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出游诗歌论析*

2009-04-05 13:40蔡靖芳
关键词:出游诗歌

蔡靖芳

(黎明职业大学人文系,福建泉州362000)

唐代女性出游诗歌论析*

蔡靖芳

(黎明职业大学人文系,福建泉州362000)

唐代女性出游诗歌是唐代女性抒写自身出游见闻与思想情志的诗歌。与传统女性文学相比,女性活动于社会公共空间所留下的这些诗歌,内涵深厚有味,情感自适放达,除了一以贯之的相思离愁,更涉及山水纪游、应制奉和、咏史怀古及政治理想的咏叹,整体上呈现出参与群体的广泛性、主题内涵的多样性、浓厚深挚的抒情性及丰富多样的审美性等特点。

唐代;女性;出游;诗歌

一、唐代女性出游诗歌的界定

有唐一代,自信开放,雍容大度,生活于期间的女性历来被史学家公认为“比较幸运的一群”。赵文润先生在《隋唐文化史》中说:“唐代妇女生活在文明开放的社会风气中,所受的束缚较少。那时的妇女敢于抛头露面,可以骑着高头骏马招摇于通衢闹市……可以和着欢快的音乐跳着胡弦舞,连道姑女尼和妓女也可以同达官显贵在一起吟诗作文,与文豪名儒结为文友,互相唱和。”的确,上至武则天的帝王巡游、宫廷妇女的随驾出游、和番公主的婚游出行、士大夫妻女的随夫随父宦游;下至民间女子参与民俗节庆、宗教祭祀活动的本地游,以至于青楼歌妓、方外妇女的自由行走……唐代女性在不同阶层都存在着一定形式的出游活动,并且相当多的出游都以女性自身留下的诗歌得到了可贵的遗存。当然,本文所探讨的女性出游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旅游,而是从最宽泛的意义上将女性出游定义为:离开惯常的生活环境而到异地去的空间移动行为。[1]由于封建时代女性的生活常态是守家的,因此,只要是离开家,以社会公共空间为活动背景的诗歌均为“出游诗歌”,是本文探讨的范围。也即,“女性出游诗歌”源于女性的出游活动,反映女性自身出游的见闻与思想情绪。诗歌既可以客观之笔记叙所见所闻;也可将出游活动完全省略,而注重挖掘与表现内心的情思感悟;或将客观经历与主观情志有机融合,情景相融,物我同趣。[2]出游诗歌讲究趁兴而作,随笔点染,因而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文学题材相比,女性活动于社会公共空间所留下的这类诗歌,往往自出机杼,独表胸臆,透露了一些难能可贵的自由清新的气息,展露了女性诗歌的别样风貌。

由于古代女性处于附属地位,在狭小的家庭中体味不到生活的种种乐趣,大多数的诗歌只能咀嚼着作为卑微女性的艰辛与苦涩,把感情看成世界的全部,用细腻的观察和感受描写身边的情感。而一旦离开家走向社会公共空间,尽管命运并没有得到改变,但因为获得了较为广阔的生活空间,视野也相对变得开阔,了解到了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有了更丰富深刻的人生和情感体验,因而诗歌的创作题材扩大了,不仅仅有传统女性诗歌的离情别绪、幽愤怨怼,也有了酬唱应答、人情世态、咏史怀古、登高纪游、人生感喟……诗歌内涵变得深厚有味,情感范畴也更为自适放达。虽然不能与男性出游诗歌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一些诗歌具有普遍而典型的意义。正如谭正璧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中提到过的,古代女性“被封建绳索捆绑于政治生活之外,裹足于幽阁深闺之内,缺乏深入生活、观察社会和了解人生的条件”,“偶然她们突破藩笼,如蔡琰、王嫱之绝塞长征,李冶、薛涛之浪漫交际,李清照、朱淑真之颠苦流离,便充实了她们的干枯的生命,助长了她们蕴藏未露的天才的发展。”[3]以下,不妨以女性出游诗歌的主题内涵为线索,对唐代女性出游诗歌作一个概略的梳理和展示。

二、唐代女性出游诗歌举隅

(一)山水纪游

此类诗歌以女性异乎寻常的出游经历与真切具体的内心感受取胜,如初唐武则天的嵩山巡游。作为中国几千年男权社会统治者中唯一的女皇帝,当武则天大权在握之时,为了宣扬自己乃奉天成命,在神灵的支持下统治四方,她曾先后多次出游并亲临名山大川举行封禅祭祀活动,留下了《游九龙潭》、《夏日游石淙诗》、《赠胡天师》、《驾幸少林寺》等多首山水纪游诗。

久视元年五月十五日,武则天率王公大臣游嵩山石淙,并自制七律一首,同游十九人都用七律奉和。她在这首《夏日游石淙诗》诗序中,以气势飞动之笔描绘了石淙的山水胜景:“尔其近接高岭,俯届箕峰。瞻少室兮若莲,睇颖川兮如带……汹涌洪波,落虚潭而送响;高低翠壁,列幽涧而开筵。”她带者大批臣子于此流连忘返,并举行盛大“诗筵”,诸文士连同武后,计赋诗17首,诸诗皆刻于北崖。葛晓音曾说:“像这样君臣一起大规模游山玩水题诗的活动,在唐诗史上还是首次。这次活动不仅刺激了宫廷山水诗的发展,对于七律的推广也有明显的影响。”[4]这首《夏日游石淙诗》云:“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且驻欢筵赏仁智,琱峖薄晚杂尘飞。”[5]石淙,即平乐洞,在河南登封县东南,兼有山水之趣。诗歌音律协和,对仗工稳。颔联既描绘和赞美风调雨顺之自然风光,也双关着帝王与臣子们君臣同德、朝政清明。颈联以“高岩”和“幽涧”两个对立的物象,烘托石淙险要而幽静的环境;“藏日色”与“浴云衣”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突出高岩之遮天蔽日,烘染幽涧水汽之氲氳飘浮,贴切生动,气韵相生。诗歌写于初唐蒸蒸日上的上升时期,武则天将个体的欣悦之情、时代的积极进取写入诗行,使笔底景物承载了真实的主体情感,情与景会,情景合一,兼以诗歌辞藻工丽,对仗工整,在七律尚未定型的初唐,此诗其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如《游九龙潭》,这是武则天在女儿太平公主的陪同下,游赏九龙潭所作:“山窗游与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唯有入松风。”[5]九龙潭,在河南登封县太室东山岩之半。诗歌依然音调和谐,对仗工整。“双凤”“九龙”,在自然美景之上添加富有皇权象征意义的龙风吉祥物,显示了皇家以富贵为美的情趣;而“玉女”“双凤”等意象则颇带女性化色彩,审美主体的情感真实而鲜明。尾联“故验家山赏,唯有入松风”质朴亲和,可谓开盛唐山水田园诗之先河。

武则天其他几首出游诗《赠胡天师》、《早春夜宴》、《从驾幸少林寺》等皆为亲临山水之作,颇具皇家气派,一扫齐梁诗风的柔靡俗艳,起到了改变风向的作用,为陈子昂的“风骨”、“兴寄”和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帝王之下的贵族妇女,身份显赫,享有相当的特权,在得到帝王的恩准后,也常随同帝王一同出游。五代徐氏二位后妃即留下了不少这方面的诗歌。

《全唐诗》卷九载:“成都徐耕,生二女,皆国色,能为诗。蜀王建纳之,姊为贤妃,妹为淑妃。王衍即位,册贤妃为顺圣太后,淑妃为翊圣太后。咸康元年,衍奉太后、太妃同祷青城山,凡游历之处,互相唱和,所赋诗刻于石,共十六首。”

徐太后的诗多题观庙,写宫殿,透露出唐代兴盛一时的道教之风在西蜀依然余韵袅袅的境况。如其《玄都观》:“千寻绿嶂夹流溪,登眺因知海岳低。瀑布迸舂青石碎,轮茵横翦翠峰齐。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5]玄都观为当时规模宏大的一个道教庙院,在长安城南崇宁坊。首联写登眺之景,“千寻”言青城山之高峻,“绿嶂”突显其清幽,“夹”则突出溪流奔涌之状,写尽山形地貌之势。颔联工笔细描,青石、绿茵、翠峰,色彩清新翠碧,景观历历可见。颈联继写纪游之景,突出“青城天下幽”的特点,尾联与首联呼应,钟惺评曰“景事俱灵幻。”此诗连同徐太后的其他七首出游诗都是游玩中的唱和之作。置身于青山丽水中,脱去了主流文化的媚态,把目光投向大江大河,颇具初唐宫廷诗遗风。

徐太妃,宫中号“花蕊夫人”,自幼颇有诗才,同王衍游青城山时,与其姊唱和之诗有八首,咏宫观,纪胜游,但诗比其姐更显气势博大,诗风清新。其《三学山夜看圣灯》:“圣灯千万炬,旋向碧空生。细雨湿不暗,好风吹更明。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5]首联直指圣灯始现之景象,颈联描述圣灯雨打不暗、风吹更明之状,颔联在“圣灯”的背景下,配上敲磬和念经的声音,情景颇为壮观,难怪太妃感叹:“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这首五律,格律严谨,音韵圆畅,意境壮阔,浑无女子纤细之态,亦无女子拘泥之姿。陆昶赞曰“太妃诗尤多,词致雅秀,不落纤艳,时有壮阔之句。”

走出后宫禁苑,流连风光美景,有颖慧的灵性与才情,亦有一定眼界和阅历,笔下便能流淌出这样灵气飞动、清俊丰润的诗歌。这几首女性作者的山水纪游诗,在当时满眼都是“女人的身体、女人的衣服”的柔靡背景下,无疑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学价值。

(二)应制奉和

应制诗是皇帝与御用文人、达官贵人之间特殊的交往诗,大都不离歌功颂德,流连光景,以往对此类诗歌大多不太重视,但初唐上官婉儿的应制诗却将宫廷内部的唱和引向游览山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盛唐山水诗的繁荣。

上官婉儿是著名诗人上官仪的孙女,褓时“随母配入掖庭”,后为武后掌诰命,为人聪慧,善文章。中景即位,被封为昭容。上官婉儿存诗32首,除一首闺怨诗外,其余皆为宫廷游赏山水之作。如其《驾幸新丰温泉宫言献诗三首》之一:“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5]皇帝三冬出游,霜原如玉,翠华摇摇,仪仗浩荡蜿蜒,似从日边而来,威武壮观,颇具男子气概。

《驾幸三会寺应制》:“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5]此诗极尽铺排之能事,虽为应制诗,但其价值仍在于写景纪游。“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对仗工整,构景壮阔,颇具大手笔风范。上官婉儿的这类应制诗(山水纪游诗)对中国近体诗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张说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曾盛赞上官婉儿在武后晚年至中宗时期大兴文学,吟咏山水的盛事中所立下的协赞之功,认为其为山水诗在盛唐的蔚为大观打下了基础,也为律诗的最后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咏史怀古

许多涉及咏史怀古的登临游览之作,因其具有广博的历史感、针砭现实的正义感与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往往为男性作家所独有,历来少有女子问津。但在唐代,女子文化素质较高,游历山水中涉猎咏史怀古者不乏其人,她们或登临发幽古之情,或览古寄讽今之怀,在走向宇宙自然的同时,关注社会现实,并试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盛唐薛琼琼作的一首山水诗《赋荆门》,充满了咏史的厚重感:“黄鸟翻红树,青牛卧绿苔。渚宫歌舞地,轻雾锁楼台。”[5]曾经的歌舞盛地,如今衰草绿苔,浓雾轻锁,一片衰败,其今昔、盛衷之叹甚是强烈。

薛涛的《谒巫山庙》:“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关画眉长。”[5]作者来到巫山,亲谒巫山庙,想起战国楚人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想起那楚襄王若不是荒淫无耻,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又怎么会有亡国之恨?眼下,就连庙前的杨柳,也惆怅地摇晃不定,有如美女在皱眉叹息,诗歌运用拟人手法,借物怀古,颇出新意。

鱼玄机的《浣纱庙》:“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5]诗歌立意新颖,不仅描写西施的美丽动人,更肯定西施自身的力量,歌颂西施的才华和魅力,在更高层次上对女性的人格和力量给予肯定和赞美。

五代民间女诗人程长文著有一首《铜雀台》:“君王去后行人绝,箫竽不响歌喉咽。雄剑无威光彩沈,宝瑟零落金星灭。玉阶寂寂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5]诗歌从女性的角度看时事变迁、物转星移,对禁锢于铜雀台中聪明美丽、多才多艺的妾妓充满同情,写得悲痛、深沉,富有历史沉重感。

还有刘瑶的《阖闾城怀古》:“五湖春水接遥天,国破君亡不记年。惟有妖娥曾舞处,古台寂寞起愁烟。”[5]钟惺《名媛诗归》评此诗:“凄怆动人,善于怀古。”[6]

每日优鲜可以在原来覆盖范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商品属性、冷库位置、配送成本和时效性的情况下向周边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的地区适当拓展,使配送范围扩大,让更多用户能在移动端下单,从而使得订单量增加,稀释固定成本,增加盈利,但是在扩展覆盖范围之前一定要调查好周边的经济水平、人口密度等,因为如果盲目地扩充,必然会导致亏损。

这几首出游诗大都产生于中晚唐,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元气大伤,无可奈何地没落下去了。尽管女性人微言轻,更无权干预朝政,但在游历中得以接触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有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和情感体验,故而能把笔触伸向历史,以古讽今,干预生活,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唐代女子具有很高的才华和思想。

(四)政治理想

与咏史怀古的主题一样,政治理想的书写,在文化建构中几乎等同于男性世界和男性书写领域,然而解读唐代女性出游诗,却可以看到她们在出游中对于政治理想的独特抒写。

试读鱼玄机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5]鱼玄机是一位有才华有抱负的女子,在崇奉道教的唐代,她出家为道,比起一般女子,她有更为自由的心灵和行动,可以象男人一样游历洞天福地、名山大川,所以她游历过很多地方,抒写的情思也更为独特和多样,这首出游诗抒写的就是她对女子无权参加科举考试的怨恨。春光明媚的季节,诗人登临长安崇真观南楼,适逢朝廷在此张挂新及第进士的榜文,面对金榜题名,她感慨万千,叹自己身为女子,虽精于诗歌创作,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元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曾说:“观其志意激切,使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作者颇赏怜之。”这样的不平之鸣至少说明,女子一旦遇到宽松环境,就会产生新的需求,渴望社会价值的实现。

薛涛身处贞元年间由乱趋定的时期,在中兴改良的时代风气之下,女冠加官妓身份的薛涛,有条件参与更多的政治生活,因而在一些出游诗中她关注时局国事,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抱负。由于生活所迫,薛涛曾入乐籍四年,此间于789年,她曾为剑南四川节度使韦皋所罚赴边塞松州,并写下《罚赴边上韦相公二首》、《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二首》及《十离诗》十首等,讽刺时政,颇具男子风格。且看其《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二首》之一:“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筵下曲,唱于陇头儿”;之二:“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却教严谴妾,不敢万松州。”[5]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对二诗评价极高,认为“有讽而不露,得诗人之妙,使李白见之,亦当叩首。元白纷纷停笔,不亦宜乎?”薛涛晚年写的《筹边楼》则更具政治家的眼光:“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5]史载,羌地盛产良马,同唐朝军吏抢夺美人马匹,引起边境纠纷,筹边楼便是李德裕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筹建边防所建。诗前两句描写楼宏观壮伟,后两句寓国事、政治于沉痛的感慨之中,劝诸将不要贪图边功,宜以国家安危为重,理正辞严,铿锵有声。钟惺《名媛诗归》卷13评曰:“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6]更有评者认为可伯仲杜牧,可见薛涛的个性、才华、思想都有过人之处。

此外,还有为了国家利益而作出牺牲的和亲公主,也在千里迢迢远嫁西塞的路途上留下了一首激昂而愤怒的出游诗。玄宗时国力强盛,天下安宁,但依然以牺牲汉家女儿的利益来施恩于少数民族首领,换取大唐的和平,这是唐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7]然而,对于和亲公主来说,远适嫁人往往迫于无奈,其内心恐惧而盲目,但由于公主们自身的原因,几乎没有留下她们自己内心写照的东西,唯有玄宗时代的宜芳公主在行旅频繁的虚池驿留下了一首《虚池驿题屏风》:“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5]这首远涉千山万水书写于公共空间的诗作,与汉代乌孙公主的《悲愁歌》、王嫱的《昭君怨》相比,显得勇敢而有气势。因为西汉和亲政策是主动、屈辱地向少数民族求婚,而隋唐时代则带有施恩的性质,因而汉代和亲公主的诗作委屈、忧伤;宜芳公主这首诗歌则激昂、气愤地向世人控诉,这与盛唐肯定人的尊严,给人以自由和自信的风气有关。只是当宜芳公主千里迢迢抵达蕃国,其国已立君主,原本要相配的质子被杀,公主也遇害身亡,这首诗作成了和亲公主为了政治、国家的利益而献身的唯一最真实的心灵呼声。

还有著名的黄崇嘏,临邛黄使君之女,善琴棋书画,犹工诗文,年逾30而未嫁,常女扮男装出游,曾献诗被荐司户参军。凡此,都可见大唐女性由尺幅闺阁走向广阔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体悟感叹,其开放旷达的女性情感世界展示了大唐女性的气魄和才华。

(五)相思离愁

这一类题材是传统女性文学的共性。因为男权社会的残酷压制,也因为女性自身的特质,女性诗人常常把感情看作世界的全部:闺中相思、弃妇忧愁、伤怀感物……唐代女性的出游诗歌很大程度还是充满了传统女性文学的特色。

太宗时期长孙皇后慈惠爱民、母仪天下,平素不苟言笑,正襟危坐,但在面对大自然的美好纯净时,触动了女儿情怀,写下了一首很有柔情蜜意的《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5]这首典型的齐梁宫体诗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时,兰闺中的女子徘徊花丛,纵情游乐,不觉忘记了大家闺秀的礼仪,也如杜丽娘见了满园春色而春心萌动,记起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了。诗歌真实地抒写了久闭宫中的女子在自由天地里的欢畅。

李冶、鱼玄机、薛涛等女冠诗人,虽入道观,生活异于普通女性,但道教的清规戒律并没有泯灭其对于爱情的渴望。因为可以与文士名流广泛交结、宴饮游历,因而偶遇情投意合之士而产生铭心刻骨的爱情也是常有之事。所以,在她们的出游诗中,关于感情的咏叹占了多数篇目,对爱情的向往、相思、痴情及爱情失落后的哀怨、愁苦、悲叹充满了诗歌。

如薛涛的《送郑眉州》:“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5]郑眉州是诗人所爱之人,送别时如此之伤心、眷恋,而以“罗敷”自喻,表达了坚贞不渝的爱情。

鱼玄机是女冠诗人中最痴情的一位,她初为补阙李亿侍妾,后因夫人妒不得不入观做女道士。由于二人结合之初有过一段情爱笃厚、平静欢爱的生活,虽然时间很短,但她对李亿始终一往情深,一直渴望追回失去的情爱,一些出游诗都表达了这一主题。为了缓和家庭矛盾,鱼玄机曾出游江汉,几首出游诗都跟她经过的地方有关。当然这些地方只是作为诗歌的背景而没有构成诗歌叙写的对象,如:《隔汉江寄李子安》、《江陵愁望寄李子安》、《情书寄李子安》、《寄李子安》等。在游历中,对当年二人欢游的伉俪之情念念不忘,渴望以自己的执著换回意中人的长久情爱。

《隔汉江寄李子安》:“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鸳鸯暖卧沙浦,鸂鶒闲飞橘林。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沈沈。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5]是鱼玄机乘船在汉阳登岸后,寄李亿的诗,由情及景,由景及情,气脉生动,倾尽了痴情。《江陵愁望寄李子安》:“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5]李亿本要在中秋月圆之时前来江陵看望诗人,但李亿负约未来,诗歌以愁人之心写望中之景,色调凄清,凝聚了诗人深厚而真挚的相思之情,交织着难以解开的愁结,更明确地表达了这份痴情与忠诚,使诗成为传世之作。

女性尽管走出家,活跃在社会公共空间,但社会的因袭与女性自身的原因,使她们依然较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感情上,出游常常只是一个活动的背景,更多的仍在咀嚼着中国女性世代不变的悲惨和痛苦,以下三首题壁诗即是。

《全唐诗》存有若耶溪女子一首《题三乡诗并序》:“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此山。”[5]这位无名氏女子家住若耶溪东,故得名。她曾随良人西入函谷关。闲寂时,二人常外出游览,有过非常幸福、美好的日子。不料,良人先殁,女子邈然无依,只好重踏二人游历之处,去凭吊良人,终不能涤其怀,痛不欲生,因而题诗于荆山石。

晚唐王霞卿有《题唐安寺阁壁》。王霞卿本蓝田人,为会稽会韩崇之妾,崇死,王氏流落会稽。857年,登唐安寺阁,题诗阁壁并序:“春末引步暂寻游,愁见风光倚寺楼。正好开怀对烟月,双眉不觉自如钩。”[5]其登阁,睹物思人,物在人亡,悲从中来。对于女主人公来说,阳春三月的好景致,虽看灿烂之花,勾起的却是伤心的回忆,基点始终在自身的内心世界。

还有周仲美的《书壁》:“爱妾不爱子,为问此何理。弃官更弃妻,人情宁可已。永诀泗水滨,遗言空在耳。三载无朝昏,孤帏泪如洗。妇人义从夫,一节誓生死。江乡感残春,肠断晚烟起。西望太华峰,不知几千里。”[5]周仲美随夫游宦金陵幕,夫因事弃官入华山,仲美求归不得,适逢其舅从泗调任长沙,便将她带回南方,途中她将内心所怀书写于壁,表达了与丈夫的会面或许遥遥无期,但仍决心等到天荒地老的执著之情。这几首写于公共空间的诗,以题壁的方式表达女性的情感,愤激而强烈,但仍不离“身边情感”。

三、唐代女性出游诗歌的特点

(一)参与群体的广泛性

尽管唐代女性的出游存在着被动性与依附性,很多时候是在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但从出游的诗歌来看,诗歌的作者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具有相当的广泛性。从最高统治者、贵族妇女、士大夫妻妾、方外妇女到下层民间女子、青楼歌妓等,皆有出游的机会,而不仅仅局限于上层女性。当然,不同阶层、不同时期女性出游诗歌体现出的情调有所不同。初唐武则天、上官婉儿,处在女权政治时代,其出游诗歌昂扬大气,引领时代新风尚。而至中晚唐,随着时代风气的转变及女性作者地位的下降,出游诗歌的情调整体回落,失去了先前的光彩。但其中女冠诗人的异军突起,由于其才华的超拔与游历的自由,则为唐代女性出游诗歌平添了其他时代所不曾有的清音与适畅,展现了有唐一代的开放自由,成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片灿烂的云霞。

(二)主题内涵的多样性

今天的评论家曾经这样概括古代女性诗歌的主题:“她们的视点是如此接近,心境又是那么相近,朝代的更替、世事的变迁在多数的创作仅留下淡淡的痕迹,以至我们可以纵跨千年,将这些作品的内容大体概括为‘身边文学’。”[8]但唐代女性出游诗歌却冲破传统题材内涵单一、色彩单调的藩篱,在“多数的创作”之外一枝独放。除了传统的闺情咏叹,更有多数女性作品鲜有涉及的咏史怀古、政治理想、应制奉和、山水纪游……这是巾帼诗界的一大转变和进步,出游诗歌内涵的拓宽,带来了诗歌境界的开阔,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固有的性别界限,淡化了性别差异,在淡淡的情韵中,传达出女性徜徉在自然天地中特有的聪颖和睿智。

(三)浓厚深挚的抒情性

唐代女性出游尽管出于不同的目的,或主动,或被动,但久闭家中,走到自然天地里,往往会产生感情上的波澜而一吐内心真实的心声。由于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形成了女性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敏锐的感悟能力,她们总是以真实的内心感受天地自然,把浓厚深挚的情思倾注到自然万物中。因而,不论是一代帝王在优游山水中流露的皇家气派,抑或是下层女子凭吊古迹抒发的深思忧怀,唐代女性在徜徉自然、缅怀古迹、唱和山水之时,总有一种最本真的情感渗透其中,形成唐代女性出游诗歌浓郁的抒情特质,清新而深挚。

(四)丰富多样的审美性

由于唐代女性出游诗歌的作者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在观览山水、游览胜迹时,受作者自身生活经历、艺术修养及写作个性的影响,唐代女性出游诗歌呈现出多样化的审美特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在出游诗歌中均得到了充分的反映[9]:有的侧重于表现山水自然,如武则天、徐氏后妃的山水纪游诗;有的侧重于展示人情世态,如宜芳公主的婚游诗、鱼玄机的政治理想诗;有的则突出表现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如上官婉儿的应制诗、薛涛的怀古诗等,作者观赏角度的多样化为唐代女性出游诗歌带来了丰富的美感。

[1]张金岭.中国古代女性出游行为新探[J].中华文化论坛,2005(3):27-32.

[2]章尚正.中国旅游文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22-25.

[3]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4:55.

[4]葛晓音.论初唐的女性专权及其对文学的影响[M]//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5.

[5][清]彭定求.全唐诗[C].北京:中华书局,1960.

[6]钟惺.名媛诗归[C].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济南:齐鲁书社,1997.

[7]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0-83.

[8]乔以钢.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1988(1):74.

[9]曹济平,韩龙瑶,吴惠风.旅游文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7-10.

(责任编辑:杨睿)

On women tourist poems in Tang Dynasty

CAI Jing-fang
(Humanities Department,Liming University,Fujian Quanzhou 362000,China)

Women tourist poems are written by women to express their experience and emotions.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women literature,these poems written in public places are rich and colorful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Except for lovesickness,there are touring mountains and rivers,receive order and cherish the memory of historic sites and political ideals.These poems reflect widespread authors,variety of connotation,rich emotions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Tang Dynasty;women;tourist;poem

I207.227.42

A

1672-0598(2009)02-0117-06

10.3969/j.issn.1672-0598.2009.02.023

2008-12-23

蔡靖芳,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硕士,泉州黎明职业大学人文系,从事古代文学、文艺学研究。

猜你喜欢
出游诗歌
诗歌不除外
你出游,我出油
未来出游大作战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暑假出游小贴士
诗歌是光
假期带娃出游防走失
诗歌岛·八面来风
小老鼠出游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