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的导入

2009-04-03 04:19刘晓云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导入学习兴趣

刘晓云

【摘 要】学生在课前的活动、思绪是多种多样的。上课铃响后,需要及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从上节课或课间其他活动转移、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的导入,能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指向到教师身上,指向到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上。

【关键词】导入 感知教材 学习兴趣

一、引言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创造一种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笔者根据几年来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谈几点做法。

二、名言式导入

名言,即著名的语言。著名的语言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强烈的感染力,也是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语言。开讲时,如果用名言导入,学生就容易接受课文中所讲述的观点、说明的道理、叙述的事物、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最后一次演讲》我们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因为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为什么毛泽东会对闻一多作出这么高的评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这个导入引用毛泽东同志对闻一多的高度评价,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为了正义的事业;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红烛精神。这样的导入极易调动学生的感情,使之自然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三、情感感染式导入

情感式导入语是教师以充满激情和感情色彩、并与文章的思想情感相一致的语言构成的导入语。在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即作者、作品中的人物、教师、学生之间某种情感的交流。而情感交流的最高境界便是相互之间能产生共鸣。因此,在授课之初,如能利用导入艺术达到共鸣,将会让师生以深沉的情感去享受整堂语文课。

例如,在教新教材的24课《诗两首》(分别是泰戈尔和冰心写的颂母爱的诗歌)时,教师可以抓住对母爱的理解这一相通的情感来激趣。不妨在课前即兴发表一段演讲:我深信,我们每个人都深爱着自己的母亲也都能体会到一份至高无上的母爱。母爱,有如一片强劲的风帆,载着我们去远航;母爱,有如一片温馨的港湾,为我们洗却心头的困倦和哀愁;母爱,又如一首缠绵的歌,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我们身在何地,她总会响在我们的耳畔……面对这无私的母爱,我们又该如何去感受,如何去向母亲诉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位著名作家向母亲发出的深情呼唤……演讲过后,大家的心中都澎湃着满腔热情,也恰当自如地引出了所学课文,更让这节课成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设计情感式导入语的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把握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脉搏,然后再依此设计出与作者感情一致的导入语。

四、新旧知识联系式导入

新旧知识联系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新的知识的产生作好铺垫。通过新与旧知识的联系,使旧的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学的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例如,同学们,我们上一学期学习了《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知道一群斑羚羊在猎人的追捕下,来到了伤心崖。前面是悬崖峭壁,后面有猎人的追捕,他们怎么办呢?正当他们万分焦急的时候,这时伤心崖的上空出现了一道彩虹。这给他们极大的启示,为了延续生命,斑羚们采取牺牲一半,留下一半的策略,老斑羚羊们甘作“拱桥”,让小斑羚羊从自己身上跨过。这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像“彩虹”那样的“拱桥”就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种基本形式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石拱桥》,看看桥梁专家茅以升是如何抓住桥的特征来说明的。

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由于已经有了知识的积累,学生学习新课时就比较轻松、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五、音乐歌曲式导入

音乐歌曲式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的特殊效果,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对即将学到的知识有亲切感,激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有些课的开头,总是设法把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歌曲与课文的主题或情节联系起来,让学生唱这些歌,然后导入新课。

例如,教课文《最后一课》时,可以播放反映民族的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当歌曲播放到人们发出愤怒的呼声“九•一八”时,抓住这个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用歌曲导入时,教师应做好指导工作。首先,要定向。在播放乐曲之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欣赏乐曲的旋律,体会其中的意境等,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活动。其次,要启发。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使他们深入理解乐曲的意蕴。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乐曲配以独白,以促进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再次,要衔接。教师事先要精心设计好过渡的环节,如注意设计好提问以及问题的展开等。在乐曲播放完毕时,要顺势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使之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教学。

六、故事式导入

故事式导入是一种适当地选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的方式。有的重在激趣,有的重在激情,有的重在说理。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

例如,讲述一个有关“鬼”的故事而导入《宋定伯捉鬼》,就会激起同学们学习本文极大的好奇心:《卖炭翁》一诗,教师在开头将诗编成一则小故事,重在激情,使学生带着同情“卖炭翁”、痛恨“黄衣使者”的感情进入课文,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则故事重在说理,和《陋室铭》所体现的主题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这个故事引申到课文,课文思想内容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国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顾振彪,顾之川,温立川.课学教学设计与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余秋雨.语文新天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导入学习兴趣
关于中学语文“导入”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