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防艾信息传播与效果研究

2009-04-24 09:51宋向东
江淮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传播策略校园网

宋 蓓 常 松 宋向东 王 慧

摘要:校园网作为网络的一种类型,具有网络普遍应有的特点,利用校园网进行防艾信息传播,青少年易于接受。研究表明,利用校园网进行防艾信息传播是可行和有效的,值得在高校中采用和大力推广。为了提高校园网防艾信息的传播效果,必须选择最佳的组合方法,根据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在防艾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

关键词:校园网; 防艾信息; 传播效果; 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国务院防艾办数据显示,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其中,农民工和大学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艾滋病是一种人类可以通过自身行为改变而有效预防的疾病,运用健康传播手段广泛传播预防知识,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2008年9月,安徽省社科院和安徽省网宣办联合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校园网预防艾滋病宣传推进活动”。这是安徽省首次以校园为单位,以在校大学生为目标,通过校园网开展的预防艾滋病公益性宣传活动。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分析法等,以安徽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校园网络预防艾滋病宣传推进活动”为个案,深入研究校园网防艾信息传播的特点与效果。

1. “校园网预防艾滋病宣传推进活动”概述

“校园网络预防艾滋病宣传推进活动”项目是安徽省首次通过校园网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公益宣传活动。项目分两期进行,活动时间为2007年8月至12月、2008年3月至9月。项目组利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在青少年研究方面的智力资源和安徽省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的管理职能,选择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皖西学院两所高校,开展校园网络艾滋病宣传推进活动。通过在校园网络开设预防艾滋病专题栏目、专家在线咨询、开展校园网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奖竞赛、艾滋病知晓率问卷调查等活动,向青少年学生宣传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提供有关艾滋病咨询、监测、治疗等服务信息。通过一系列活动,力争使开展活动的学校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同时探索校园网络宣传推广预防艾滋病的干预模式。

2 . 校园网防艾信息传播的特点

2.1 复合性。目前,艾滋病作为一个议题正在成为健康传播的重要研究领域。健康传播具有复合性特点,包括四个层次,即自我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校园网作为网络的一种类型,具有网络普遍应有的特点,强化了健康传播的复合功能,利用校园网进行防艾信息传播,传播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2.2 易接受性。作为社会组织中重要一隅的高校,它的媒介环境相对特殊:青年学生生活在一个传统媒介比较稀缺的环境中,同时又拥有校园外的人群很少具有的免费上网的优势, 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超过6000万。校园网具有的自由性、隐匿性、开放性等特点,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所以他们会转而更多地依赖互联网这一媒体。利用校园网传播防艾信息,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青少年易于接受。

2.3 多媒体性。校园网具有多媒体传播优势,可以利用图片、文字、音视频等传播手段全面宣传防艾信息。如项目组在两所校园网上开辟了“校园红丝带”专题栏目,专题内容丰富,图、文、声、像并茂,多种传播方式并举,开设了“专家在线咨询”、“情系红丝带”、“认识艾滋”、“漫‘话艾滋”、“预防艾滋”、“政策法规”、“咨询检测”等栏目,向学生全面宣传防艾知识。

2.4 互动性。校园网传播也是一种传者和受者双向的互动式传播。如项目组在校园网上开设的“专家在线咨询”栏目,专家及时在线答复学生提出的有关防艾问题。由于校园网具有匿名性特点,因而学生在网络上与专家互动提问,就减少顾忌,如对于有关艾滋病的性传播问题,学生也可以大胆提问。

2.5 针对性。校园网的受众主是校园内的青年学生,目标人群集中,防艾信息传播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青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在心理上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特点: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才欲;自我意识逐步发展成熟;性意识也逐步发展成熟。校园网上的防艾信息更多的要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来传播。

2.6 科学性。防艾信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信息来源是专业机构,所传递的防艾知识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准确的医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如本次“校园网预防艾滋病宣传推进活动”的宣传信息由项目组采集和把关,来源是安徽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办公室。

3. 校园网防艾信息传播的效果

项目开展后期,开展防艾知识问卷调查,在皖西学院和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发放问卷共计800份,了解项目活动的宣传效果和学生防艾知识的知晓率,有针对性的进行推广方案的修正。同时设立对照组。随机抽取了两所没有进行校园网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的高校(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和三联学院),发放问卷共计800份,比较分析检验已开展项目学校的宣传效果。

3.1设立对照组,对艾滋病的常识的认知了解明显不同。

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开展活动的学校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未接受校园网防艾知识宣传教育的学生对艾滋病常识的认知是很不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83.57%。如对“蚊子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游泳池、浴缸会得艾滋病吗?”“性生活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吗?”“无偿献血会传播艾滋病吗?”等问题,对照组学生的知晓率明显偏低,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认识模糊,需在今后的宣传教育中予以正确引导。

3.2 通过项目的开展,增强大学生防艾教育需求。

对“你认为有无必要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教育?”这个问题,在已开展项目活动的学校,有93.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仅有4.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有2.4%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而对照组有73.9%学生的认为“有必要”,有9.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还有16.9%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增强了大学生防艾教育需求。

3.3大学生对艾滋病人的态度行为发生改变。

由于对艾滋病预防常识的缺乏,高校一些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态度。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已开展活动学校有53.9%的学生认为 “对艾滋病的病人应关心、同情”,还有38.7%的学生 “愿意帮助艾滋病的感染者”;而对照组这两项选择的比例分别是40.1%和28.4%,持“应对艾滋病的病人进行隔离”和“对艾滋病的感染者具有恐惧感”观点的学生比例均高于已开展活动学校。通过项目的开展,大学生对艾滋病人的态度行为发生显著改变。

3.4 学校领导、老师观念改变,受益人群范围扩大。

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一度遇到阻力,主要是部分学校领导和老师存在思想观念上的认识差异。通过项目的开展,学校领导、老师转变了观念,项目验收座谈会上,学校领导、老师均认为项目组在校园网上宣传防艾知识很及时也很必要,有些老师还积极要求争当防艾知识宣传志愿者,有条件时愿意走进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之间,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把关爱带给他们。另外本次项目活动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随着报纸、电视等媒体对项目活动的二次传播,受益人群扩大到校园外的受众人群。

从项目开展的宣传效果来看,校园网防艾信息传播是可行和有效的,值得在高校中采用和大力推广。但在项目活动开展前后,也存在着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4. 影响校园网防艾信息传播效果的因素

4.1传播环境的因素。艾滋病是目前尚不能治愈的疾病,许多人对艾滋病谈之色变,甚至对防艾宣传产生误解。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一些学校领导存在思想顾虑,在项目初期,有的学校把防艾专题挂在校园网非常隐蔽的位置,专题点击率不高。后期通过积极沟通,使项目顺利进行,防艾专题放在校园网首页面上较突出的位置,点击率随之上升。因此,领导观念是影响校园网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4.2 传播者的因素。项目组在与学校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管理校园网信息的人员大多是网络技术人员,校园内部缺乏懂得艾滋病健康知识的专门人才,不能提供更多的在线服务,不能满足学生网民的防艾教育需求。

4.3 传播时间的因素。尽管我国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往往集中在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期间,知识宣传的普遍性严重不足,持续性不够,限制了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整体认识的提高。目前,校园网的内容大多是教育科研、师资介绍、校园文化、就业指导等长期挂在页面上,很少有涉及健康教育的,更少有涉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本次项目活动结束后,两所学校均把防艾专题撤了下来,对艾滋病知识宣传的持续性不够。

4.4 受众的因素。受众是防艾信息传播的积极因素。问卷调查显示,在已开展项目活动的学校,有93.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教育”,而对照组也有73.9%学生认为“有必要”。由此可见,无论在未开展学校还是已开展教育活动学校,青少年防艾教育需求强烈。

4.5传播信息的因素。本次校园网防艾专题分“专家在线咨询”、“情系红丝带”、“认识艾滋”、“漫‘话艾滋”等栏目。其中“专家在线咨询”是互动性强的栏目,“情系红丝带”是新闻性栏目,“认识艾滋”是常识性栏目,“漫‘话艾滋”全部采用漫画形式的常识性栏目。从专题的点击率情况看,互动性强的“专家在线咨询”栏目最受学生的欢迎。

5.提高校园网防艾信息传播效果的策略与方法

为了提高校园网防艾信息的传播效果,必须选择最佳的组合方法,根据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在防艾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即主要从传播者所应具有的素质,防艾信息的选择制作,所处环境的协调等方面作相应努力。

5.1以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校园网的意义。高校领导要积极转变观念,增强健康传播意识,要依靠“网”上资源优势,把“互联网”作为防艾宣传教育的信息库、宣传站,向大学生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高校应坚持积极主动的原则,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做好校园网的管理,开展学生上网的技术咨询和教育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知、信、行水平。

5.2培训专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人才。学校要在师生中培养一批既懂网络技术又懂得艾滋病知识的复合型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人才。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者者要树立良好的传播形象,做好防艾信息传播的把关人,不断学习防艾健康教育知识,加强网络防艾信息的管理,加强对防艾健康信息的研究,及时传播防艾健康教育信息,不断满足青少年的防艾教育需求。

5.3 在校园网上开展防艾教育要与性健康教育相结合。校园网的受众是青少年,校园网上的防艾信息更多的应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他们的需求来传播。本次项目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接受态度的占到76.4%,其中,有10.6% 的学生认为“只要相爱就可以,不管以后是否结婚”,有52%的学生认为“双方自愿就可以”,还有13.8% 的学生认为“只要以后结婚就可以”;仅有23.6% 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 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通过性传播的比例迅速增加,调查问卷显示,接近60%的大学生对此认识模糊。因此,在校园网上开展防艾教育要与性健康教育相结合。

5.4 要在校园网上保持防艾宣传的持续性。校园网具有海量信息传播的特点,在校园网上开辟防艾栏目不受版面限制,应在校园网上保持防艾知识宣传的持续性。防艾栏目应经常更新防艾健康教育知识,要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如flash动画、游戏等形式进行传播。同时增强互动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5.5 “网上网下”结合保持防艾宣传的普遍性。当代青少年在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两种环境中成长,他们以尚未成熟的价值取向对虚拟世界的内容做出选择,进而向现实环境衍化。要采用“网上网下”结合的方式,在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中双管齐下增强防艾宣传效果。如组织学生成立艾滋病志愿者协会、定期开展专家讲座、与网络宣传结合开展防艾知识竞赛活动等等,帮助青年学生学习和掌握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防艾宣传活动。

参考文献:

[1]蒋良富,曾庆怀,罗群英. 高校校园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区域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2).

[2]林俊.信息时代突发卫生事件健康传播的特征及其对策研究[C].北京:首届中国健康传播会议论文集,2006-10.

[3]刘智勇,李孜.流动人口的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及健康传播[C].北京:首届中国健康传播会议论文集,2006-10.

[4]孙洁.用健康传播学的理论传播健康[D].河北: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5]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方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2(3).

(责任编辑 焦德武)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传播策略校园网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