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爱情梦想

2009-03-27 04:34朱小滴
同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华子娜娜明信片

朱小滴

台湾偶像剧的泛滥成灾,韩剧10点档的催人泪下……荧幕上的爱情总是那么好。

我们流泪,我们感动,是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关于爱情的美好设想——要怎样的相遇,要怎样的被心疼怜惜,要怎样牵住彼此的手永不放开,要怎样一路都到永远。但是我们也会早在心里认定,这样的设想就只能是设想而已,现实的爱情多半会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于是我们一边抱怨现实爱情的平淡无趣,一边拿着遥控器把自己当主角一般肆意在别人的故事里流泪沉醉。

其实,只要有心,只要相信,只要坚持最初的爱情理想,荧幕里这样好的爱情,是有的。当我们所有的人都像偶像剧中的男女主角一样对爱情有明亮的信仰和坚定的心意,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收获那样好的爱情。

五月

出镜人物:李艾艾

地点:北京

五月,老“初”女的“后”春天

在我们这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理工科学校里。大学四年初手、初吻、初恋、初……都还在的人,就被叫做老“初”女,发音不准的就发成了老“处”女。

如果说在我们这个学校,女生没有恋爱过算是奇迹,那么美女没有恋爱过就是奇迹的反义词——丑闻。这样的女生,多半会被认为不是生理有问题就是心理有阴影。所以,关于系花李艾艾至今单身的原因已经有了“据考证”、“据当事人死党透露”、“艾艾舍友爆料”等不下七、八个说得有板有限的版本。而我,正是谣言的女主角李艾艾是也,也是Q大最出名的老“初”女。

谣言传得最盛的时候,除了最好的死党,平时关系不错的女生们也半信半疑见我就躲闪不及的样子,因为谣言的内容是——据身在N大的我的某个初中兼高中女性同学透露,李艾艾始终对男生兴趣缺缺的原因是她根本就喜欢女人,该女生在高中就是因为不堪受其骚扰而改变最初考Q大的志愿转考N大。——说得简直跟真的一样,就差照片为证。再加上我跟死党娜娜总是喜欢“亲爱的”来“亲爱的”去,吃饭洗澡上自习都一起,偶尔还喜欢挤一张床睡觉,更加是铁证如山。

娜娜就是那个时候迫于舆论的压力才接受了并不喜欢但追了她很久的某男的示爱的。

倒也不是见色忘友,人的时间跟精力总是有限,所以对于娜娜从偶尔发展到经常的友情活动缺席行为,我深刻理解,没有任何埋怨,但心里不是不寂寞的。两个人的团体活动,从吃饭到看书,从逛街到电影院占座,现在通通只有一个人。但慢慢发现,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自在。开始享受起这样的日子。

娜娜说:“艾艾,你也恋爱吧,隔壁的经济学院主席追你也很久了,又帅家世又好。那个开经常开着PASSAT回来看你的金学长也可以,年轻有为,人家毕业都一年多了,还老往你这跑,虽然什么都不说但企图心明显啊。还有那全……”

“娜娜,我知道你担心我,但是,我很确定他们都不是我那杯茶。”

“那到底谁是你那杯茶呢?你对哪种类型的比较有感觉啊?”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他应该是怎样的,但那个人出现,我一眼就可以从人群里把他认出来。”

“你就不能先随便谈着嘛!”

环要,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不可能,又何必浪费彼此的时间呢!我的爱情,一定要给那个我要给的人。

……类似的对话多了,娜娜对我的爱情算是彻底放弃。

但是,感情的事,就是那样神奇的,突然不经意就出现,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还记得初次见面的场景——在艺术学院的练琴房,五月的阳光那样好,透过透明的玻璃窗,一下就看到那个要找的人——干净的平头,修长的手指,专注的表情。

用手指敲了敲玻璃窗,他抬起头,“啊,是李艾艾吧。我是林子轩。”那样温暖的神情和语气,像温泉一样温暖,氤氲升烟。一下子进到心里。

省里组织全省校园歌手比赛,以学校为单位,派一男一女参加,两人一组的学校PK,类似现在很红火的《绝对唱响》形式。作为Q大歌手大赛的代表,原本并无交集的我们,就这样走到一起。一路从排练到比赛,半个月的时间,我们手牵手一起度过每一次等待PK结果的紧张时刻,享受每一次成功地将其他学校PK掉的掌声鲜花,就这样--一路紧紧牵着彼此的手,唱着缠绵温暖的情歌,凭着对彼此的信赖走到了最后。那个决赛的夜晚,当比赛结果宣布,我听到台下尖叫着我们的名字,看到头顶落下的灿烂的五彩礼花,在子轩结实温暖的怀抱里,心里是从未有过的自信和骄傲。那样繁华的落幕,那样满足的虚荣,不会再有。

辉煌退却,就不再有借口正大光明地呆在子轩的身边。那样的人,优秀的学业帅气的外表善良的良好的家世,就是心里认定的人。只是,不明白对方的心意。

QQ上隐身,发消息给他,你知道我喜欢什么花?

什么花?

向日葵。

我以为你会喜欢玫瑰。

彼此沉默。

然后,把签名改成

10个女孩8个会说喜欢玫瑰花。你是否会喜欢说向日葵的那个?

上线。等待。从来只有被别人表白的李艾艾,终于也明白那些等待答复的人的心情。真的如同等待审判那一刻。因为,那么喜欢,那么不想错过。

3分钟,s分钟,8分钟……就要绝望的时候,QQ那头他的头像轻轻跳动起来。

点开,看到他说,喜欢,我喜欢。

然后,又发来消息,艾艾,谢谢你告诉我你的心意,让我没有错过。我真的以为,那些关于你的传言,是证据确凿得不容置疑。

对着屏幕傻笑,到放声大笑,着实吓坏了隔壁座的娜娜。

亲爱的,你没事吧?娜娜跑过来拍拍我的脑袋。

忍不住在娜娜的大脑门上“啵——”了一下,“娜娜,老‘初女的‘后春天终于到啦!”

99分析:21世纪的谣言真是恐怖,众口铄金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李艾艾是LES”事件。其实,除了“LES”,因为谣言、因为道听途说而错过的爱情,绝对比因为不爱而错过的爱情多得多。

恋爱提示:爱一个人的时候,要能够放下骄傲、放下犹豫、放下怀疑,楚明白地告诉对方。让他(她)知道,你的心意,你的认真,你的坚定。“唉,我跟你说哦,XXX好像跟XXX好了,昨天好像XX看到他们手牵手从电影院出来,我听XXXX说的”,又或者“听说没有,你喜欢的xx原来暗恋隔壁班的XXX很久了,这个事他们全班都知道了”……诸如此类的小道消息,绕过当事人那么远,通过那么多人的口,怎么能够轻易相信,又怎么能成为放弃一个人的理由?除非得到亲口证实,或者证据确凿不可辩驳,否则,不要相信任何“XX说XX如何如何”的谣言,无论对方对你说的时候口气多么笃定。记住,告诉对方你的心意,让他来做决定,是给自己的爱情一个机会,也是给对方一个机会“击破”那些谣言。

十月

出镜人物:DIDI

地点:厦门

最美的时候遇见谁

认识小米是因为Boyi。艺术学院和荷兰阿姆斯丹大学一起举办的《邂逅》装置与行为艺术展,好友Boyi发来开幕当天的邀请帖,听起来很有趣的样子,于是欣然赴约。

到现场的时候打Boyi的手机,始终没有人接,便自己逛起来。展会实在一个私人庭院举行,展厅处是张长餐

桌,上面放满啤酒、红酒,还有一些精致点心,可以随意品尝。两层楼的展厅异常热闹,人潮涌动,各色人种混杂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像极了一个大Party。10月厦门的傍晚,空气里浮动着馥郁花香,清风沉醉,满地落花,别样一番声色。

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作品。用三色口香糖在楼梯转角地面上拼成的大幅花型,零下40度冰块被放在室内缓慢融化后呈现的记事本,圈成环形用线轴缝连起来的黑高跟鞋……最吸引我的,是放在角落不起眼位置一人高的黑色立方体。打开旁边的小门,里面是另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被漆成几何图形的各色荧光漆,在吊灯微弱的光线下,焙熠生辉。整个装置设计像一个巨大的黑洞,让人忍不住被“吸”入内里。突然之间,门从外面被扣上,灯光开始“啪,啪——”一明一灭地跳动,异常诡异。

炫目的色彩和酒精开始在体内起作用,侧仰头看闪烁的灯光,忍不住笑出声音,在狭小的空间微张手臂旋转跳舞。

我能够想像那是怎样一种景致,也能够想像小米站在装置后面,抱住手臂用左手来回摩挲下巴微眯起眼睛的神情,那是他的习惯性动作,也是让我直到现在都沉迷的样子,锐利危险。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是Boyi打我手机,然后赶来把门打开。清冷的空气一下让人清醒。门后,我第一坎见到小米,他就是那个样子——抱住手臂斜靠在墙上,眼睛微微眯起盯牢旁边的屏幕。Boyi叫他,“小米学长,可以过来下么,给你介绍朋友。”就是这样认识的,彼此都是第一眼,便知道就是这个人了。只是,彼此都受过伤害,所以更加慎重。

没有刻意不联系或避免接触对方。相反,会偶尔出来吃饭,一起跑步爬山,或者到都喜欢的“黑糖”喝杯咖啡安静地聊天。是那样的感情,并不刻意,也不急切。只是多给彼此时间相处了解,才知道是否适合,彼此都太清楚,从容不迫的感情才会有利持久。

原来都最喜欢蒜蓉面包,最想去芬兰,最欣赏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最向往简单不复杂的生活…像认识很久很久的朋友,默契安然。

半年后的某天,小米像平时一般约我在他的工作室见面。推门进去,没有人,设计室里的窗帘拉着,室内暗暗的,第一次见面的“黑色立方体”又被插上了电源熠熠生辉。正对着的白墙被当成了巨大的屏幕,有影像在晃动,仔细看,发现居然是那个十月傍晚被关在黑立方体里的自己,迷眼醉醺,眼波流转,微仰头拉着裙角蹦跳,笑容在镜头里是甜美得惊人。

“很美是不是?”小米突然站到身边,“像花开到极致,那样一种颤抖却惊艳的美丽。那么危险,却还是忍不住被吸引。你一定不知道,那天的你,那样的相遇,让我怎样的印象深刻。”

“是呢。初次相见那么戏剧化得隆重和惊艳,所以更加害怕被平淡如水的生活磨折。反差那样大,很多感情也因此不了了之,甚至反目成仇。真是恐怖!”

“可是,我们会不一样,对不对?”

转过头看他,认真的一张脸,抬起手轻轻摩挲他的下巴,然后笑着点点头。

小米抓住我的手,身体慢慢倾下来……

99分析:看得出来,小米和DIDI都是理性收敛的人,两个人的感情也属于典型的慢热型爱情,缓慢绵延,就像酒,愈久弥醇。很好地处理,才没有让那么美丽的感情,像昙花一现。

恋爱提示:有些人在爱情里会越挫越勇,而有些人,正好相反,像受过惊吓的蜗牛,躲在壳里越发小心谨慎地对待爱情。这样的爱情,或许清淡、保守、甚至少一些欲迎还拒、你进我退的情趣,但也更加慎重、可靠、长久。所以,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适合怎样一个人,明确自己需要的是怎样一种爱情,轰轰烈烈,或者平平淡淡、静水流深。所有的爱情都很好,你觉得不好,多半是因为你没有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或者说,你还没有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对待那样的爱人,请耐心、善良,多给对方一些时间也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二月

出镜人物:马鲁

地点:宁波

会飞的爱情

直到答应做华子GF前不久,我才知道原来学建筑设计的看起来平时那么粗线条的他,居然在豆瓣上有自己的博客,居然那么细心地在日志里记录两个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其实跟华子认识,已经1年多,一直友达以上恋人未满。彼此似乎都默契地过滤爱情这个话题,像一层窗户纸,很薄很薄,却谁都未捅破。心里有那么一点小失落,会想,认识那么久对我居然没有一点动心。但又会很矛盾,如果他真的哪天向自己表白,自己要不要答应。

太了解自己,看起来是一个成熟干练的精英白领样,但其实心里还是一个没有完全长大的小孩,尚未定性,没有玩够,觉得世界那样精彩,不应该那么早就把自己潦草处理,从此捆绑在一个人身上。更重要的是,外资工作的我,接触过太多五光十色、各式各样的男人,相比之下,工科出身连冷笑话都听不太懂的华子就显得那么不够生活情趣。即使认定了就是这个人,却还是心有恻然,不甘心就这样结局。

但是,你看到的事实往往不是事实。就是这样的。所以2008年的第一天,当我打开我的信箱,发现里面赫然装满了一堆的明信片。抱在手里坐到沙发上一张张看,厦门、上海、北京、新疆,甚至还有台北、纽约……从各地寄来的明信片。各式笔迹,各种颜色,却不约而同写着一句话——马鲁,当HUA的女朋友吧!

然后接下来的一个月,华子一如既往地忙手上的项目,一如既往地没有时间陪我看电影、吃饭、逛街……偶尔电话,也完全不提明信片的事。不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约好一样寄到我的信箱里,是各种漂亮的明信片,上面写着各式各样的话和祝福,但最后一定会写那句,“马鲁,当HUA的女朋友吧!”

印象最深的一张,是寄卡人自己做的明信片,是过去几年在国外旅行去过的每一个城市里住的旅店房间的照片放在一起,有豪华如东京希尔顿的套房,也有破旧如尼泊尔的某个小旅店…明信片的反面,他写,“去过那么多地方,住过那么多房间,才明白,重要的不是可以走多远,不是在哪里停留,而是那个地方、那个房间里,有怎样一个人、是哪一个人。所以,马鲁,当HUA的女朋友吧。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可以遇到这样认真待你的人。”

情人节终于到来。吃饭看电影逛街,项目常规得让人忍不住失望。我以为华子会对我说些什么,但什么都没有。华子把我送到家门口,GOODBYEKISS都没有就离开。

恶狠狠地打开门,把包甩在地上,整个人倒在沙发上,眼泪忍不住要下来。忽然看到茶几上有一张照片,拿起来看,发现是一张从芬兰的圣诞老人村寄来的明信片,上面的邮戳居然是“2007.12.25”。接下来在卧室的枕边、洗手间的镜子上、书房的杂志架……找到了10张来自世界各地写着各个月份的明信片,各种笔迹、语言,写着各种祝福。华子在旁边小心注释,用心型括起来,有“马鲁,我们在一起吧,我愿意陪你去看这个世界最美的北极光。”“马鲁,你最憧憬的香舍丽榭大道,我会做牛做马为你买喜欢的GUCCU、LV,做我的女朋友吧!”……

刚想给华子电话,门铃就响了。

开门,华子就站在门外,一手拎一个粉色气球,一手拿一张明信片挡在脸前,说:“请问马鲁小姐,你愿意陪华子先生进行一场冒险旅行么?第一站——”他把卡片递过来,“罗密欧朱丽叶的爱情之城——维罗纳。”

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的。当一个人那么了解你、并愿意为你花那么多心思对你好,即使没有什么生活情趣,又有什么关系。

原来,华子一直有收集明信片的爱好。为了这个表白计划,他一年前就开始准备,通过PostCrossing这个全球最大的明信片网站来征集我所有想去国家的明信片,还发动豆瓣网上的明信片爱好者一起给我寄示爱明信片。

这个家伙……原来还会这招。

99分析:这真是一个创意惊人、花足了心思的爱情告自计划,看吧,就算是华子这样呆头鹅的理工男,因为爱一个人,也会爆发出小宇宙什么的罗曼蒂克爱之能量。爱一个人,就是这样吧,创造出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恋爱提示:爱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想为对方做很多事。给对方惊喜,让对方开心。其实怎样的桥段真的不重要,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还是化身中世纪绅士一天一封曼妙绮丽情书、又或者扮成大型公仔送心型气球……任何一个女生,都希望爱情到来的时候,自己可以像童话里的公主,被宠爱到无以复加。很深的爱情在心里,但如果对方没有感受到,那就等于零。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然后竭尽所思所想所能为他(她)去做,那是多么好的事情。

猜你喜欢
华子娜娜明信片
Briefly Talking About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考试之后
物超所值
寄一张明信片给你
门口的小摊
华子健忘
神奇的明信片
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