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道德现状的理论审视

2009-04-07 03:24辛巍巍李建翠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评析

辛巍巍 李建翠

【摘 要】对当前我国道德现状进行了评析,笔者认为,当前道德领域中确已存在着严重的“失范”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当代中国的道德状况。

【关键词】道德现状 评析 理论审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经济领域的转型,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化,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于是,出现了“滑坡说”、“爬坡说”、“代价论”、“划界论”等众多观点。那么,当前的道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究竟如何?

一、对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的评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成分。因此,本身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也就是说,有些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是不管哪种社会形态都需要的,对有些道德的评价不管什么社会制度条件下都是需要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道德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功不可没。封建社会之所以延续2000多年,与强调道德约束有很大关系。从近代来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至今仍被很多人称道为“道德上的理想社会”。1989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五十年代,广大党员和人民讲理想、讲纪律、讲为人民服务,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不是很好吗?”这时的人们崇尚的是“共产主义道德”、“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伦理原则。然而,进入转型期以来,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变化。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表现:

1.失信现象泛滥。中国目前正处于严重的诚信危机之中。在党政领导机关,个别干部钱权交易、买官卖官、乱用职权等现象屡禁不止。

2.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近年来,我国社会上一些人的道德感、公德心十分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的淡薄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3.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家庭美德受到了冲击,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出现新问题,为一些不幸的家庭蒙上了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严重危害。

4.价值理想失落。人人都去追逐金钱、崇拜物质、寻求感官刺激,而唯独缺少对自己灵魂、精神、信仰的关注和拯救,使自己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成为经济动物。

5.信仰的迷失与危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个人崇拜之风被遏制,由此也带来了人们信仰的危机。信仰已经被世俗的功利弱化,出现了乏力的症状,

6.拜金主义泛滥、享乐主义蔓延。在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在我国各地逐渐滋生、抬头、发展,并随着一些人“一切向钱看”口号的提出,拜金主义成为一些人追求的行为准则。在一些人的现实生活中,滋生及逐步蔓延着“及时行乐”、“玩世不恭”、“奢侈浪费”等享乐主义的现象。

二、当前的中国道德现状失范的理论审视

在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今日中国的道德状况“失范”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对道德规范的冲击和影响

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生活领域中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它促使人们迅速转变思想观念,以适应正在变化的社会。而思想观念的变化,最初也是最集中地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变化上。于是,当不道德的行为出现时,人们大肆批判和抨击,而当他人和社会需要自身表现出道德性行为时,人们却又常常表现出道德意识淡漠和道德行为责任感的缺乏。

此外,市场经济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有利局面的同时,其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也暴露无遗。他在道德生活中,联系着善与恶、美与丑两极。正如一位学者所总结的那样,市场经济有四大负面作用: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相矛盾;私人成本与社会公平成本相矛盾;竞争中浓厚的利己价值观与社会公平价值观相矛盾;效益价值与伦理价值相矛盾。社会经济生活决定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当前拜金主义狂潮泛起的客观诱因,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2.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带来社会更多社会利益冲突,给道德规范带来了负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体系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特别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总是站在自身利益的地位去判断是非、荣辱,选择自己的行动。

3.反右派运动和“文革”中的政治失误是转型期道德失范的历史根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两次规模较大的极左运动。一次是反右派运动,一次是“文化大革命”。人与人的信任、同情、帮助、爱心被相互猜疑、提防、仇恨和算计代替。尽管远离了那个时代,但历史的阴影却像是留在人们心中的伤疤,无法磨灭。邓小平不止一次地讲过,“文化大革命”直接造成了中国人道德风气的恶化,影响了一代人。改革初期的“理想危机”、“信仰危机”就是“文革”所造成的后果。

4.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对道德消极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社会关系决定道德的阶级性和共同性。从道德的社会作用上阶级性表现:每一个阶级道德都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改革开放以后,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乘机而入,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西方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人。于是,产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这些思想腐蚀和毒害着我国的道德文化。

5.网络时代和现代科技与道德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技发展和应用与道德发展存在着矛盾性和不平衡性。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科技发展进步和道德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完全背离的。目前,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变21世纪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使财富的生产方式起到革命性变化,也使人类进入全新的网络时代。随之改变的还有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但是,人们面对形形色色的从来未面对的新职业和新领域,不知何去何从?丧失是非判断能力。而我国的法律制度也不是很健全,没有标准可以遵循。我们必须看到,网络时代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国道德提出了许多新的道德规范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

[2]廖申白.伦理新试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Μ].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陈雅丽.试论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J].孝感学院学报,2000,(03).

[4]肖文桂.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09).

[5]曹春阳.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道德失范现象浅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04).

猜你喜欢
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如何为自己画好像——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评析
“重要的转折”导写——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试题评析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楚庄王》:感赋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