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委员会与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

2009-04-10 03:50
理论观察 2009年1期

谢 忠

[摘要]设立顾问委员会,是邓小平为了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根据共产党的实际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过渡性组织形式。正是通过这一过渡性办法,逐步实现了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到离退休制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顾问委员会;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废除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l—0136—02

设立顾问委员会,是邓小平为了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根据共产党的实际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过渡性组织形式。正是通过实施这一过渡性办法,逐步实现了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到离退休制的根本转变。

一、设立顾问委员会的必要性

为了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中共十二大之前就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老干部离退休的规定和条例。但是。全面实行领导干部离退休制还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1982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中央即将提交十二大审议的报告和党章修正草案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在肯定这两个文件“都是比较成熟”的同时,又指出:“这次的党章有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问题。已经接触到了,但还没有完全解决,退休制度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设顾问委员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接着,他对设立顾问委员会的原因、目的和任务等都一一做了说明。

一方面,“鉴于我们党的状况,我们干部老化,但老同志是骨干,处理不能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当时的老干部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职业革命家”,他们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其中的许多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倒。十年内乱结束后,这些曾遭受打击迫害的老干部重新走上各级领导岗位。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这些老干部在体力和精力方面已难以胜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重任,很多人离开秘书已无法正常工作。尽管如此,如果让刚刚恢复工作的老干部马上退休让位,则显得不合情理。再加上老干部出于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如果没有一个过渡,许多老干部在思想上会对立即离开领导岗位产生畏难情绪。

另一方面,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全面实行离退休制也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多年来我们党没有注意提拔中青年干部,造成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如果老干部一下子全部退下来,确有实际困难,年轻的干部确实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传帮带。所以,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要立即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全面实行离退休制度,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离退休制度,确实一时还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我党必须寻找一个过渡的办法。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邓小平认为:“我们需要有一个顾问委员会来过渡。顾问委员会,应该说是我们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种过渡。我们有意识地采取这个办法,使得过渡比较顺利。……所以顾问委员会是个过渡,这个过渡是必要的,我们选择了史无前例的这种形式,切合我们党的实际。但是在这个过渡阶段,必须认真使干部队伍年轻化。为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创造条件。”

二、设立顾问委员会是邓小平的一个创造

设立“史无前例”的顾问委员会,是邓小平的一个政治发明。伴随着邓小平的政治沉浮,顾问制从酝酿、提出到正式确立,也经历了一番曲折。

邓小平最初提出设顾问的设想是针对军队整编中的干部问题而言的。1975年7月,第二次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阐述了在军队设顾问的问题,对军队顾问的政策待遇、职权范围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他说:“设顾问是一个新事物,是我们军队现在状况下提出的一个好办法。设顾问,第一关是谁当顾问;第二关是当了顾问怎么办。”“顾问组的组长。不参加党委,可以列席党委会,好同顾问组通气。”“顾问也有权,就是建议权。顾问要会当,要超脱。不然,遇事都过问,同级党委吃不消。”在这个讲话中,邓小平实际上已勾画出中共十二大建立的顾问制的初步轮廓。由于邓小平不久被第三次打倒,在军队设顾问的想法也就被搁置起来了。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先是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紧接着就着手解决组织路线问题,其中包括如何解决新老干部顺利交替的问题。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就老干部如何交班。提出了一个初步思路,他说:“前几年,我提出搞顾问制度,但并没有完全行通,许多人不愿意当顾问。……看来,顾问制度还是一个出路。应该保留。”

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透露,中央“正在考虑再设立一个顾问委员会(名称还可以再考虑),连同中央委员会,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明确规定各自的任务和权限。这样,就可以让一大批原来在中央和国务院工作的老同志,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指导、监督和顾问的作用,同时,也便于使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班子更加精干,逐步实现年轻化”。

根据邓小平的这一设想,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要在中央和省级设立顾问委员会。党章的这一规定标志着“史无前例”的顾问制度正式确立。党章对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性质、任务、成员的条件,包括选举产生的程序,任期,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党章规定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中央委员会在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主要任务有四条;一是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建议,接受咨询;二是协助中央委员会调查处理某些重要问题,三是在党内外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四是承担中央委员会委托的其它任务。同时,党的十二大选举产生了172名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并选举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一大批原先在党中央、国务院、军队系统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以及政府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老干部退出领导岗位,进人中央顾问委员会,开始了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的过程。

1982年9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个新东西,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建立的,是解决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员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

设立顾问委员会这一史无前例的创举,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编福尔评论说:“邓小平搞的新旧交替似乎证明共产党政权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既能使领导班子实行有条不紊的新旧交替,又能使庞大的机构恢复青春活力。”

三、顾问委员会的取消

设立顾问委员会是干部领导职务由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种过渡办法,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就会结束。

早在1979年11月,邓小平就指出:“真正要解决问题不能只靠顾问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可见,邓

小平在重新考虑设立顾问委员会的时候,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只不过是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权宜之计。真正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靠建立离退休制度。

顾问委员会设立前夕,邓小平就对它的存续时间做过大致的估计。他说;“也许经过三届代表大会以后,顾问委员会就可以取消了。如果两届能够实现,就要十年。”

在中顾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更加明确地指出,要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从某种意义上说,顾问委员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组织形式,我们的国家也好,党也好,最根本的应该是建立退休制度。……可以设想,再经过十年,最多不要超过十五年,取消这个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今天刚成立,就宣布准备将来取消,这就明确了这个组织的过渡性。我们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

1982年9月,在薄一波主持下制定了《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的暂行规定》,中顾委的日常工作步入正轨。在实践中总结了“宜少不宜多”,“宜虚不宜实”,“宜粗不宜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工作方法。后来又规定了“六要六不要”。“六要”是:一要支持新的领导班子的工作;二要关心下一代,包括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三要公正严明,说公道话,办公道事;四要拾遗补缺。做各级党委、政府没有精力顾及的事情;五要学习,包括学习政治理论著作、中央的方针政策、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知识,以便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开阔我们的思路;六要做表率,特别要做维护党的团结的表率。“六不要”是:第一,不要干扰新班子的工作,特别是在人事安排问题上不要干预;第二,不要违反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不要经商做买卖;第三,不要向组织上提过分的要求;第四,不要介入无原则的纠纷;第五,未经中央或省委批准,不要当全国性或全省性组织的名誉会长、董事长之类的职务;第六,不要发牢骚。

从十三大以后,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活动逐步减少了。到了十三届五中全会以后,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活动有意识地进一步作了收缩。除了坚持每两周一次学习、每周安排一次文娱活动、逢年过节照例慰问和看望有病的委员和已经过世的委员的遗属以外,有组织的对外参观、考察活动基本上已经停止。

从1982年十二大到1992年十四大的十年间,顾问委员会已历时两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在邓小平、陈云同志先后主持下,根据党章规定的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已取得如期进展,干部离休、退休制度已全面建立并顺利实行。与此同时,顾问委员中最年轻的也超过了70岁。可见,作为一个过渡性组织,顾问委员会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中共十四大经过充分讨论,决定不再设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省、市、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大会对中央顾问委员会十年来的工作和所起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党章中删除了有关顾问委员会的条文。至此,长期困扰我们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终于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