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2009-04-03 04:19周玉宇陈志雄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09年3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突破困境

周玉宇 陈志雄

摘 要:网络教育被视为实现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的良策,但许多高校在开展网络教育时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因此,透析网络教育的难点,揭示网络教育建设中的误区,对推动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无裨益。本文探讨了网络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并就网络教育的定位及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 网络教育 困境 突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5-0007-03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理念的推进,网络教育受到了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推崇,高校期望能借助网络技术的便利来解决扩招压力、师资缺乏和成本日益递升等问题;人们也期待能通过网络教育实现远在千里的名校梦。然而,背负着众多期望的网络教育最近这两年却进入了寒冬,一些网络学院开始为生源担忧,而一度火爆的网校最近几乎销声匿迹,教育部更是明文规定禁止再招收高中起点的本专科网络教育生,这样的局面使得许多正在进行网络教育建设的高校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退则巨大的投入付之东流,进则令人看不到前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令人迷茫。

因此,深入分析网络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网络教育的定位和方向等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摆在诸多高校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而又迫在眉睫的议题,对网络教育的发展乃至教育的信息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网络教育的特点

1.网络教育的定义

网络教育诞生于远程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衍生品,一般认为,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用数字化技术传递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1] 从广义来说,凡是通过网络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均可称之为网络教育。狭义来讲,网络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网络教育组织,有目的、有教学计划、有组织地通过网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网络时代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 不论是广义的定义还是狭义的定义,都体现了一个核心观点,即网络教育是要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教育的目的。

本文更倾向于采用狭义的定义,这样的假定主要是因为狭义的网络教育定义更为明确,有利于对网络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2.网络教育的特点

网络教育是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它的目的是教育,但它的生命力却在于它的网络性,因此,网络教育具有很强的网络性质,概括起来,网络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教育没有时间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也可以无限次地重复学习,这是对人的自由的极大尊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选择最好的学习时间;二是网络教育不受空间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学习,目前网络已经遍布全球,几乎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可以上网,就可以学习。正是由于网络教育的无时空限制,使得它成为远程教育最好的方式。

第二是共享性,是指学习资源可以供学习者共同使用,某个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占用不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一资源的获得,可以说,只要网络带宽允许,学习者可以是无限的,这使得网络教育具有很强的经济性。

第三是虚拟性,就是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把真实世界的环境特征体现在学习环境中,它提供给学习者的是一个仿真世界,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网络教育的虚拟性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特性,将一些现实中没有的或极难仿真的情景模拟再现,比如医学解剖实验、重复播放各种物体运动的细节等等,可以大大节省教育成本。

第四是交互性,指的是所有参与网络教育的主体都可以自由地双向交流,交流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与老师之间,也可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甚至可以是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流;交流的时间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这种交互的多样性和可控性,使得网络教育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缺点选择学习内容,定制学习进度,随时跟老师和同学探讨。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1.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

网络的便利与优势,使得一直困扰高校的教育公平、教育大众化、个性化教育等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各国也都希望借助网络教育来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网络教育在我国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8年,共有68所高等院校可以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从教育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共招收网络本专科生113.25万,接近全日制本科生招生的20%,而这一比例在2003年还不到10%;截至2006年,在校的网络本专科生已经达到279.29万人。[3] 如今,网络教育已全面展开,网络教育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角落,甚至我们很难划清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界限。

在学历培养层次方面,网络教育已经囊括了高中起点大专、高中起点本科、中专升大专、专本连读等多种形式,此外还有清华大学等十所院校开办了研究生层次的远程教育。

在专业的开设方面,远程教育的专业设置面较广,68所院校共开设了120多个不同专业,从专业设置的类型看,有三个特点:一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9所)、法学(法律)(39所)、英语(含商务英语)(31所)、工商管理(29所)、会计学(25所)等。二是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如北方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12所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华中科技大学开设的网络新闻,西南科技大学开设的信息农业等专业。三是反映院校办学特色的强势专业,如人民大学的财政税收、北京广播学院的广告学等专业。[4]

在教学模式方面,目前,试点高校进行网络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远程实时授课模式和远程非实时自学模式两种,其中远程实时授课模式简单表示为:直播课堂+网上自学课件、讨论答疑+学习中心辅导,远程非实时自学模式可简单表示为:自学课件+网上讨论答疑+教学站辅导。

2.当前的困境

纵观我国的网络教育,从2000年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比如硬件设施和网络优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致命的,严重妨碍了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因为如此,国家自2004年批准了68家高校作为远程教育的试点后,时至今日,也没有再增加试点的名额。总结起来,当前网络教育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监管缺失,盲目招生,质量下降。网络教育的许多体制、制度还不完善,在网络招生、培养、毕业等各个环节都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一些高校正是利用政策上的漏洞,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打着“宽进严出”的旗号,盲目扩招网络生。在入学的考试、审核等方面不加监管,而培养的设施又跟不上,实质是“宽进又宽出”,导致网络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其最后的结果是网络生不被社会承认,反而有害于网络教育的发展。

第二,定位模糊,运作混乱。一些高校在开设网络教育学院时把其跟传统的学院同样对等,没有对网络教育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定位。在招生时,对学生的类别不加划分,导致一部分习惯于传统教育的学生并不适应网络教育的形式;而在教学过程中,照搬传统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也导致网络教育质量的下降。

第三,参与网络教育的教师整体信息素养不高。网络教学的老师多半来自于其他学院,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他们更多是把录像放到网上或者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课件,他们不懂或者没有意识到如何运用网络工具与学生沟通,因此,网络教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也大大约束了网络教育的发展。

第四,网络教育运营成本持续上升,网络学院入不敷出。网络技术在降低组织的运营成本上一直被人们寄予厚望,然而不论是企业的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还是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在成本节约上还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人们发现,除了在建设初期庞大的设施投入、软件开发和人才培训外,随着管理的革新、技术的更新,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从数字化、网络化、各种服务平台的构建,到后期的维护,信息化投入似乎是一个无底洞。另一方面,网络教育的收益也不尽人意,由于网络教育未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目前愿意接受网络教育的人群也有限,直接导致网络教育的收益率下降,这也打击了高校投入的积极性。

第五,学习支撑平台不够完善。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网络教学资源少、文档重复,很多所谓的网络课件就是一个简单的WORD文档或者PPT,没有交互性。可喜的是,由于高校在这方面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现在的网络教育资源有了质的提高,但重复建设仍然存在,校际共享还很难互通。其次是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功能少、复杂、可控性差,许多系统只有简单的登录、发布功能,没有交互性,没有分类,没有考虑个性化等等。

三、高校发展网络教育的出路探索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网络教育的定位

在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的背景下,许多已经工作的社会人士有再接受教育的需求,他们渴望得到名校、名师的教育,网络教育正好可以满足他们异地、非实时学习的要求。有市场就有生命力,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市场的需求,因此,网络教育应首先定位于成人教育。当然,成人教育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非学历教育,比如企事业单位的培训、各种资格认证培训等,都是网络教育可以实现的地方。

此外,除了校外市场,网络教育在传统的校园里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往往容易被忽视。一方面,高校扩招过猛,教育资源跟不上,而采用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完全可以解决异地校区教学、师资、资源短缺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当前的大学生多数都是80后、90后,他们习惯了网络的环境,完全可以适应网络教育的形式,并且建立于传统校园教育上的网络教育,既可以避免单纯的远程教育对培养人才的不全面性,又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兴趣的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尤其是在当前远程教育的学历不容易被社会认可的情况下,开发校内市场对网络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都有特别意义,事实证明,高校内部的网络教育是容易被接受的。

2.以网络教育中心为平台,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作为教学设计者的老师,他们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网络教育的质量。网络的兴起不过是最近十几年间的事情,而高校中的老师受制于他们生活的年代,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因此,提高整个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将是项艰巨的任务。

当前,应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即先提高学校网络教育中心的实力,增加技术编制,组建网络教育设计中心,辅助授课老师设计网络课程和完成网络教育的其他部分,然后分批对全校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并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审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予以要求,就可以较快提高授课老师的信息素养。

为了解决当前网络课件差、网络教学资源水平低、建设重复的现象,应该由教育主管部门协调,鼓励校际教育资源共享,教师也可以在借鉴和竞争中获得提高。

3.构建科学的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估机构

由政府牵头,联合各高校的教育专家组建评估机构,构建科学的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形成网络教育的淘汰机制,定期对开办网络教育的高校进行监督审查,并接受民众的投诉和建议,对乱招生、弄虚作假、教育评估不合格的高校,勒令停止招生并进行整改,整改仍不能达标的高校必须退出网络教育市场,这是对网络教育市场的规范,是对网络教育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对广大学生的保护。

4.倡导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网络教育市场

我国对高校投入不足是不争的现实,并且短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那么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企业,不失为双赢的办法。首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经济体,他们早对教育这块蛋糕窥视已久,在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共同发展教育不是什么新鲜事,投资教育至少能获得两个方面的收获:一是能借助高校的智力环境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二是能在这批社会日后的人才中进行免费的宣传,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当然,假如企业能在网络教育中获利就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其次,从高校的角度看,校企合作不但可以解决资金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借助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在网络招生、专业设置、就业指导等方面获得第一手信息。因此,高校应该持开放的姿态,积极引入社会上技术成熟、资金雄厚的企业来共同开发网络教育市场。

四、结束语

在摸索网络教育的出路上,以上的一些具体策略或者措施固然是必要的,但如同其他改革一样,观念的转变更为重要,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应过于强调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立,不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网络教育都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采用何种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或单独或合用。

网络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障碍不可避免,一些学校提出要去掉网络教育毕业证上的“网络”、“远程”等字样,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应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广纳谏言,敢于实践。网络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形式,网络教育的成败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乃至教育的大众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关于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定位、理论构建等问题,还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程智.对网络教育概念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3(7):25-28.

[2]周国萍.论网络教育的发展与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4.6.

[3]中国教育部网.2006年教育统计数据综合部分[EB/OL].http://www.moe.edu.cn

[4]秦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18-19.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突破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