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三园式”学校 开展多元化校本德育实践

2009-04-14 04:37胡淑贞
成才之路 2009年2期
关键词:寄宿制多元化

胡淑贞

摘要: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与时俱进地把中小学新课程的理念渗透于校本德育工作,走新时期校本德育改革和创新之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寄宿制特色教育档次,以多元化校本德育构建农村寄宿制“花园、乐园、家园”式学校。建设人文校园,以美促德,凸显“三园”内涵;创设校本德育活动阵地,展示风采,丰富“三园”内涵;以校本德育为平台,营造温馨和谐的寄宿家园,提升“三园”内涵。

关键词:校本德育;三园;寄宿制;多元化

现代世界纷繁芜杂,中小学生处于诸多矛盾和多元价值取向的选择,面对新形势,学校德育“离岛现象”(即德育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讲授理论、死记硬背概念等脱离实际的倾向)凸现。新时期德育低效、零效甚至负效使德育陷入了“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没办法不行”的怪圈。所幸,世纪之交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充分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期待与要求,就如何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中小学德育难题,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策略依据。针对上述问题,我校从校情、师情和生情的实际出发,加强了校本德育的研究。学校通过一系列校本德育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寄宿制特色教育档次,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赢发展。下面就自己近几年来以多元化的校本德育建构农村寄宿制“花园、乐园、家园”式学校的探索实践,谈几点感受和做法。

一、 建设人文校园,以美促德,凸显“三园”内涵

道德名著《品格的力量》中有这样的名言:“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学校也一样,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学生队伍,一支高素质的学生队伍才能创建一所品牌学校。

(1)以科学、人文的学校管理,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氛围。①强化班子自身建设,形成导向力量。为建设一个“民主、高效、求实、开拓、创新”的校务班子,学校要十分重视班子成员的个体素质提高,要求班子成员要做到“懂业务、乐开拓、勤实践、能进取”,在工作中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班子成员每月定期开会,不仅共商学校发展大计,而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深入一线任教、管理,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精良,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科学管理,有着鲜明的导向力量的主干队伍,塑造一支德育先锋。②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在学校所有教育资源中,教师是第一资源。开学伊始,我校提出了12字的管理方法:尊重关心、知人善任、民主参与。我们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教职工的父母去世,我们把安慰送到家中;钟丽红老师主动请缨担任学校心理辅导员,在她的组织引导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快就初见成效;学校的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都坚持从教职工中来,到教职工中去,循环往复多次,力争把教职工的思想、意愿、情感凝聚在决策中。科学人文的管理使教职工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工作,在精神上有满足感,在心态上有平衡感,在意识上有成就感,从而使我校全体教师上下齐心,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 生活中有德育,让德育走向生活。学校提出“生活中有德育,让德育走向生活”的口号。在引领德育走向生活的过程中,学校从实际出发,提出“以美促德”的德育实践新途径。①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强化全员德育意识,改革德育评价方法,出台可行的德育考核办法。通过建立教师联系寝室制度,开展民主生活会,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加强师德建设。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建人文特色的硬件环境。优化德育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从净化、美化、艺术化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学校设计制作了书画走廊、艺术活动橱窗展示师生艺术作品。其次,加强班级特色布置。学校每个班都有自己喜爱的称呼和前进的目标,如彩虹班、希望班,加上班主任的寄语,这些都是班级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设计的,也是每个班级凝聚力的体现。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最佳教室的评比,评出“三化”最佳教室进行表彰。美好的德育环境,让师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③加强寝室文化建设,营造温馨的寄宿家园。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为树立“爱我寝室、爱我校园,争创文明寝室、争做文明寄宿生”的思想,把学校建成学生之家,使学生寝室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和学校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开展了一系列寝室文化艺术活动。如:开展寝室美化比赛、叠被子、系鞋带、洗脸、刷牙比赛等;定期举办寝室民主生活会,自主开展寝室文艺晚会、朗诵会、故事会等,让学生自娱自乐,自我服务。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和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支配自己。这样,就把“浪漫的童年”还给学生,把“永恒的童真”还给学生。

二、 创设校本德育活动阵地,展示风采,丰富“三园”内涵

(1) 抓住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这一契机,开展形式各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发挥教师积极上进不断完善自我的工作精神,从而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德育建设的导航塔。①以《教师成长工作记录本》为载体,组织、引导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教研工作。包括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教学研究、每月的教学案例分析、每学期交一篇有关新课程内容的教学论文,定期开展评比,把优秀的案例与论文录入校园网上共享,通过研究构建出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②加强名师工程管理,发挥名师辐射作用。本学年,我校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来了两位优秀的宁波支教教师。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挥名师引领作用,通过名师课堂、名师讲座、名师帮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本学年,我校有十余位教师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类活动中上公开课,创下历史之最,其中有两位教师获“教坛新苗”荣誉称号。③学校专项拨款,积极开展教学联谊活动。加强兄弟学校教学联谊活动,相互取长补短。派选优秀教师到外地学习,通过“走出去,带进来”使全体教师吸收新理念、新方法。④以课题为引领,加强多元化校本德育建设。学校以《以校本德育为载体构建农村寄宿制“三园”学校的实践与研究》为总课题研究,结合寄宿制学校特点,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如《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拓展策略研究》《在农村学校开展生态性德育的研究》等8个省、市、县级研究课题。在小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学校要宏观调控,具体指导,并制订相应的机制,如德育小课题月交流制度、研究汇报制度、成果奖励制度、成果推广制度、研究评价制度等,科学推动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以总课题为引导,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通过实践到理论的升华,通过认真实践与研究,不断完善自我,积极投入到“三园”建设中。

(2) 依托活动,发展特长,丰富寄宿生活,让学校成为孩子的乐园。开展学校各类活动要立足县情、镇情、校情,立足常规德育,走创新之路。通过各类活动,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使学生的生活德育在活动中不断陶冶。①开发校内外资源,提升活动质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周边的厂矿企业、农场、烈士陵园等地方去参观访问,让这些社会资源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寄宿生做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是学校全体教师研究课题的重要内容之一。②建立兴趣小组,发展学生特长。根据实际,学校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组织地创建各种兴趣小组,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校建立教师分工制,每个兴趣小组都配设专职教师进行指导,学生组长负责组织活动。学校统一制定活动时间开展活动。如奥数、习作兴趣、逻辑思维培养、绘画等。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增长见识,培养能力,体现自身的价值,有利于促成其个性品质发展和良好道德的形成。③开展自立活动,建立校园经济实体。如以班级为单位创建红领巾“回收站”、红领巾“小银行”等一条龙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校园蔬菜基地,开办学生食堂,大力丰富学生劳动实践和创新活动的体验机会,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④开展一系列寝室文化艺术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开展寝室月活动,让学生出谋划策,每月一主题,参与寝室管理,积极进行寝室布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小主人。⑤学校利用一年内的各个节日开展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以促进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的深入和巩固。每年艺术周举行科技“三小”作品、音乐、舞蹈、书画展示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这样给学生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⑥开展多项校内文明礼仪等活动,结合竞赛评比,建设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健全学生人格。开展“改陋习,树新风”,争创文明校园活动;雏鹰争章活动要扎实有效,学校还可提出“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学年的学习、生活中都能领到一张奖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以校园广播站、校宣传窗、黑板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各项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将其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程。

三、 以校本德育为平台,营造温馨和谐的寄宿家园,提升“三园”内涵

学校德育工作要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学校特色为依托,从而促进学校特色的不断发展,优化学校德育品牌。以校本德育为平台,充分开发和利用寄宿制学校特有的德育资源,让所有师生携手共建三园学校,营建温馨和谐的寄宿家园中。

(1) 流程管理,彰显愉悦情境。寄宿制学校施行“吃、穿、住、行、育”一条龙服务,这也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校本德育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对寄宿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家,通过贯穿“吃、穿、住、行、育”中一系列的生活习惯、品德行为教育与养成,让寄宿生感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情和集体的温暖,共同建设家园的自豪感,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学校构建“共建‘三园”学校发展总体框架,以丰富寄宿生活,适应寄宿生活,学会生活自理,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一技之长。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标,以课程与活动、课程与实践、课程与寄宿生活为主要载体,唤起学生对教材的认同,对教材的重建,以期生成自身所需的生活能力与创新能力。如:我校在已编写的校本教材《快乐的寄宿生活》第一册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工作,并结合多元化的校本德育建设对花园、乐园、家园式学校形成的推动作用,从全体师生不断实践中提炼校本德育工作经验,并将这一校本德育工作经验汇编成学校以校本德育为主题的第二册校本教材《孝宽严》,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搭桥铺路,铺筑服务心桥。

(2) 特色评价,提升三园内涵。孩子是需要激励的,良好激励能影响他们的发展,甚至是他们的一生。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评价应充分激励学生。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势下,针对学校实际,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新理念、新思路,构建一种多元化、多角度、发展性的学生德育评价方案势在必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以德育评价为主体尝试以“七彩卡”激励评价方案为途径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七彩卡”是以学校主体标志图案设计的红、绿、蓝、紫、橙、黄六色卡片,分别命名为品德行为卡、勤学好思卡、艺术才艺卡、和谐交往卡、班级特色卡、生活小主人卡,用于对学生个体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实践表现的评价,以此激励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全面健康发展。学生在争得六色卡片(或每色卡六张)后就可换取最高荣誉卡——“金色卡”,并在学期末依据获卡数量参评“学校之星”。同时,获“学校之星”的队员以“学校星星榜”的形式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上墙,号召全校同学向他们学习。通过对学生个体德育实践中表现的道德行为、态度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方面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全面健康发展。这一校本德育评价方案的实施,成了寄宿制学校的一个亮点,为师生协力营建温馨和谐的寄宿家园,共建三园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科学理论中的一个传统命题,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德育工作模式千变万化,手段层出不穷,而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赵绍友,张建化.德育工作艺术[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丽水市庆元县黄田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寄宿制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反思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