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西南夷”

2009-04-01 07:42
文史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夜郎凉山州司马迁

肖 燕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相继派遣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和王然于前往西南夷予以安抚,促使夜郎、滇等先后归附;随即在那里变国为郡(计有犍为、牂柯、越巂、沈黎、汶山、武都、益州七郡),设官置吏,筑路通商。史称“开发西南夷”。

所谓西南夷,是汉代对居住在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和甘肃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总称。在这片广袤的地域内,因为自古以来就居住有许多少数民族而被称为“夷越之地”。

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将“西南夷”分为四种类型七个集团:夜郎(今黔中西部至滇东)、滇(今滇中地区)、邛都(今四川凉山州)三个集团,系农耕类型,盘发于顶,有邑聚;巂、昆明集团(今滇西至四川西南)属于游牧类型,编发为辫,无君长;徙、筰都(今四川雅安市、甘孜州和凉山州一部分)和冉、駹(今四川阿坝州)两集团为半农半牧类型;另外还有白马集团(今川北至甘南)。他们大都处在“巴蜀西南外”,故合称“西南夷”。西南夷各民族集团都有数以十计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大体处于原始社会后期或阶级社会初期阶段。

其实,西南夷早在战国时代便与中原有了紧密联系。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里记载: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

据《通典》、《荀子》等考订,楚将庄蹻当为楚顷襄王时人。他入滇称王,变服从俗进行统治。秦时在西南夷地区开凿“五尺道”,开启了西南夷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的联系;特别是秦始皇在此地“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西南夷地区进行直接统治。可惜这种联系到秦亡之后一度中断。

猜你喜欢
夜郎凉山州司马迁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寻踪夜郎历史 发现夜郎古歌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唐“夜郎”在何处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夜郎湖:中国最美的拍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