特征的环境。而体验式培训本身恰恰能适应成人学习的这些特点。

体验式培训的表现形式极为多样,像户外拓展训练、沙盘模拟、参观考察、挂职锻炼、师徒结对、行为改变、教练技术都可以列入其中,其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先行后知”。体验式培训活动设计节奏明快,学习环境中涵盖色彩、动感以及视觉效果,将培训变成乐趣而不是压力,最终达到主动体验、主动学习的目的;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和场所,使学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用;营造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敞开心扉、相互信任、忠实反映实际情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主动参与,导师只是协助者、带领者和设计者。将体验式培训引入对教师的培训,能帮助教师重新认识课堂、生活、社会与人际交往,能大大提高教师们沟通、倾听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责任编辑:王哲先)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讨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