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山上兵为“峰”

2009-04-21 03:09劳延双
解放军生活 2009年4期
关键词:士官官兵战士

向 勇 劳延双 赵 政

大孤山不大,三面环海,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海拔76米,驻守着几十名官兵。大孤山不孤,在这座山上,几十名官兵创造了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和被沈阳军区树为“战备值勤尖兵侦察站”荣誉称号等多项荣誉。

大孤山不近,虽然属于开发区管辖,然而这里离开发区市内却还有40多公里。

大孤山之孤

大孤山,远处遥望,云雾缭绕,美如仙境。然而,到过这里的人都说这里生存环境艰苦,在那上面当兵太不容易了。

有人总结过,大孤山集中了“三苦”:雾大潮湿风寒之苦,夫妻两地分居牵挂之苦,生活单调寂寞之苦。这里一年有300多天下大雾,但这里的官兵说:“吃不了苦,就算不上合格的大孤山一兵。”

汽车从开发区出发,一路向北,跨过高速公路走上乡村小道,经过路两旁耸立的高楼,拐了6个弯,再走过一段从山间开辟仅能容单车通过的路,目的地便到了。

吃水是大孤山官兵心中永远的“痛”。四级士官于存志讲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仍然心有感慨。1998年,他从士官学校毕业分配到这里。报到那天,他一路行程,到这里已是汗流浃背,通信员打了小半盆水过来。他洗完脸要将水倒掉时,通信员制止了他。“班长,这水还得留着晚上洗脸用呢!”原来这里的水都是从山下唯一的水井抬上来的。说是井,其实就是海水倒灌区,过滤后形成的。水井不大,一天的储水量不到1吨。除去做饭用水,没有更多的水供官兵洗漱用。

起初,山上没有路。抬水的路,是官兵一锤一锤凿出来的。那些年月,官兵们每天用水限量,标准是不多于三分之一盆,每天早上洗完脸的水中午再用,中午用完的水,等着晚上用,晚上用完再用这水浇菜。有时他们干活出汗多了,战士们就把几个人洗漱用的水全给一个人用于擦洗身体,轮流着来。官兵们说,最盼望的是下雨天,可以接水洗洗澡。

2001年,上级出资把这里的路修好了,在山下协调了一根自来水管,改装了一辆水车。然而,这里工地多,用水量大,留给这个站的一根水管只有晚上施工人员休息时才有水流出来。炊事班的战士们晚上9点出发到山下接水,这样的流水量往往要接到第二天早上5点才能接上一车水。最困难要数冬天,出水的水管往往结成冰,每次用水要热烤10多分钟才能解冻。

这里的住宿楼虽然才建了10年,但房体已斑驳不堪,室内的墙壁上长着“绿毛”。在这里工作了6年的站长王申说,这都是潮湿惹的祸,一年这里都有雾,六七月的盛夏天,还得穿着绒衣睡觉。1998年,现任技术主任靳永昌到这里任职,刚来时听说这里潮气大,然而真正领教的是在一天早上。他起床后发现装备上有一大摊水,感到很奇怪。后来,一名战士告诉他,是由于晚上窗户没有关,雾气进入引起的。

大孤山之恋

有人说,“我的祖国”这几个字能激起人们无限崇高的理想。对于大孤山的官兵来说,祖国已装在了他们的心中。

大孤山虽然孤独,但官兵对这里的爱恋却不亚于对自己的小家。逢年过节,这里的电话成了热线。复员的、转业的官兵都会打来一个电话。他们说,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但是这里给予自己应对艰苦的生存本领和意志考验是无价的。

工程师龙选庆转业后,在地方一家房地产公司当了部门经理。逢年过节,他都会给侦察站的战友打个电话,他常说。我永远是侦察站的一兵,需要我的地方尽管说。三级士官褚凤金,在侦察站当兵时,是站里优秀的业务骨干,2004年复员后。在开发区开了一家干洗店,月收入上万元。富裕后的他始终惦记着大孤山。他说,我的“实力”是大孤山给的,只要站里送来衣服都免费干洗。

如今已是一级士官、在这里待了5年的小王,家在深圳,新兵下连被分到了这里。当他看到这里光秃秃的山,有了“逃跑”的想法。父母得知情况后,多处找关系,想方设法要把儿子调走。当他们拿着商调函来接儿子时,小王说什么也不愿离开大孤山。在与儿子相处一天的时间里,他们发现。从小在家被视为掌上明珠的小王,如今不仅学会了洗衣,而且还乐于助人。临走时,小王的父母说,有这样的集体,我们当父母的真是感到很高兴,很放心。

大孤山之美

军营从来不缺少美,因为她总是充满着独有的魅力。

这里虽然是一个营级单位编制,却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前哨。条件虽然艰苦,然而他们严格训练的要求却没有放松。官兵们说,提高技能是军人的第一要务,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培养军事素质。“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这句话已经深入了他们的骨髓。在大孤山,军官有5人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6人完成了专升本,战士先后有23人次在上级专业比武中取得第一名,自建站12年来,这里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四级士官于存志,是站里的一名专业技师,他不但能够熟练掌握本站所属的5种装备操作使用和维修,而且还会操作使用相关专业的部分装备和器材。自毕业分配到这里后,他仅用4个月时间,就将某地域阵地的配景情况烂熟于心。多年来,他利用站里简单的维修工具,对所属装备做到中修不出机房,保证了执勤任务的顺利完成。近年来,这里培养了“精一专二通三”的复合型人才,站里的卫生员、通信员、炊事员个个能独立上机值勤。官兵用精湛的技术编织了一个个美丽的花环,创造了一项项惊人的成绩。

大孤山之爱

两年前的一天,一名战士到开发区购物,当他到商场去洗手间洗手,却怎么也找不到水龙头的开关,他便叫了起来,其实这是一个感应水龙头。

事情发生在这个站,站里的领导听后并没有笑。“虽然我们住在大孤山,然而我们成长在开放的时代里,我们的观念不能落后。”从那以后,在这个站里开设了礼仪培训班,接人待物成了官兵的必修课。虽然住在深山,但思想不能闭塞。为帮助战士掌握市场营销方法,站里还相继开设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等学习班,邀请地方企业管理人员来站里授课,有效提高战士退役后到地方闯市场的能力。

大孤山的官兵关系非常融洽,好像一个大家庭。新战士易川川不能忘记,2008年8月17日,20岁的生日那天。早饭时,分队长李想将一碗“长寿面”端到他的面前,晚上和班里的战士为他欢庆生日,战友还和他换了岗。小易激动地说,在家从没过过生日,第一次过生日让他终生难忘。

这里有专门供执勤战士休息时用的补觉室,有专供官兵打电话用的“悄悄话”室,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在大孤山形成。这里没有闭路电视,他们便买来卫星接收器;这里的图书室里藏书上千册,从历史书籍到现代书籍、从文学类到科普类;战士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每月还开展故事接力活动,所讲的都是战士们身边的故事和书中读到的故事。10多年过去,这个故事没有断过,成了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大孤山上有两幅楹联:爱岗敬业扎根孤山谋打赢,以苦为荣无私奉献立新功;身在孤山,胸怀祖国。一名战士告诉笔者,这是大孤山官兵的心里话,选择了大孤山就要奉献给大孤山,把爱撒向大孤山。

大孤山之歌

说起官兵现在住的宿舍楼,兵龄长一点的官兵都感慨万千。这里原来的营房都是平房,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上级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决定改善官兵住宿条件。地方的施工队很快就来了,签订了施工协议,谁知他们干了两天就不干了。原因很简单,地下全是石头,造房建屋要打地基,造价太高了,挣不了多少钱。于是,又请来了一个施工队,他们察看了地形后摇了摇头也走了。那天晚上,站里召开了全体军人大会,会议时间不长,共识很快达成。“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己干!”除执勤人员外,大家都动起了手,从爆破到搬石块,再到挖地基,“拦路虎”踢开后,地方的施工队才肯过来盖楼。

站长说,这里最挠头的一件事就是没人休假回家过春节。春节假期,官兵都不愿意离开这里。“每逢佳节倍思亲”,谁不想回家与家人团聚,但这里的官兵们说,战友们聚在一起,干部陪陪战士,老兵陪陪新兵,节日才不思家啊。朴素的感情,却让人内心深处轻轻一颤。

一名战士回家探亲,入住一旅社离开后,服务员打扫房间时发现,房间被收拾得整整齐齐,与人住前没有什么区别。多好的士兵,平凡的举动让服务人员心生敬佩,他们将电话打到了这个部队。这个战士虽然复员了,然而这个故事却流传了下来。大家说,大孤山虽小,但军人的形象却不能丢,一个人代表着整个军队的形象。这就是大孤山战士兵的本色。

责任编辑李芸

猜你喜欢
士官官兵战士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士官晋级培训中的应用
关于士官参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建设的思考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士官院校开展士官德育工作的困境和出路
国际主义战士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