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信息资源整合

2009-04-03 04:19叶汝军贾新民谢一风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09年3期
关键词:数据交换信息资源信息化

叶汝军 贾新民 谢一风

摘 要:近年来高校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源不准确,不能有效地共享和利用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本文在对高校信息化中的信息资源整合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整合 数据交换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5-0057-03

一、高校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一些核心应用系统已经初步成型。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学生管理、科研管理、设备资产管理、综合信息服务、校园一卡通等系统为学校提供了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手段。而信息化的应用手段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效率、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信息资源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各个系统或部门自身,每个部门的信息资源都成为了全校的公共信息资源,信息资源自发的在各个部门间进行流动,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也为高校领导决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

二、高校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积累,高校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不仅不能成为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帮助,反而逐渐成为了各个部门的重要负担。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目前高校信息资源整合方式造成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

高校的信息资源缺乏统一规划,信息资源多方维护,一数多源或者一数无源,很多信息资源各个部门难以明确其权威来源、管理部门,也无法说明信息资源的去向。各个部门只好想当然的问其他部门索要信息资源,也无法知道其他部门的数据来源是否准确、可靠。这必然导致学校信息资源整合过程的混乱,对于管理和决策来说,没有准确的数据,还不如没有数据。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完备性成了学校领导、部门管理人员最为头疼的问题。[1]

2.数据交换规范不统一

各个部门在交换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都是从应用系统甚至是从数据库中导出,而每个应用系统关注的业务角度不同,采用的代码标准也大不相同,并且绝大部分高校的应用系统开发商不止一家,每个开发商所采用的信息标准代码都不一致。对部门的信息员来说,汇总、整理交换的数据绝对是一个苦差事,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处理的结果是否正确难以校验。差错的不断累计,低质量的信息资源,加大了学校信息资源整合的难度。

3.数据交换的手段原始

高校对信息化日益重视,各类核心应用系统纷纷投入使用。但是,这些系统的应用水平、技术平台和开发商各不相同,各个系统和部门的信息交换,目前绝大部分都只能通过手工或定制接口的方式来进行。手工的交换无法实现实时交换,也难以进行增量交换;定制接口的方式既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同时难以响应高校不断变更的需求扩展。两种交换方式,都不可能持续地保证信息资源的完备和准确。从技术层面来说,缺乏一个先进的工具来保证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在以上三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学校的应用系统成为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只能通过轮渡才能偶尔互相接触。而且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每新建一个应用系统,对于部门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管理手段信息化的问题,但对于学校来说,则增加了一个新的信息孤岛。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院对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于2006年正式立项启动了数字化校园工程并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调研了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建设公司,邀请相关专家及公司对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方案进行规划设计;同时根据该工程的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成立了相关机构,并于2008年7月正式进行实施阶段。笔者参与了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对高校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艰巨性深有体会,同时根据工作进展也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对策,在此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三、高校信息资源整合的对策

1.统一规划信息资源体系

通过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能够有效地集成全校性的核心数据,并规范化全校的信息资源交换和服务过程。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对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综合、归类和抽象,集成全校性、全局性信息,支持全校性的共享、分析与服务。整个平台的核心是核心数据模型和数据交换平台,并包括信息标准管理工具、元数据管理工具、数据处理及服务、通用服务工具和服务管理工具。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数据模型是支持集成共享和互操作的数据实体,数据模型以物化方式集成信息资源,它的数据可以是冗余的,但不是业务应用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它是为面向全校的信息共享和分析决策服务的。它不再是业务处理的流水账,而是由经过综合的全局共享信息、互操作信息、综合性信息、学校的各种指标体系和可比较分析的外部数据组成。

数据模型是学校实现数据共享和利用的基础,并参照国标、部标、行标,构建高校自己的执行标准。数据模型由标准代码模型、权威数据模型、资源数据模型、主题数据模型等组成。权威数据模型帮助高校解决因多重维护和不规范带来的不一致性问题,以及因为统计基准不同所导致的二义性问题;资源数据模型帮助学校掌握并跟踪应用系统的情况;主题数据模型对核心数据进行组织,为数据仓库的应用打下基础。

数据的利用是信息资源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通用服务工具为学校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通用服务工具主要包括主题查询工具、报表工具和分析工具等。主题查询工具采用后台配置、前台查询的方式,通过有效的权限管理机制,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对信息资源平台的信息资源进行灵活查询的机制,对于用户对查询条件、查询结果的多样化需求,系统不需要编程,就可以灵活应对。报表工具采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思路,适应各种报表组合,可以实现快速构建各种报表的需求,为信息资源平台的信息资源应用提供帮助。分析工具采用OLAP(联机分析处理)技术,为实现决策分析提供帮助。

服务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对Web Service服务的管理,这些Web Service既可以是建立在信息资源平台上的Web Service,也可以是所有应用系统提供的Web Service,它们为高校的各种应用提供数据服务。服务管理工具实现Web Service服务的注册管理、认证管理、审核管理、失效验证以及注销管理等,同时对Web Service服务进行使用方权限控制,保证数据访问安全。

管理工具为管理和维护信息资源及信息标准提供手段,为平台运行维护和后期扩展提供支持,包括代码标准管理工具、数据模型管理工具、跟踪监控工具等。代码标准管理工具实现对参考标准(国标、部标)、资源库标准(应用系统标准)以及执行标准(确定采用的标准)进行维护和管理,并对不同标准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数据模型管理工具主要对核心数据模型的元数据进行管理,对资源数据模型(应用系统数据模型)进行监控,以及对模型映射关系进行管理;跟踪监控工具跟踪监控资源库代码、资源数据模型、代码映射、模型映射的变化,与Web Service服务相关的代码、数据模型的变化,以及数据交换流程的变化,对各种变化进行告警,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保证信息资源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应用系统之间以及应用系统与信息资源平台间的数据交换,提供批量、定时、实时等各种类型的交换,在应用系统间搭建一个数据通道。

2.统一数据交换规范

数据交换规划是信息资源平台规范建设中的核心规范,它通过确定标准的数据格式及数据交换的规范,以实现不同硬件平台、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不同语言平台应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讯,实现不同部门间、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数据交换规范至少应该包括:(1)数据采集接口规范;(2)数据发送接口规范;(3)交换数据包的标准格式;(4)数据转换标准规范;(5)数据传输协议规范;(6)数据安全协议规范。

3.构建先进的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为校园内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提供了一个集成化的数据交互和共享空间。数据交换平台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可同时满足用户对各种异构和同构平台、数据源及各类应用间的数据交换需求。

数据交换平台应该是一种总线式的数据交换、异构系统同步方案。传统的点到点的连接,使得构成的应用环境接口复杂,通信状况混乱,维护代价昂贵,也不利于整个应用系统的扩充。数据交换形式如图2所示。

总线式集成方法极大降低了数据交换、应用集成的复杂度。参与数据交换以及被集成的各类异构数据源仅需实现与数据交换平台的集成,使得实现复杂应用系统的集成成为可能,同时,也极大降低了整个信息系统的实施及维护成本。

数据交换是信息资源平台中实现信息有效流动、融通的关键,在建设数据交换平台时,可以从数据交换平台支持的数据源类型、支持数据清洗处理的方式、数据交换的策略、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交换配置的易用性和扩展性等方面进行衡量和比较。高校的应用系统建设情况复杂,数据交换平台需要支持所有的各类常见的数据源,包括Oracle、DB2、SQL Server、Sybase、MySql、DBF、Access、Excel、TXT、XML等;在数据清洗处理的方式上应该支持逐条清洗、批量清洗两种方式,便于高校进行选择;在数据交换的策略上,应该支持主动、被动、实时、分时、同步、异步等多种交换策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应该由独立的数据传输中间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传输过程的数据加密算法可以自主选择,具备断点续传和软路由的能力;在易用性和扩展性上,应该有可视化的界面帮助数据交换管理员快速实现新数据交换需求的实施,同时应该有监控工具对数据交换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应用系统端的“适配器”,利用多种数据采集机制采集业务系统数据;采集得到的数据通过“通讯平台”交由“数据交换中心”统一处理;“数据交换中心”根据各应用系统的特定需要,根据“应用路由表”,通过“通讯平台”将数据传递给各应用系统的“适配器”;由各应用系统的“适配器”将数据推送到目标系统的数据库;“通讯平台”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可靠性、安全性;“设计中心”实现可视化的交换配置设计;“监控中心”对数据交换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四、结束语

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可以促进高校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强高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准确、完备的信息资源服务,也能优化高校信息资源流动的效率,创造更好的数字学习氛围,同时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因此,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现有的信息资源,对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大力推进高校信息资源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树群.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与研究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6):10.

猜你喜欢
数据交换信息资源信息化
XBRL在财务报表网络数据交换中的应用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