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和叶公治水

2009-04-21 03:09李荣欣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09年3期
关键词:叶公好龙叶公叶县

李荣欣

一提到叶公,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口是心非、滑稽可笑的小丑。其实,这是历史给叶公开的玩笑。真正的叶公沈诸梁,是一位勤政廉政,不居功骄傲,体恤民生,兴修水利的好官员。

在我国,乃至华语范围内,千百年来,有一则广为流传,讥讽不务实、图虚名的寓言故事,这就是“叶公好龙”。故事中说,叶公其人特别爱好龙,他把住所的梁柱上雕刻上龙,墙壁上绘画上龙,穿着的衣物上刺绣上龙,真可谓到处是龙、到处有龙。龙知道他如此喜爱自己,便去造访他。叶公见到真龙后,竟吓得魂不附体。据史料记载,河南省的叶县,春秋时代确实有位姓沈名诸梁字子高的名宦,做过楚国叶县的县尹(或称县令),因此被称为叶公。楚国政权中没有郡之设,县即地方政权的最高机构,楚国国君称王,地方长官称公,这就是沈诸梁称叶公的来历。

由于有这则寓言故事流传,尽管叶公沈诸梁已作古二千五百多年了,可其间他被出尽洋相,一直被弄得声名狼藉,成了人们的笑柄。一提到叶公,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口是心非、滑稽可笑的小丑。甚至连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在著作中加以引用,作为反面典型来教育人。

其实,这是历史给叶公开的玩笑。真正的叶公沈诸梁,是一位勤政廉政,不居功骄傲,体恤民生,兴修水利的好官员。

史书记载,当时楚国遭到白公之乱,令尹子西被杀,惠王被劫,在国难当头之时,叶公率师与国人攻打白公,他以龙旗为标志,充满了号召力和凝聚力,他统帅的军队,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经过生死搏斗,终于平定了叛乱,楚国国势才得以稳定。楚王赏封他为令尹兼司马,掌管军政大权。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奠定了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基础。这样的功劳,可谓功勋卓著,但他有功而不自居,竟荐贤让贤,自己甘愿回到条件比较艰苦、地理位置偏僻的北疆边陲叶县,只作了个封疆之吏、地方长官。

关于叶公宰叶期间的政绩,《战国策·楚策》有这样的记载叶公治理叶邑(今叶县)期间,兴修水利、灌溉农田,使地富一方、境强四域,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叶邑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的现叶县城南15公里澧河与烧车河交汇处,地处黄淮平原西南边缘,属浅山丘陵区向平原过渡地带,是南北交通枢纽和南北文化交错的十字路口,当时也是楚国北方的屏障,乃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叶邑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叶公继承其父的“扶民”主张,提倡农桑,兴修水利。

叶公到叶邑上任不久,他了解到以前的历任长官都不注重水利建设,结果使水源丰富的好地方,变成了水患不断的“泽国”和灾害严重的地区,百姓苦不堪言。体恤民生的叶公组织人力,对叶邑的自然环境做了实地调查,他发现叶邑地形特殊,南高北低,是由浅山丘陵向平原过渡的地带。每到雨季,南山上的五龙口(五条沟水)如五条小龙般汹涌而下,跃过浅山丘陵,很快就把北面低矮的平地变为“泽国”。雨季过后,丘陵地带由于蓄不住水,又变为了旱地。北涝南旱,年年折磨着百姓。经过调查研究,叶公发明了以“陂”治水的方案。“陂”,就是在农田集中的村庄,修筑半圆形的深沟和堤,形状如同城池的护城河和城墙,当地百姓叫它水城。“陂”的作用,或防洪,或蓄水,它既能使平凹地方的房屋、农田免受水淹之害,又使雨季之后丘陵地带不受干涸之灾。叶公率领百姓在叶邑修了东西两陂,东陂用于拦洪,西陂用于蓄水。从此叶邑百姓享受水利之益,再无涝旱之灾,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无人不夸叶公功绩卓著、功德无量!

据《水经注》记载,西陂面积约1平方公里,东陂面积约20平方公里,足以浇灌几十万亩耕地。东西二陂是继孙叔敖筑芍陂之后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比西门豹渠早百余年,比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叶公筑“陂”治水,是中国最早的小流域治理水利工程范例。据史料记载,西汉的水利家召信臣和东汉的发明家杜诗,就是借鉴了叶公治水的经验,分别在南阳太守任上效仿叶公兴修水利,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誉。

现西水城,当地人又叫北水城的“西陂”,前些年在平整土地中,被村民平填掉,东水城,当地人又叫南水城的“东陂”,现在还屹立在原址,二千多年来一直在发挥着效用,前些年“五龙口”即五个沟溪交汇处,被洪水冲出一个大豁口,2007年开始,河南省水利部门又拨来专款,正组织人员和机械在修复,完工后,“东陂”将发挥出更大的效用,可以告慰叶公在天之灵的是,他的兴修水利造福民众的事业,后继有人。

2008年4月24日,笔者奔波百里,来到“东陂”踏访,看到五龙口处的修复工程正在扫尾,即将重新发挥效应,重放光彩。正在地头巡视麦田的南水城村60岁的女村民王意娃,指着绵延数华里的“东陂”说:“这南岭是老叶家修的,俺这儿的人得济几千年了,现在政府又接手弄,俺的地会打更多的粮,日子会越过越好。”

叶、孔二人治国理念上的根本分歧:叶公是尚法的。是提倡大义灭亲的;孔子注重亲情伦理。是反对大义灭亲的。

造福桑梓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可历史为什么会给叶公沈诸梁头上扣上屎盆子呢,这与大圣人孔子有关。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赴叶邑游说叶公沈诸梁求官,他与叶公谈论“近者悦、远者来”的为政之道。叶公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说:“吾党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寥寥数语,道出叶、孔二人治国理念上的根本分歧:叶公是尚法的,是提倡大义灭亲的:孔子注重亲情伦理,是反对大义灭亲的。上述根本分歧,注定孔子来叶“求官”的失败结局,他的行情不被看好,甚至叶邑农夫都讥讽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孔子活着的时候,他的学说不为统治者重视,包括春秋时期宰叶的叶公沈诸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他开始走红被尊为圣人。然而,对于孔子游叶时不愉快的经历,他的徒子徒孙们一直耿耿于怀。在尊孔贬叶中,汉儒刘向就因此杜撰出《叶公好龙》的故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奔而环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从此,这桩历史冤案形成,并广为流传。

猜你喜欢
叶公好龙叶公叶县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河南舞钢市—叶县南部晶质石墨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
叶县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改写
叶公好龙
“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扶贫专项行动走进叶县
叶县
叶公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