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兴趣的培养

2009-04-03 04:19高志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兴趣学生

高志田

【关键词】思想品德 学习兴趣 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激发学习兴趣

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吸引学生,是能否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如果教师能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二、巩固学习兴趣

在第一堂课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今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讲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发展学习兴趣

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也适时地开展了社会小调查,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通过这些活动把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学习兴趣学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学生写话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