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

2009-04-26 05:29刘明远
江苏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学段师资队伍

刘明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温总理代表国务院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明确具体地指出。

的确,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也是切实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我国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十五”以来。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程度总体上还不适应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农村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水平偏低、年龄老化等问题仍然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在城乡、区域、校际以及学科、学段、待遇福利等方面不均衡、不协调、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师德建设还有诸多薄弱环节,师德规范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师德培育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教师资格制度很不完善,师范生的生源保障和新教师补充机制尚待建立;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落实,等等。

要实现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小学师资队伍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以下三项基本条件:一是足够的经费投入,二是战略规划和政策设计,三是适合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安排。三者不可或缺!

俗话说,重视不重视,就看投入不投入。在教育界同样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本的新理念,确立人才(师资)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教师资源优先开发、教师结构优先调整、教师发展优先规划、人才投入优先保障。2006年至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为大力开展教师教育与培训工作,三年省级财政每年专项投入均超过1个亿。如果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撑,师资队伍建设必将举步维艰,甚至是难以为继。

投入解决了,战略规划和政策设计必须紧紧跟上,相互匹配。其实,“十五”以来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并非近两年才凸现。而是长年累积、渐成顽疾。要解决这些相当棘手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加大战略规划、政策设计的工作强度和推进速度。譬如师范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问题,可以考虑调整师范生招生和培养政策,变“放羊式”为“订单式”,变“交费生”为“免费生、定向生”。即以县级人民政府为单位,依据每年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和事业发展情况,向省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申报师范类学生需求总数及具体的学段、学科教师数,按需培养、定向培养、免费培养,切实解决师范生“入口”与“出口”的相互衔接。变考录为招聘,变自主择业为择优安排。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配置不能放任市场,市场不是万能的,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作为国家的事业和政府公共财政的责任。犹如国防和外交事业一样。“如果完全听任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教师供求关系和教师资源配置,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将是一场灾难。”

当然,最终要解决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必须依靠相应的制度安排。在制度安排的时间表上,最为紧迫也最为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应是:建议尽快修订《教师法》,明确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为国家教育公务员,建立义务教育教师教育公务员制度;尽早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培训经费单列制度,按教师年工资总额的2.5%纳入每年的各级财政预算,并建立结合物价变化和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动态上调机制。应该相信,随着诸如此类法律法规等制度安排的落实,城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鸿沟、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的倒挂、农村教师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的提升、教师的学段与学科结构、年龄与职称结构等诸多问题,必将迎刃而解。至少大为缓解。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学段师资队伍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