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地方高校教育质量提升

2009-04-13 10:00赵俊丽
文教资料 2009年35期
关键词:质量观教学质量质量

赵俊丽

摘要:新时期,在建设高教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应是高等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把握新内涵、牢树新观念、实践新举措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育质量观新内涵新观念新举措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实现高教大国目标的基础上,业已进入了提高阶段,即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着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时期。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其建设和发展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新时期,在建设高教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贯彻党的十七大“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应是高等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将从把握新内涵、牢树新观念、实践新举措三个方面重点阐述。

一、新时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新内涵

教育质量是人们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失去质量意义的教育活动必定是迷茫的、无价值的活动。所以,我们普遍重视教育质量,并把它作为评价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身上”;“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质量”并非是一个内容与标准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与特定的社会主体相联系,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动态概念。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张,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此,我们要树立全面的、多样化的、动态的质量观,尽快建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以达到预定目标为标准,以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以高校自身持续发展为标准,等等。

新时期,面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地方高校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审视自身的质量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提升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对策。

1.要明确新时期对地方高校提升教育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国家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仅为高等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且给其提出了新的复杂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党和国家适时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强音,这既是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共识,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领域为之奋斗的目标。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每所大学都责无旁贷。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理应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从而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奠定建设的基础,提供有力的保证。

2.要把握新时期给地方高校提升教育质量带来的新机遇

目前,就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发展仍处于一种高等教育对社会有效需求供给不足的状态。事实上,只有真正过渡到就业市场拉动型的发展模式后,地方高校才能实现与社会需要的全方位结合,才能改变只关注数量增长而不关心质量提高的发展状态,从而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输出科技型成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创新型人才。从这一意义来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是地方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动力,而且是地方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机遇。

二、新时期地方高校必须树立全面的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就是全面的、客观的,符合教育内外规律及其功能目标的理念。地方高校都面临着办学史较短、经费紧张、师资不强的困境,要持续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就要在思想观念上抛弃陈旧的、一元化的质量观,树立辩证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具体来说,新时期地方高校应树立以下几种质量观。

1.系统性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既表现在教育的最终结果上即学生的质量上,又表现在完整的教育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管理环节,只有确保这些因素各自的质量并且相互配置合理有效,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质量的系统性还体现在时间的持续性上,高质量的学生才可能有优秀的教师、管理者和其他社会工作者,他们能为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

2.需求性的质量观

办学校是为社会服务,为求学者服务,学校只要满足了校内外学习者的要求,毕业生有出路,就是质量。新时期,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相关性,使其应该而且必须从社会的应用性要求中找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从社会生成的发展变革中提取教育发展的信息,促进系统内部专业课程的更新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需求性就是适应性,质量观的本质特点是适应性,即适应社会需要,适应个体需要,适应教育的实际情况。

3.特色化的质量观

特色就是适应社会上的特殊需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特色就是发挥学校的优势,集中学校的智力、财力,在某些专业独占鳌头;特色就是满足社会某些方面的要求,满足学习者个人的专长、特长、兴趣爱好的发展。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有特色,才有质量,才有水平。地方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科设置、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管理机制、适性机制多方面探索,创造符合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才能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4.多元化的质量观

新时期,高等教育需要一种新型的教育质量观,以全面的观点、全方位的角度去评价高教质量的优劣。着眼于整体的发展,着眼于不同办学层次的相对质量,社会需求是多元的、学科门类是多元的、学生个性是多元的,这些都决定了质量标准的多元化,从而发展多种形式,建立多种质量标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满足多元性的社会需求,应该成为树立正确质量观的重要基点。

三、新时期要求地方高校对提升教育质量要有新举措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质量成为社会与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与招生和经费问题并列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三大中心议题。许多国家为改善高等教育质量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已促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成为一项国际性的活动。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围绕“提升教育质量”这个中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使其质量现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新时期,地方高校应以更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致力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1.要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

地方高校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实践中,要通过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来引导、调动广大教职工关心质量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以更高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一方面,要通过

加强宣传教育,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以质量价值为导向的,人人重视、人人负责的质量氛围。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引导机制,传播质量信息,奖励质量成果,从而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

2.要培育全新的质量意识

教育质量意识是教育工作者努力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主动搞好教育质量管理、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自觉性的综合反应。地方高校要加速转变全体教职员工的陈旧质量观念,树立新的质量意识。第一要树立质量意识。既要敢于与对手竞争,以高质量战胜对手,更要善于与自己竞争,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第二,要树立质量忧患意识。强调质量对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质量危机感和紧迫感;第三,要树立质量责任意识。坚持把质量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第四,要树立质量道德意识。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管理过程中能不畏外界压力和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诱惑,自愿表现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行为意识和习惯;第五,要树立质量管理意识。遵循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广泛适用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实现对质量事故的预测、预防和控制。

3.要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

地方高校教育质量标准的确立应从学校和学生这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从学校这一层面来看,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学校是否确立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是否建立了规范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否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从学生这一层面来看,质量标准则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是否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是否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底蕴,是否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外语及外贸知识,是否具有适应岗位所要求的高技术技能、并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4.要开展全员的质量管理

所谓全员的质量管理就是指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全体教职工都要积极参与到提升教育质量的实践中来,以充分发挥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方面保障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系统对质量管理负有关键性的责任,要以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质量管理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对提升教育质量的协助、支持和保障作用。学科教师应树立质量是生命的意识,切实履行起质量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主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课程和教学符合学生的潜在优势: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同时,地方高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质量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作用。

5.要实施全程的质量监控

地方高校实施全程的质量监控主要是指学校要把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意识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从教学质量形成的各环节各方面人手,做好预防、检查、管理和服务等多项工作,包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设置、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和教学评价过程的管理。全程结束后,要坚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培养,即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调整,再对质量标准提出新的修订意见,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军靠,杨建军.地方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障碍透析[J].教育评论,2007,(06).

[2]李泉.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地方高校教育质量问题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3]喻绍贤.高校扩招与保证教育质量问题初探[J].教育探索,2000,(03).

[4]别敦荣,徐景武.论大学科学教育改革[J].科技导报,1999.(12).

猜你喜欢
质量观教学质量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质量投诉超六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医院要树立全面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