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辽宁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回忆

2009-03-25 07:12王纪元
党史纵横 2009年2期
关键词:洽谈会沈阳辽宁

王纪元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辽宁的生活日用品日渐增多,市场也开始比较繁荣了。但农贸市场能不能进城依然存在争议。开始,有关部门怕影响交通,把市场搞乱。但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的。为了总结经验,先在沈阳城乡结合部搞了试点,最终问题得以解决。尔后,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缺粮问题,省委同意以县为单位,在完成征购任务后允许农民余粮进入市场,此后城乡市场一片繁荣。

1981年10月,北京出版的《经济改革报》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新华社记者写的《一条没有写的新闻》,说一个北京熟人在沈阳八一公园市场买到了青毛豆、镜鱼、臀尖、排骨等可心商品,现在应当给“东北虎”摘帽子了。另一篇是《一条没有写的新闻续篇》,说对沈阳八一公园早市感兴趣,如果北京也有这样的早市,那对职工有多大方便呀!这两篇文章反映了沈阳市场的进步。对此,我写了一篇文章《不要盲目自满》,表示据我在北京的观察,无论在商品的数量、品种还是质量上,我们和北京还有相当的差距,市场物质基础还不牢固,商品品种少,花色也少,面粉全靠国家调入,猪肉特别是牛羊肉也还需调入补充,品牌商品比上海、北京更差得多。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不能自满,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肯定成绩,看到不足;还要跟上形势,振奋精神,下大力量增加生产,搞活市场,满足人民需要。

深圳等4城市建立经济特区后,对辽宁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省市多次向中央要求,希望批准大连也能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8月14日谷牧副总理专程来到大连,在听取了汇报后他说:“大连很有发展前途,海域辽阔、水深,建港比连云港、天津条件都好,在工业上,石油、化工、机电是优势,都应该充分发挥。但办经济特区全国只是试点,你们工作着重点要多想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当前工作搞好,重点搞好老企业改造,不要把特区想得太多。大连的水、路、城市规划要拿出一个方案,交全国计划会议讨论。工作要对准日本,可以让他们来搞灵活贸易、补偿贸易、老企业改造,可以考虑办加工区。”他同时表示,为了加速大连经济开发区的准备,提高大连的知名度,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可以举办大连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搞好干部培训,通过学习、开办洽谈会使大连对外开放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

1983年7月3日大连经济技术洽谈会开幕,国家经贸部有关领导讲了话,我在会上讲了洽谈会的由来和要求(大连日报分4次连续刊登)。这次洽谈会大连及省内外共推出了126个项目,最后谈成了65个,洽谈会开得非常成功。1984年9月沈阳也在北京召开了洽谈会;锦州是辽西地区的中心,又有港口,资源比较丰富,经过认真准备也开了洽谈会。这两个洽谈会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984年10月,大连经济开发区在金县马桥子举行了开工典礼,使辽宁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79年2月,香港华润公司邀请辽宁派人到香港看看,研究一下辽宁出口商品质量。这是件好事,省计划组的领导首先表示同意,我也同意,就签了一个给省革委会的报告。报告还没批下来,大字报就贴出来了,点名质问我:“你为什么不去鞍钢参观学习,却要到香港嗅资本主义的臭味呢?”不仅是大字报,省革委会也指定专人来调查这个“案子”。可查来查去发现,有香港华润公司给省革委会的正式邀请函,我只是附签,调查组只好作罢。后来省革委会同意有关部门组团赴香港考察。到港后,香港华润公司对我省出口商品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我们也到市场进行了考察。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辽宁出口的红元帅苹果,个头和颜色与美国的蛇果差不多,但美国的蛇果从树上摘下来就用冷藏车运到冷库,而我们的红元帅果却用柳条筐盛装,不长时间就开始腐烂了。这个差距大家都看得很明白。

1980年5月日中经济协会邀请辽宁派代表团访问日本,这是该会邀请的第一个省级地方代表团,当时他们和北京、上海、广州来往较多,对辽宁不太了解。访问中,孙维夫同志介绍了我省机械、电子、纺织、轻工、水泥、石油化工等19个项目,可以合作生产、补偿贸易,也可以引进设备。这些引起了该会的兴趣,也对辽宁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渐和我们来往多了起来。1984年12月日本兴业银行建议成立大连经济开发协会,日本的三井、三菱、东京银行、第一劝业银行都参加了,辽宁省及沈阳、大连两市都派人参加了,把中日经济合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当时我们虽然和日本往来较多,也谈成了一些项目,但成绩不是很大,原因是我们的企业缺少外汇,大都希望日方返销,日方又难以接受,因此效果不大。后来,我驻日本大使余安建议请教一下稻山嘉宽先生,此人在日本经济界很有威望。稻山先生会见我们后说,辽宁是中国工业大省,和日本合作有前途,但搞合营有困难,因为中国还没有完备的法律,日本企业大部分是贷款,是不是能赚钱,赚了钱不知道能否汇回国内,这是日本企业的难点,中国朋友应把握这个要点。

1983年我从副省长位置上退下来,改任省政府顾问兼省贸促会顾问,这段时间共有10年,除了参加省财贸研究会外,还以贸促会会长名义先后访问了日、美、加拿大、法、英、比利时、丹麦、瑞典、韩等国家。当时由于大都是初步接触,双方互有来往,会谈后一般都设宴招待对方。我们招待外国朋友一般都比较丰盛,海参和茅台酒两大件,是中方宴会必有的,外国朋友招待我们的宴会却比较简朴。我参加西方国家多次宴会,一般开头是开胃沙拉,一道主菜大都是烤牛排,也有烤鱼的,最后是一道甜食,基本不敬酒,不劝酒,如果你需要就告诉服务员,给你倒进酒杯里,点心都放在餐桌上自己取,吃到最后不少老人都用面包片把盘子里的剩菜擦干净,这和我们杯盘狼藉的大不一样,我当时还担任辽菜的名誉会长,对外国朋友这种勤俭节约的习惯非常欣赏,曾多次在会上提倡。一次,日中经济协会邀请辽宁代表团访问日本,我们在日本呆了7天,双方谈的比较深入,互相也比较熟了,但最后中田义雄会长给我们送行时,却是在一个拥挤的小中餐馆里进行,大家每人一杯啤酒,一碗热汤面,这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也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还有一件事是我们访问英国时,一位在那里学习的鞍山学生特意来看我们,在介绍情况时他特意告诉我说,在国内宴请英国朋友时千万不要上海参,英国朋友不喜欢,说是“黑虫子”不敢吃。我回沈阳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两家熟悉的宾馆,两三个月后这两家宾馆的经理告诉我,您说的那件事行不通,因为宴会的主人说,英国人不吃我们还要吃!

我们代表团出国时都要多方设法搞一些礼品送对方,一般多是请名人写书法、画国画,也收集一些民间艺术品(如竹帘画等),这当然都是民间交往。有一次到日本,由于旅馆房间不够,我临时在华侨徐先生的饭店办公室借宿,不料在他卧室一侧的墙脚却发现,国内送的书画、艺术品、玩具等堆了一地。我们精心挑选的礼品被当作废品堆在墙根。徐先生和我无话不谈,因为年龄相近,每次见面都要谈谈山东(我们祖籍都是山东)。他陪我去奈良参观,临别时就送我一个小巧的刮脸刀,说你经常出门带这个方便。还有,当时和我们经常来往的英国四十集团的负责人,临别时送我一把小刀,翻译告诉我必须返送他一个铅笔,不然就成了“一刀两断”了!所以我说,一般民间交往不要追求奢华,互相赠送一些实用的纪念品就可以了。

猜你喜欢
洽谈会沈阳辽宁
汇聚四方来宾
读辽宁 爱辽宁
最小和最大
九转功成告天下 互联互通赢未来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第十六届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在拉萨举行
人生哲理等
辽宁出版集团
第五届泛珠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