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华夏文明的母亲河

2009-04-20 04:10
西部大开发 2009年12期
关键词:渭河

编者按:

2009年10月1 8日,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西安,参加在此召开的第三届渭河论坛。会上,专家学者就渭河的水环境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陕西当地政府推动多年的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明显的加快了进程,给已百病缠身的渭河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中国的内陆腹地,有这样一条河流,它不算长,全长仅818公里,流域总面积也只有13.48万平方公里,但它却密切地关联着整个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它就是流淌了千年的渭河。

渭河的流量不大,不能托浮客船货轮。而且每到洪水期就稠似泥浆,但它却养育了从古至今陇地和关中的芸芸众生,而且最终孕育出厚重而璀璨的华夏文明。

作为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的鸟鼠山,经陇西、甘谷、天水,到宝鸡进入陕西关中平原,于潼关港口镇注入黄河,地跨关陇,是陕、甘两省最为富庶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是中国古代文明和政治中心。

孕育关中文化

如果从传说中的朝代算起至清代,整个中国古代史中,仅在地处渭河流域的西安、咸阳两市建都的朝代就占了13个。在我国的六大古都中,西安的建都时间最长,先后历时达1100多年,连同罗马、开罗、雅典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因此,以西安为代表的渭河流域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为历史上最悠久、最辉煌的京畿之地。

史料记载,自西周王朝最初建都西岐(岐山县)以来,中国的历史就和渭河流域这片古老的土地密不可分了。随后,周文王迁都于西安渭河支流的沣河西岸称丰京,而其子周武王灭纣后则建都于沣河东岸称镐京。

秦国则起源于秦赢,建邑于秦(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秦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也定都在渭河流域的成阳。秦人崛起,起源于天水,逐渐东进,最终定都于咸阳,但均未离开渭河流域。

随后的西汉跨过渭河定都于长安。西汉在汉武帝时代,国力强盛,不但在政治军事上强大,而且经济发达,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此后,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时间战乱后,隋唐两代也建都于长安,放弃了西汉长安故城,把都城建在了灞河和沣河之间的平原上,真正实现了“八水绕长安”的胜景。而由盛唐所创造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至今也让人向往。

不仅如此,作为最早被开发的地区,以关中地区为代表的渭河流域也是中国农牧业的发祥之地。

史料记载,周的始祖后稷是陕西武功(古称邰)人,为姜嫄所生,发明种植,教民稼穑,被舜帝封为农官。而后来的周部落首领公刘由邰迁豳(今彬县),经过十三代的惨淡经营,至古公直父(即周太王),豳地的农业已有很高的水平。

豳地发达的农业和繁荣的经济也使得狄人(居住在甘肃的少数游牧民族)垂涎三尺,经常用兵,侵扰豳地。于是,“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经·大雅·绵》)。就是率领臣民由彬县迁到渭北岐山下的周原,在周原划定疆界,整治土地,开导沟洫,发展灌溉,把泾河农业返传到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

此后,古公直父传位儿子季历,季历传位儿子姬昌(周文王),由岐山迁都于丰京,姬昌传位于姬发(周武王),武王消灭商纣,建立西周王朝,定都镐京,武王把泾渭农业技术传播全国。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之中说:“公刘适豳,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

事实上,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尤为帝王所重视,而在饲养的猪羊牛马中则以牛马最为重要,牛主要是耕地,马是骑兵作战、战车驾驭、耕作运输、信息传递、帝王游乐的主要工具,据史料记载,周穆王爱八骏、唐太宗雕六骏、伯乐相马的故事就发生在关中之地。与此同时,秦人的兴起也是以养马起家。而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引回良种汗血马、乌孙马等,到景帝时,则有马苑36处,养马30万匹。而盛唐官马更是多达70万匹。

另外,张骞所引种的苜蓿也是首先在关中试种,然后推广到全国,也促进了渭河流域畜牧业的发展,培育出秦川牛、关中驴等优良品种,进而推广到全国各地。

古代国际商贸中心

史料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都咸阳,迁徙天下12万户富家于咸阳,使得这里迅速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贸城市。

从《李斯谏逐客书》和《吕氏春秋》记载中,可以看出咸阳商贸发达之景象,有昆山(新疆和田)之玉,随和(湖州)之宝(和氏璧)、西蜀(四川)的丹青(颜料)、阿缟(山东东阿)之衣(丝织品)、北方之骏马、太阿之剑、江南之金锡、洞庭湖之鳟鱼、云梦泽之水芹、东海之海鱼等等。包括粮食蔬菜、农副水产、猪羊牛马、金银铜锡、玉器明珠、车马兵器、皮货丝绸、乐器古玩等一应俱全,所谓“农而会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可见当时的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与昌盛。

随后的刘邦则建都长安,其城制规模更为宏大。而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则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连通欧亚,把中国的丝绸、漆器、铁器、金银以及冶铁、炼铜、制丝、打井等技术传播到西方。又把西方的葡萄、石榴、胡桃、苜蓿、胡豆、胡瓜等引进中国内地,西方的商人把大象、狮子、孔雀、犀角、宝石、香料贩卖或进贡到长安,使汉长安城成为欧亚国际商贸中心。

盛唐时代的长安城更是宏大,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也是当时的商贸中心,据《旧唐书·韦坚传》记载,唐玄宗曾在广运潭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商品博览会,共有二三百只船只参加,各类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广陵郡船上装得是所产的锦、镜、铜器、海味产品;丹阳郡装得是京口的绫缎;晋陵郡装得是绫绣,会稽郡装得是铜器、吴绫、绛纱,南海郡装得是玳瑁、珍珠、象牙、沉香,豫章郡装得是名瓷、酒器;宣城郡装得是纸张、毛笔、黄连、空青石,始安郡装得是蕉葛、翡翠、蛇胆等等,足见长安货物交易之盛况。

开明的唐代还积极推行睦邻友好、对外开放政策,先后同亚非欧7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呈现出“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的盛况,通过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易,使长安城成为最大的国际商贸都会。

正因为如此,渭河流域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胜文物古迹,如西安市古遗址多达98处,古陵35处,出土文物达12万件之多,咸阳出土文物3.4万件,渭南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00多个,所有这些,都成为这一区域珍贵的文化瑰宝和旅游资源。

猜你喜欢
渭河
故乡
故乡
寻访渭河
冯积岐推出历史小说《渭河史》
生态视角下咸阳渭河滨水区生态廊道建设研究
应用蚕豆微核技术监测渭河宝鸡段水质污染状况
渭河陕西段生态修复与建设问题研究
给渭河立传 中国 “旱腰带”上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