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亚太农产品加工业

2009-04-20 04:10
西部大开发 2009年12期
关键词:加工业亚太地区亚太

丹 若

原本计划在印度举行的“2009亚太农产品加工国际论坛”,于2009年11月1日~5日的“第十六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召开了。

据了解,“亚太农产品加工国际论坛”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农业论坛之一,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主办,旨在帮助亚太地区各成员国创造良好的农产品产业环境、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力,整合小农户和中小企业并将其纳入产业链组织管理等,以提升整个亚太地区农产品的产业价值。

有经济学者认为,在西部大开发轰轰轰烈烈进入新阶段之际,该论坛选择在中国西部省份陕西召开,显示了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对中国西部的极大关注。

谋划亚太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作为“第十六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重要内容之一,“2009亚太农产品加工国际论坛”在为期两天的活动期间,有来自中国、印度、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6个亚太地区的成员国的政府官员、农产品加工企业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百余位代表,共同围绕“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发展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其主要内容包括亚太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所面临的环境优化、小规模加工企业融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整合小农户纳入农业食品供应链等共性问题;并针对岛国特殊国情,就岛屿国家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从而为亚太地区国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发展策略,提供有益借鉴和思考,提升亚太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农产品深加工是引导我国西部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开幕式上,陕西省副省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姚引良指出,目前陕西省农产品仍多以初级产品形式进入市场,深加工产品仅占有少量市场份额;此次论坛在陕西杨凌召开,将对增强陕西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产业优化升级能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将产生重要影响。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代表爱德华·克拉伦斯·史密斯指出,持久扶贫成功的核心是创造财富,而财富的创造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产业是制造业中重要且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产业能力和传统建设的途径。

与会的三个联合国组织机构,希望本次会议上所总结的经验教训,要用之于培育利益相关者间新的伙伴关系,并促使其引导决策者发展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此外,这几个机构还希望,本论坛要能有助于寻找出联合国大家庭和其世界各地的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如何更好一起工作的途径,以实现农业产业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

尽快建立亚太市场一体化体系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需求和消费区域,也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且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

就世界范围来讲,农业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其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适应商务规则能力的状况不同,导致公共部门和私营行业共同优化商务环境能力不同,这在亚太地区农产品加工行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在亚太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面对以小农户和中小企业作为其主要供应商的情况下,如何将这些较为分散的小农户和中小企业进行整合并将其纳入到产业链中实施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而论坛上的许多专家学者和农产品企业界人士,希望能尽快建立起亚太农产品市场一体化体系。

随着近年来亚太地区间贸易需求逐年增加,比如各国以批发市场为平台开展贸易合作的愿望尤其迫切,像韩国和日本最急切希望与中国建立贸易对接。但是由于彼此的检验检疫、技术标准、认证程序等贸易机制和标准不统一导致贸易摩擦,一直制约着亚太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专家们认为,亚太地区的最大特点是内部差异性极大,表现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多样化等。这种格局所形成的各国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不均衡性,也可以转化为亚太各国经济上的优势,增强各国间经济上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同时,亚太各国人文背景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在农产品种类和消费习惯上存在一致性,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可相互借鉴的地方,建立亚太市场一体化,在尽快破解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可以说是当务之急。

国内西部一些学者认为,通过召开亚太农产品加工业国际论坛,能够从区域合作的角度,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了解,扩展相互间的市场,也将会对我国西部农产品流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西部企业也便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改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流通效率,充分发挥、促进优势农业生产,加快农产品流通,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保证农产品质量,提升西部农产品批发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西部农产品加工业深藏潜力

事实证明,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作用最大的产业之一。据权威机构测算,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3元。

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晓东介绍,“十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年均增长一直保持在15%左右,目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7万多家,完成加工产值4.2万亿元,占全部工业产业的183左右,从业人数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

目前,西部农产品加工业潜力巨大,呈现出加工原料向专用化方向发展、加工程度向精深化方向发展、加工能力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工产品向方便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质量控制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产加销向一体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和资源利用向高效化方向发展7大趋势,但总体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加工规模小,只有30%左右。缺乏加工专用品种和专用品种原料基地;加工技术装备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模仿严重,创新能力不足;加工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中介组织,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形成。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西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张晓东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西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力求做到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现代产业发展的观念、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发挥区域优势的观念和增强开拓市场的观念。

为此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关系,从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出发,无须全搞成现代化的加工企业,可以保留历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产品特点,但要用现代技术来改造、优化传统工艺。

二要处理好扶持企业和扶持农户的关系,农产品加工业要真正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第一车间”,切实建立让农户分享利益的机制,让企业通过产业化的形式带动农民致富。

三是处理好扶持大企业和鼓励发展小企业的关系,在扶持一批大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要积极鼓励成长型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四是处理好深加工和初加工的关系,要与生产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与生产技术的更新能力相适应,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产品市场需求。

最后,就是要处理好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系,在扩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消费需求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外资,开拓国外市场,有比较优势的要“走出去”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猜你喜欢
加工业亚太地区亚太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亚太地区AI系统支出额持续增长
2017年底亚太地区私人财富总额将首次超越西欧
农业部部署扎实推进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中国股市领跌亚太
超越未来,亚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共处
亚太雕塑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