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资本对其核心竞争力影响研究

2009-04-03 06:43罗安娜李燕萍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核心竞争力高校

罗安娜 李燕萍

[摘要]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高校核心竞争力理论已经成为指导高校创新与发展的关键理论。作为一种高价值的社会资源和组织能力,高校的社会资本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明显影响。高校社会资本对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表现在5个方面,高校可以通过4种策略提升其社会资本,从而发展和巩固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社会资本;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20(2009)01—0093—04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由Holmes和Hooper在2000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一般说来,高校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其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近年来,随着社会资本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学者开始重视社会资本在高校核心竞争力开发上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高校社会资本能够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假设,并从多个方面阐述社会资本在高校管理领域的价值和作用。

一、高校的社会资本

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通过投资可以获得回报的资源”,它代表了行为主体借助于社会网络或其他社会结构获取各种利益和机会的能力。社会资本不仅可以换取人际信任,降低交易成本,还能加速信息流动,提升组织业绩。

最早对教育领域的社会资本进行专门探讨的是科尔曼,他认为学校嵌于它周围的共同体中,这些共同体可以称为“功能共同体”。功能共同体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密集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一套能够起主导作用的价值体系。该观点的提出显然受到了库恩的“科学共同体”的启发。所谓的“功能共同体”实际上就是一个扩展了的科学社区。从更高的社会总视角来看,高校教师只是更大的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它与社会中的其他节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节点包括政府、企业、非赢利机构等,所以高校的社会资本实际上就是高校能够通过其内部社会网络以及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获得的社会资源及行动能力。

社会资本的公共物品属性与高校的天然职能形成了良好的呼应。Putman在《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一书中阐述与教育相关的问题时曾指出,社会资本与学校的运作有紧密的联系,共同体的参与对学校的成功具有决定性影响。这里的共同体特指高校教师。组织问的正式关系常常依赖于组织成员间的非正式“关系”,所以教师个人的社会关系不仅对个人发展具有明显价值,对其所属高校的整体社会资本也有显著意义。

从作用范围看,高校的社会资本可以分为外部社会资本和内部社会资本两大类。内部社会资本指的是嵌入在高校内部组织网络中的,有利于院系以及行政部门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够促进高校自身协调发展的潜在社会资源。高校内部社会资本与校园文化关系密切,高校内部的凝聚力和员工间的信任决定了高校内部社会资本的大小。高校外部社会资本指的是高校能够从其嵌入的外部社会网络中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在政府主导的教育管理体制中,政府掌控着各种高等教育资源,所以良好的校政关系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高校的非赢利性特征也决定了它与科研院所、企业以及校友、捐赠者等之间的关系也不容忽视,这些关系往往决定了高校获取外部稀缺资源的能力,如资金、项目、科研情报、人力资源等。

二、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类比所得的概念。两者的词义虽有相似,内涵却大不相同。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Stewart阐述了教育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他指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便于人们通过学习获得信息(数据),将其转化为知识(有用的、有价值的、应用的、结构有序的信息),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Holmes认为Stewart的观点不能对高校间的竞争提供指导,随着高校竞争的加剧,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应落脚在对学生“胜任资格”(accreditation)的培养上。这两种观点略有差异,但都指出了提升教育和科研质量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高素质的、具有胜任能力的学生。

与国外学者更注重从教育的终极目的来探讨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相比,国内的学者更偏向于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理解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陈永康和陈平水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是由一系列构成高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整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其核心要素是现代高校制度、学科成长机制和高校文化传统等。别敦荣和田恩舜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独有的,长期形成并融入高校内质中支撑高校竞争优势,使高校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梁祥凤和裴旭等人认为:高校类型不同,其核心竞争力培育目标也不应相同,但不论是哪一类院校,其核心竞争力的结构中都包括人和物的因素,是这两种因素有机的和动态的结合。

研究视角的差异给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带来了多样化的透视结果,但不管从何种角度分析高校核心竞争力,都必须认识到高等院校属于文化和教育领域,而不属于政治和经济领域,这是高等院校在社会系统中的基本定位。在此认识下,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定义为自身拥有的、其他高校难于模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核心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人、制度和文化。人指的是人力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他们是创造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制度决定了高校运营的模式和规范,设计精巧严密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保证高校正常运营,更可以激励教师创造更多科研成果,并提高教学水平。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中沉淀形成的独特的组织气质,它对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行为模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三、高校社会资本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高校的组织特征和社会功能决定了高校社会资本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良好的社会关系是高校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源。高校整体的社会资本和教师的个体社会资本在相互转化过程中,不仅能够给高校创造和谐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还能给教师个人创造丰富可靠的合作路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改进高校的竞争力。具体来看,高校的社会资本对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在人力资源方面,高校社会资本有利于改善教师资源结构。从世界上多个高校排行榜的统计指标来看,高校人力资源的国际化水平是影响高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英国《泰晤士报》的世界高校排行指标尤其强调了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它将“海外教师比例”和“海外学生比例”分别赋予了5%的权重,这两个指标鲜明地体现了世界一流高校的时代特征。要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高水平海外教师,高校必须重视外部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建设,尤其是要重视发挥校友网络和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价值。通过高校的社会网络发现和引进高水平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不仅交易成本更低,周期也更短。

2、在资金筹集方面,高校社会资本有助于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教育和科研经费是高校正常运营必需的资源之一。为了从外界获得更多的资金,高校必须重视开发自身的社会资本。事实上,大量的社会资金就蕴藏在高校丰富的社会资本中,如普林斯顿大学年度校友捐款率常年保持在60%以上,哈佛

大学每年获得的2亿多美元的捐助中有近一半来自校友。为了将社会资本转化为教育经费,高校必须注重校友网络建设和社会形象树立。

3、在科研创新方面,高校社会资本是跨学科和跨院系合作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复杂性越来越大,学科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日渐困难,但科研成果往往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这对高校科研人员的交流技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提高科研水平,加大科研产出,研究人员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日益高涨的跨学科交流。为此,高校不仅要改善内部的社会网络,增加人际互信,_还要改善高校与外部社会节点间的联系。社会资本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性作用。对社会资本的投资,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社会形象,还可以直接推动跨学科合作的开展以及科学研究范式的创新。

4、在行政管理方面,高校社会资本可以保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高校并非盈利性组织,所以高校的行政管理技巧并不会成为高校竭力保护的私有资产。借助高校的外部社会资本,高校可以获得优秀的行政管理技巧,而提升高校内部的社会资本则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与创新能力,更可以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教师与学生的满意度,最终促进科研产出以及学生的自我发展。

5、在校园文化方面,高校社会资本能够强化校园凝聚力。按照Nahapiet和Ghoshal对社会资本的三分法,组织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揭示了组织成员对共同目标及任务的认知一致性,社会资本越大,组织成员对共有文化的认同程度就越高。虽然在一所高校内常常因为天然的学科分类而被分割为多个独立的学院,它们却共享着相同的校园文化,所以加强高校内部社会资本建设可以提高高校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撑环境。

高校社会资本的五个作用机制由高校的组织属性和社会资本的核心价值决定的。面对目前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教师裙带关系严重、科研资金来源单一、跨学科合作与教学不足、教学与行政脱节、校园文化淡薄等问题,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建设,借助这种“软资源”(相对于物质资源而言)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提升高校社会资本的策略

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要求高校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并重视社会资本的储备和开发。借助社会资本的催化功能,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和价值。与经济资本的发展一样,高校社会资本的改进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和长期持续的努力。

1、鼓励跨学科合作和跨院系交流。随着科学的发展,跨学科研究受到了科研人员越来多的青睐,大量新兴科研成果正是产生于跨学科合作领域。然而,以往的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并不能对跨院系合作与交流给以有效支撑。为了适应科学发展趋势,高校必须改善校内关系网络,通过调整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特别是文理学科之间的沟通,具体措施包括组建跨院系虚拟团队、建设跨学科实验室、举办跨学科研讨会等。除了正式的跨学科和跨院系交流外,高校还应鼓励教师间的非正式私人交流,通过多种公益活动促进教师间友情网络的发展。在高校内部,跨院系交流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不同学科领域间的理解和认知,更有利于提高科研创新。

2、加强“官学”和“产学”合作。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日趋增强,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开始从非政府机构获得,这种转变迫使高校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官学”沟通,增强高校自身的话语权,获取政府更多支持;另一方面还要求高校积极拓展与非政府机构的合作,特别是要主动开展“产学”合作,借助企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进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便于获得更多社会资本用于自身发展。

3、重视校友关系的增进与开发。高校发展模式的转变促使校友网络逐渐成为高校最重要的社会资本之一。大量社会资源就蕴藏在校友网络中。校友不仅可以直接向高校提供多种社会资源,更可以作为高校的形象代言人,从多个层次扩展高校的关系网络,所以建设和开发校友网络不仅可以推动校友自身成长,还可以给高校直接或间接地带来更多外部信息、资金与合作机会。校友关系增进措施包括成立校友会、组织校友回访、邀请杰出校友演讲等。对于海外教育领域的杰出校友,高校还需主动与其定期联系,积极邀请其回校交流、发展。

4、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社会资本往往可以从个体社会资本转换而来,而提高高校社会资本的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增加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出国交流机会,通过建立跨校的私人联系,扩大高校整体的社会资本,进而加快校际间的知识转移,加快自身发展。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多个层次和方面,如领导互访、教师进修、交换学生等。通过这些跨国交流,高校可以宣传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获得更多国际认同,进而获得更多优质生源。生源覆盖面的增加和生源质量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国际地位,还能进一步扩大高校的关系网络,促进高校的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资本是高校发展的核心资本之一,对高校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的高校必须重视建设和开发自身的社会资本,借以获得经济资本无法换取的高价值社会资源。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全面、协调并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高校的要求。

(责任编辑于华东)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核心竞争力高校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