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特殊历史太沉重 挖掘复杂人性更不易   

2009-04-21 12:47
环球时报 2009-04-21
关键词:拉贝辛德勒大屠杀

本报驻美国、以色列、德国特约记者 王海 陈克勤 青木

本月底,两部反映日军在南京暴行的影片《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即将上映。二战中,犹太人也曾遭受大屠杀的惨剧。和那段历史相比,中国的南京大屠杀主题电影很少为外国人所知。或许,我们可以看看德国、以色列,以及美国是如何拍摄大屠杀类电影的。

大屠杀类电影得选好切入点

大屠杀悼念活动是犹太民族的教育传统,目前还有25万大屠杀幸存者生活在以色列。而影视教育只是其中很小的现代形式。说起大屠杀类电影,人们首先会想起好莱坞大片《辛德勒的名单》。这要归功于犹太裔导演斯皮尔伯格和犹太人在美国的文化地位。在美国文化、艺术和电影界,犹太人群星璀璨。除了一批导演和明星外,主宰好莱坞的米高梅、华纳兄弟、派拉蒙等公司巨头的很多都是犹太人。所以好莱坞能够诞生诸多大屠杀类电影不足为奇。

当然,好莱坞在触及犹太人大屠杀的题材之时,还是显得格外谨慎。这么多年来,只有《辛德勒的名单》这样一部好莱坞巨制是直接描写当时的人间浩劫的,对于动辄喜欢用震撼人心的大场面的好莱坞电影来讲,似乎有些奇怪。因为大屠杀类题材要被搬上银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起暑期档那些靠视听特效就能有大把美元入账的“大片”,大屠杀类电影从商业角度来讲肯定不怎么诱人。而且电影还必须向观众讲述一个能吸引人的故事,而大屠杀这样的人间惨剧,如果正面描写,很难讲是吸引人还是折磨人。更何况剧情片并不是纪录片,如何才能找到准确的切入点才是此类影片能引起观众兴趣的关键。

所以《辛德勒的名单》能够成功,离不开影片中那位机智果敢的主人公。导演更没有忘记用好莱坞的那一套来包装电影:辛德勒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要拯救这么多犹太人的,他有自己的心路历程,这就大大增加了观众的代入感和影片的可信度。今年提名奥斯卡的《生死朗读》也是如此,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大屠杀,但从一个文盲的女看守员和一个男孩之间的纠葛从侧面反映了纳粹战争的罪恶。早期的《安妮日记》和《苏菲的选择》也是如此。

德国此类影片数量不少

60多年来,纳粹的残暴和大屠杀制造的恐怖一直是德国电影人关注的话题。据德国电影协会统计,这类题材的影片约占德国电影数量的30%。二战后,德国拍摄这类影片,主要是控诉希特勒第三帝国及排犹运动,很少直接关注大屠杀本身。就算这样,电影在具体拍摄时也显得小心翼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的大屠杀类电影逐渐增多,拍摄手法也更直接,一些纪录片尤其受到关注。

1994年,《辛德勒的名单》获7项奥斯卡大奖给德国电影人很大的启发。自此,德国掀起制作大屠杀类影片的高潮。他们以一个个新的角度开始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如带有女权色彩的《玫瑰大街》,描写一群有犹太丈夫的德国女人在柏林与第三帝国士兵对抗解救丈夫的故事;《施陶芬贝格》将德国人自己反对纳粹的英勇事迹搬上银幕;《真相》再现了一个充满了恻隐之心非常人道的纳粹医生的真实形象……加上纪录片,德国这类题材的电影每年多达数十部。

对于大屠杀类电影,德国著名文化人特罗曼教授认为,德国人显然对那段历史还不能释怀,德国电影界希望通过电影“让所有德国人在离开电影院时思考一些重大的问题”,为什么德国会发生这么可怕的事情?因此,现在的大屠杀类电影,悲情、控诉并不是第一位的,更多的是以人性的角度,还原历史的真实、人性的光辉。而且,这类影片的商业价值也很高,大多位居德国电影上座率排名前10名。

中国为何少有这类电影

相比之下,有关纪录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实在太少。《拉贝日记》的导演加伦贝格在接受德国《明星》周刊采访时说,好几次他几乎要放弃这部电影的拍摄。但他在南京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当年13岁,与其他许多人逃进了一个拉贝的花园,才得以存活。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最大限度地反映真实历史”。他认为,中国人自己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深入了解,却很少想到要以电影的方式告诉后人,告诉世界。这也是中国的大屠杀类电影远远走在了犹太人大屠杀类电影后面的原因。

2004年,美国华人张纯如因为研究南京大屠杀承受不了巨大压力而自杀。她生前最遗憾的就是南京大屠杀很少被搬上银幕。如今,两部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影片陆续面世,也许可以告慰这位敢于直面黑暗历史的女作家的在天之灵吧。▲

猜你喜欢
拉贝辛德勒大屠杀
阿司匹林、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子痫前期患者进行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的治疗效果观察
忆拉贝
容光焕发
中国的“辛德勒”
反思?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