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动力新探

2009-04-10 03:50贺振辉
理论观察 2009年1期
关键词:成员国集体上海

贺振辉

[摘要]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七年多来,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该组织在不断变化着的世界和地区形势下,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因此,该组织须从组织发展模式、经济合作、组织扩容、建构集体身份、对外关系这五方面进一步创新,以此作为它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D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1—0062—02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年轻的组织,年轻意味着它还不完善和不成熟,仍存在着生存和前途问题,因此发展是当前和今后该组织的中心问题和关键环节,经济主动地去探索其进一步发展的可取举措,将成为该组织不断成长壮大的动力。

一、尽快明确组织发展模式

上海合作组织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地区合作组织的特点;成员国差异极大,有中国和俄罗斯这样人口众多、国土辽阔的国家。也有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小国;各国的综合国力悬殊,政治和社会制度不一,经济发展水平不齐;该组织源于解决边界问题的需要,它融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于一身,但其安全概念又不同于传统的安全概念;该组织成员国的意识形态不同,对外政策各有坐标,联系成员国的基础是“非政治化”的实际利益。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该组织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应在发展过程中去寻找,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去修正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问题。该组织适宜采取类似东盟的模式,并且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东盟模式的特点是:成员国不以相同的意识形态和国内政治经济制度为基础,成员国主权让渡小,对成员国没有严格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要求标准,政治一体化程度较弱,经济一体化超过政治一体化,联盟主张协调的外交,但对各成员国的外交政策没有制约。从实际情况看,该组织应属于半紧密型的组织,它不是联盟,也不应只是一个论坛,它是一个有宪章、有行动纲领、有执行机制的组织,各成员国有相应的权力和义务。从纵向角度说,该组织的组合程度应是动态的,即随着组织的发展,它的紧密程度也应从低向高渐进。上海合作组织在组织上的半紧密型形态和总体上约束性适中、张弛适度的特点适合它的性质和参加国家、地区的情况,按照此思路和方向尽快明确该组织发展模式,必然成为其发展与成长的强劲动力。

二、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形式

上海台作组织成立后,其功能在不断扩溢。一方面,军事和安全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尤其是2001年6月15日六国元首共同签署的《上海公约》,标志着该组织在安全合作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另一方面,经济合作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05年秋在莫斯科举行的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提出了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具体措施,把成员国对外经贸、交通、环保、紧急救灾、文化和教育部门合作引上务实轨道。2007年10月各成员国经贸部长例行会议强调重点是落实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这些都表明,该组织在加快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上已迈出很大的步伐。

然而上海合作组织仍然以安全合作和反恐合作为中心,经济合作才刚刚起步。因此,《塔什干元首宣言》虽然指出,“该组织机制建设的任务业已顺利完成”,但实际上只是军事信任机制和安全合作机制建设的完成,经济合作方面的机制建设还刚刚开始。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础和核心。如果这一多边机制不能有效拓展各成员国的经济利益,仅仅停留在军事互信和安全合作上,那么,它的发展势头是乏力的。因此,各成员国应该致力于促使该组织的功能从军事互信、安全合作扩溢到以经济合作为中心的全面合作上来。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

第一,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增强区域竞争力。首先,各成员国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产业类型存在优势互补的发展基础。从资源结构来看,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虽然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但劳动力缺乏;而中国却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而劳动力十分充沛的国家。同样,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商品结构等方面来看,俄罗斯与远东地区和中国存在着互补的优势。其次,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各成员国与中国之间也存在巨大的互补性。据能源专家估计,即使不把里海石油计算在内,中亚也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积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能源库之一,更何况里海石油本身就富可敌国,里海可能成为“第二个波斯湾”。由此看来,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有很好的基础,它能使各成员国加强配合,相互促进,在区域竞争力增强的良好形势下组织和各成员国终能受益匪浅。

第二,将上海合作组织的对话机制扩大到经济台作领域。为此,一是要形成对内对外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与世界市场经济接轨运行。二是要实现对外经贸大融合,使国内国外宏观调控相衔接,形成中国参与东北亚与中亚市场竞争的整体合力,三是要扩大对外经贸规模,促进东北亚与中亚国际分工向深度与广度发展,逐步提升参与东北亚与中亚经贸合作的知识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三、组织扩容

上海合作组织对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该组织成立七年多来,严格她说,还没有真正扩容。在培什干峰会上,各成员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条例》,并批准蒙古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2005年签署《关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小组的议定书》,2007年土库曼斯坦总统同意参加比什凯克峰会等等,这些仅仅是体现了该组织开放性的特点,与正式接纳新成员并不是一回事,而是“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和扩大联系的新的重要步骤”。经过塔什干峰会之后,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扩容的条件基本上已经成熟:

第一,该组织在军事互信和安全合作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机制,包括建立了北京秘书处和塔什干地区反恐机构两个常设机构,这为各方的有救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也为各方的进一步合作和扩容奠定了基础。

第二,该组织所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极大兴趣。巴基斯坦、印度、伊朗、蒙古、阿富汗均已表示希望加入该组织。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一些学者也在不断地呼吁美国政府加强与该组织及其各成员国的合作。

第三,该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所作的重大贡献也引起了其他国际组织的关注。例如,在2008年初北京会晤时,上海合作组织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签订近期共同行动计划,这表明前一阶段该组织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等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得到了包括联合国和北约等在内的重要国际组织的肯定。经过多年来的观察,北约、欧盟都癔到反恐离不开上海合作组织,而且恐怖主义又与世界毒品走私是相伴相随的。有资料表明,垒球40%和欧洲60%的毒品都来自于阿富汗,主要通道则是

中亚——高加索的“新月”地带。塔什干峰会签署的反毒品协议,可以说是欧盟、北约与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合作的一个新领域。

四、建构集体身份,增强内部凝聚力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世界上对其质疑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有的媒体对该组织冠以“空洞化”、“论坛化”的评论。近些年,该组织的稳步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虽然证明了上述论断的荒谬性,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该组织框架内各成员国还没有形成一种集体身份,或者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存在某些认同,内部凝聚力不强。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成员国之间在经济、人文等合作领域内显然存在着相当的不信任甚至猜疑。另一方面是各成员国的关注点不同,因而合作层次也就不一样一因此,在目标不太一致的情况下,要在各成员国中产生认同并建构上海合作组织的集体身份,这的确有相当大的困难。

尽管障碍重重,但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构集体身份,增强内部凝聚力还是有可能的。一方面,尽管该组织各成员国的文化有相当太的差异,但是,经过各方共同的努力逐步提炼出来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已经初步获得了各成员国的一定程度的认同,这是该组织建构该组织集体身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中亚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连接地带,集体认同问题同样可以从这一文化内容寻找载体,特别是通过交化合作的纽带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加强地区和平与稳定。由于古“丝绸之路”是一根人类交往的历史“红线”,它从东到西连接着众多国家的历史,如果建构这种文化认同,上海合作组织将获得更广泛国家的支持。从而也将有更多的国家对该组织产生兴趣。

五、协调好对外关系

最后,是对外关系问题。上海合作组织已将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对话与合作提上议事日程。不过,该组织最需要确定两个对外关系:与美国的关系和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关系。前者是对该组织最具挑战性的关系,后者涉及除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外的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是对该组织来说最微妙的关系。这两者对该组织能否协调对外关系最为关键,同时也最难处理。

与美国的关系是该组织最敏感的对外关系。美国在中亚的存在是影响这一地区事务的重要因素,该组织无法回避。随着该组织的发展和其在中亚事务中的作用增强,美国对该组织将更加重视,对该组织的态度也会变化。它与美国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是中俄与美国的关系,因此,中俄对美国在中亚政策的明晰是该组织明确对美政策的重要前提。中俄都不希望美国在中亚保持长期军事存在,但这已是现实,不管中俄是否接受都难以改变,在这一问题上制定明确的政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应该说与上海合作组织存在着“亲戚”关系,因为它的大部分成员也是该组织的成员,并且它是由该组织的主要成员俄罗斯所主导的。如果这两个组织的关蒸处理不好,将会导致严重的内部消耗和相互抵消。对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来说,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也有利于它自身的巩固,如今,上海合作组织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2005年1月底独联体反恐中心与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就共同确定恐怖主义组织名单进行了磋商。2007年两组织在杜尚别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秘书处谅解备忘录》,规定两组织秘书处及其他常设机构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就感兴趣的问题举行相关磋商和交换信息。但从长远看,这两个组织应该在政治层面上达成战略性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为两组织长期和谐相处和密切合作打下基础,反恐和经济台作可以成为两组织的优先合作领域。

猜你喜欢
成员国集体上海
警犬集体过生日
欢乐上海迪士尼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什么是IMF份额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集体逃学
泛滥的集体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