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与记者职业修养

2009-04-10 03:50
理论观察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电视新闻对象

王 心

[中图分类号]G222,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1—0169—01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向采访对象提问事关采访能否成功,也是记者的职业修养和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因为电视采访最突出的标志就是镜前采访,电视报道将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交谈全盘托出,直接展现给观众。在现代电子传媒条件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加丰富,他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采访和传播者。记者的现场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活动也参与了新闻制作,其过程很可能充满丰富的信息含量。对观众具有极强吸引力,已经成为新闻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修养,不断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

一是熟悉采访对象,选准切入点。有的记者对采访对象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采访时心中无数,他们提的问题太大、太笼统、太空洞,缺乏针对性。我们在电视新闻中时常会看到这样提问的记者,在采访某一新闻事件时,他们只是说一句:“请您谈谈”,接着把话筒往采访对象面前一递,然后就只顾点头了,完全失去了采访的主动权。因此,记者对欲报道的新闻事件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要十分熟悉采访对象。如果对某个方面的选题和采访对象情况掌握的还不全面。那就应该在采访前“充充电”。掌握相关的情况和知识越多,同采访对象的共同语言就越多,就越能同采访对象沟通感情。采访就越顺利。在此基础上,要选准采访提问的切入点。所谓切入点,就是新闻的贴近性,即记者提出的问题是大众关注、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意大利女记者采访邓小平,她对邓小平的全面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后,想请邓小平回答关于中国的政治连续性和社会稳定问题,但在提问方式上是从具体问题切入的:“天安门上挂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你为什么要辞职?”等等。这种单刀直入,简单明了的采访方式,是对方的回答也必须直接涉及新闻内核。这种从具体问题切入采访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提问方式,出奇制胜,使人有一种欣赏的冲动。

电视新闻记者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尽可能获得新鲜、真实、生动的材料,捕捉最有价值的素材,向大众传播。我们看到有的记者在采访社会名流和党政官员的时候,由于先做了准备,在采访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掌握的采访对象的情况,把自己在新闻由头、主持人导语中交代得一清二楚的问题。又拿出来向采访对象提问。这种喋喋不休的提问,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我们知道,名人政要的工作都比较忙。他们的时间安排得相当紧凑,在安排采访的有限时间里,如果记者从头说起,进行画蛇添足式的提问,不仅浪费采访对象的时候,也会使人反感。对名人政要的采访提问必须抓住要义,获取观众最想知道新鲜材料和闪光点。

二是紧扣主题,层层深入。有的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主题不明确,观点不突出,他们向采访对象提问时往往是撒大网,捞到什么算什么。如在采访新闻人物时,很多记者都会这样问:“请您向我们的电视观众说几句话好吗?”“请您谈谈今后的打算?”由于记者所提的问题海阔天空,指向不明确,采访对象的回答必然含糊其辞,不痛不痒,或者讲一些官话、套话、空话,令人生厌。

电视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但客观事实毕竟是由人来反映的,记者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什么时间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都必然要有报道者思想介入。电视新闻其实是电视新闻工作者思想的外化形式,寄托着他们的全部理念。因此,电视记者在向采访对象提问时,不是漫无边际的撒大网,而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渗透媒体观点。诸如,今年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进行了现场报道,他们采访了很多人,包括眼神充满生的渴望,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学生;露怀给受灾婴儿喂奶的女民警;给丈夫擦拭遗体的妻子;防震棚中的难民;抢险救灾的解放军战士等。我们的记者可能向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都围绕一个主题,即体现全社会对受灾群众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同样,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期间,我们的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了国际奥运会官员、中外运动员、政府官员、市民观众、志愿者,虽然从不同层面向他们提出很多问题,但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对内振奋国民精神,对外助力国家的和平发展姿态融入世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记者在采访中,只有直接提出那些与报道主题、内容、目的紧密相连的问题,并且由表入里,层层深入,帮助采访对象打开话匣子,才能捕捉到真实、感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作品。

三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善于辩证思维。记者以全社会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要对各种新闻人物进行现场采访,既有普通受众,也有专家、学者,甚至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外国国家元首等等。记者在新闻采访提问中为了应对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不说外行话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我们的电视新闻记者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是专家,但必须博览群书,有几分学者的才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经济生活都要懂点。从而使自己在采访提问中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央视新闻主持人白岩松为了适应采访需要,曾系统的研究中国历史,每年都要编写几百页相关资料,他将其成为“案头书”,以备采访用。

电视新闻记者不仅知识面要宽,而且要思想敏捷,头脑灵活,善于随机应变,具有敏感的思辨能力和话语控制能力。某电视台记者采访一条假警察扣押真警察的新闻。记者问:“你为什么要扣警察;”假警察说:“我们当时不知道他是警察,如果我们知道他是警察,我们是绝对不会扣的。”似乎无懈可击。善于思辨的记者,却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立刻追问到:“如果这个警察是普通公民的话,你有权利扣他吗?”问得假警察哑口无言,不得不承认错误,使记者的采访维护了法律的威严。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电视新闻对象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