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无限联想

2009-04-07 03:24
销售与管理 2009年3期
关键词:柳传志高管

编者按

面对联想第二财季业绩时,时任_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杨元庆用了“失望”两个字,很多关注联想的人士感觉也是如此。然而接下来的第三财季业绩报告更加深了“失望的程度”。联想公布的其第三财季业绩显示,联想在本季净亏损9700万美元,联想近11个季度以来首次亏损。联想财报无奈地显示:美洲区销量下滑,亚太和欧洲区重现亏损。更糟糕的是,许多国外分析师认为联想的亏损只是开始,联想第四季度可能会面临更糟糕的情况。一位分析师认为,加上之前联想宣布的1.5亿重组成本,第四季度联想可能面临2.73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即便各种公司裁员、倒闭的新闻充斥眼前,联想带来的挫折感仍让人觉得心惊肉跳,因为那是联想,被人们寄予厚望,并有意无意神话着的企业。

人们很容易失望,就像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时产生巨大的希望一样。当曾经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逐渐沦为第四,当联想的销售增长低于市场平均,我们被迫直面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在四年之内,联想已先后三次裁员,庞大而稳固的企业形象悄然变化,单纯从股价上看,联想已回到并购IBM业务之前一家本土公司的水平。

国际化的雄心壮志也许要无限期延期,这也许才是最让人失望的判断。

失望,还好并未绝望。近期联想动作连连。继1月8日亚太区重组后,2月5日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原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曾经的“无敌组合”再次携手,让人们充满希望。人们希望这个扎根中国的企业,能够从容筹备下一轮的复苏,毕竟它拥有中、美、日三国的研发高手,拥有中国最具“狼性”的职业精英,拥有多次从萧条到辉煌的翻盘经历。

谁打败了联想?

盲目扩张酿苦果

综合摘编自:《第一财经周刊》、《中国企业家》等

从2004年联想公司海外收购美国的IBM公司之后,四年来,联想每年都要拿出几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弥补海外业务的亏损。四年下来,联想光是为海外业务亏损这个大窟窿,估计已经贴进去了几亿美元。

加上收购IBM投出的12.5亿美元,估计联想目前已经为海外收购和国际市场业务赔上去了20亿美元,约折合140亿元人民币,但至今未见到丝毫获利的预期。如果这种情形继续下去,人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反思联想的海外出击和跨国收购了。中国企业的利润如果象这样大量流失的话,海外扩张和全球化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今天已经到了质疑联想模式的时候。

这个基本的看法是,中国企业落入了盲目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陷阱。在没有任何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凭着国内垄断地位所取得的一点利润,就盲目地进行跨国扩张运营,其结果必是将国内的利润大量地外流,最终获得个得不偿失的结局。

联想的本质是中国最大的组装加工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只有在本土才会具有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一旦走出国门,竞争优势将所剩无几。

联想“蛇吞象”式收购埋下的隐患与不足一直都在,而在2008年全球经济景气下降和产业环境变化等因素之下,这些隐患及相应风险被暴露、放大。市场没有给联想留出按原定节奏解决这些隐患的空间。

跨国管理能力不足是最突出的问题。囿于环境有异、跨国运营能力欠缺,联想收购后始终不能把联想中国模式向全球各地直接复制。

而与此同时,由于IBM的品牌极具知名度,并拥有全球的运营经验,这导致了本是并购者的联想认为可以借此机会一举成为一家全球公司。

于是,联想的中国领导团队从一开始对美国文化就处在一种妥协的态势之下。无论是在开会时还是在领工资条时,美国员工都占据了上风——尽管集团内最赚钱的是中国公司。

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适应和接受这种美国风格。那些本来在中国工作得十分出色、在联想内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管理者被调离岗位。原供应链负责人刘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刘军被撤职引发的冲突对联想来说是个灾难性的时刻。有人开始离职,公司内部也出现了拉帮结派的现象。内部欠佳的磨合直接影响到了联想战略实施的时机和执行力。

产品战略失误

综合摘鳊自:《中国新闻周刊》、《第一财经日报》等

PC未来新的增长点,不在高价PC,而在老百姓用的低端PC。最近三年,全球经历了一轮消费笔记本市场的繁荣。从2006年起,消费笔记本市场开始爆发。但恰恰在过去三年,联想对市场方向把握错误,过于强调整合,而没有充分考虑市场方向以及未来最大增长的市场。并购后,联想对于高端市场关注过多,而忽略了消费市场。

就在全球消费需求增长远远大于商用市场的时候,联想依然是商用独大。联想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二季度,全球消费与商用的比例是47:53,而联想却是24:76。

商用独大的弊端显而易见。现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迅速扩散,商业需求迅速疲弱。企业削减成本的若干措施中,裁员最复杂,相对容易的就是把每三年更换的设备延长至五年,这对联想影响特别大。

但是,联想又错过了一轮新的消费潮流。

2008年,市场上以华硕易PC为代表的上网本市场迅速膨胀,而直到2008年9月,联想的上网本S9/S10才推向市场。同是这个月,宏基凭借着上网本AspkeOne的出色表现,超越惠普,一举成为9月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单月冠军。在目前全球经济放缓的当口,低价的上网本表现依然抢眼。

而在上网本市场上,由于联想动作迟缓,被宏基、华硕等抢走了大量市场份额。

奥运战略失败或为亏损主因

综合摘鳊自:《侨报》、《经济观察报》等

在联想公布的亏损原因中所没有提到的一点,是“奥运战略”的失败。

联想为了实施奥运战略,投入了大量资金(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这一数字达到20亿元人民币),可能已透支到2010年,但结果却并不理想。

联想最核心的战略是全球化、国际化,其制定奥运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在全球提升品牌国际形象的最终目的。但由于奥运火炬在海外的传递最终只有十几个城市,导致联想原本希望随奥运火炬到全球宣传联想品牌的战略效果大打折扣。虽然其在中国的声望当时达到顶峰,但鉴于联想原本就是中国PC业老大,在中国的宣传对其销售帮助不大,加上推出的几款奥运机型价格过高,并未达到预期热度;而海外宣传效果的不理想,加上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疲软,则直接引致海外市场销量下降。

联想团队结构弊病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在联想内部,销售团队是最容易升职也是收入最高的。据联想内部人士称,联想每年的目标一般很难完成,但完成目标的高管,一般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和更大的提升空间。

陈绍鹏等人近些年的发展即是很典型的例子。1994年加入联想时,陈绍鹏只是一位普通的销售人员,被派驻西安开拓西北市场,在只有两人的情况下取得了极好的销售业绩。后来,陈绍鹏领导的华南区,取得了500%的销

售增长。

正是靠非常规增长的销售业绩,陈绍鹏如今已经成为掌控联想55%营收的最重要高管。其实,从杨元庆、刘军、夏立等人的身上都能看至Ⅱ这种个人发展的脉络。

但是,这也造成联想的高管团队人员构成过于单一,成为销售人才的大本营,难以容下其他类型的人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联想在收购IBM PC之前的一些年里,几乎没有任何空降的高管。而收购IBM PC之后,空降联想的PC业务出身的戴尔高管,仍然难改其团队结构单一化的情况。

另外,这些从销售做起的高管,都是本土人才,几乎没有海外生活的经验,难以与海外戴尔空降者融合。

重组:焦灼与希望并存

柳传志效应能否重现仍待时间考证

综合摘编自:《京华时报》、《互联网周刊》

现实来看,联想的未来仍然充满变数。最具体的就是,联想的人事调整并未完成,未来到底如何构筑合理体系,其中还存有相当变数。“杨柳配”所面临的形势今非昔比,面对的挑战也空前巨大,“柳传志效应”能否再现?今后,柳传志掌舵的联想,是启动原来的联想系旧部,还是继续引入外籍管理团队?抑或走第三条道路挖掘打造新的人力资源力量?对柳传志来说,这是一个极为现实和棘手的难题。

抛除金融危机的宏观影响,联想在大中华区的销售一直处于领先,而其欧美、亚太区的销售则一直成为联想的掣肘之痛。如何在下一步的改变中进一步实现IBM PC的顺利整合,如何将联想成功的国内运营模式因地制宜的执行到全球各区,虽然谈不上是战略性的问题,但至少将成为联想国际化运营层面能否最终成功的因素,这也是对联想执行力的一大考验。

联想很快就在今年1月8日的战略调整部署中给出了答案的方向:将亏损严重的亚太区合并人陈绍鹏负责的大中华及俄罗斯区,更加肯定中国人在全球市场的力量。一个月之后,老柳复出、杨元庆出任CEO的“师徒二人”的搭配,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强联想新策略的执行力度。

而对于一直处在联想微观视野层面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联想也同样打出了组合拳——这将是消费者最能直观感受到联想变化的一个出口。联想于1月8日以及2月5日连续的调整彰显了其将从产品线、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大力变革:联想将整合Think和Idea两条产品线,一些在联想产品历史上堪称经典的产品系列将渐渐完成历史使命。同时,联想在1月底宣布对致力于消费技术创新的Switchbox Labs公司的收购也说明,恰恰是在全球经济低谷期间,联想反而觅得了在产品创新层面迅速积累技术势力的机会。

当然,就变革而言,这也许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如何发展PC业务尤其是保证国内市场的发展,如何面对扩展面过宽而带来的亏损部门的“鸡肋”问题,如何将目光放得更远、“站得更高”,如何在战略、技术、人才、定位等方面进行根本的变革,如何塑造出联想独有的、充满张力的企业文化等等,都仍然还是联想创始人和所有联想人需要继续的联想。

联想的未来充满联想

综合摘鳊自:《投资者报》、《北京青年报》等

显而易见的,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联想集团由于外向度高、国际化参与程度大而深受影响。联想的海外业务主要在商用市场,且位于成熟市场,这两类市场都是金融风暴重灾区。而联想的本质是组装加工企业,只有在本土才会具有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有人断言,联想集团已经落入了盲目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陷阱,盲目跨国扩张导致其利润大量外流,最终将得不偿失。

但更多分析人士指出,联想的基本运营没有大的问题,加上其拥有13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联想更可能抓住经济危机的机遇,进行收购或对公司变革。

而柳传志复出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复制中国的管理经验到海外,而这也是联想发展的最好机遇。从目前全球PC的趋势来看,商业电脑增长比较平缓,甚至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廉价的消费类笔记本电脑在市场却成上扬态势,特别是低端的上网本,已经在扮演PC行业救星的角色。而低端消费类电脑恰恰是联想的软肋。

因而,老帅出山,吉凶难料。柳传志选择这个时候重新出山,无疑是人生最大的一次冒险,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不具备,很可能是凶多吉少。对于联想来说,也可能变成一次不可挽回的变局,将使得联想很可能失去优势,失去核心竞争力。

不过,业内人士多对这次调整抱着乐观的看法,认为“柳杨配”是联想走出目前困局的最佳选择。业内评价,在国内,柳传志在战略方面的能力和成就无人能够匹敌,而杨元庆在市场方面的能力也是独步天下,两者搭配,取长补短,是形成联想长远战斗力的最佳组合。

猜你喜欢
柳传志高管
周光召的大气度
中国“IT教父”功成身退75岁柳传志告别联想
中国“IT教父”功成身退75岁柳传志告别联想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柳传志也曾脾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