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09-04-26 03:32朱军年
教师·下 2009年3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情境

朱军年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意识,使学生经历数学“再创造”过程,搭建创新平台,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针对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

关键词:创新;情境;实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创造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创新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数学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是形成了学习的驱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的,教学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使教学情境、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矛盾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年、月、日”时,课始,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玲今年12岁,只过了3个生日,为什么呢?”学生一下争论开了,各种意见都有。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情况下,我出示了课题“年、月、日”,并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为什么了。通过创设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探求过程。又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2002年世界足球杯赛的片段。整个体育场人声鼎沸,解说员韩乔生介绍着比赛场上的情况:“亲爱的观众朋友们,现在为你转播的是中国队与韩国队的比赛……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录像停了,学生意犹未尽……我问:“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法?”略沉思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中国队能赢吗?”“哪个队先进球?”“哪个队先发球?”……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肯定,问“你们猜哪个队先发球?”“怎样决定谁先发球?”学生议论纷纷,看法不尽相同,几个男同学说“抛硬币决定谁先发球”,一部分学生面露疑惑,矛盾的焦点“这样公平吗?”提出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欲望高涨起来了。我板书了课题:统计与可能性。并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怎样决定谁先发球以及这样做的原因了。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创新意识。

二、使学生经历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正如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时,我采用如下过程:让学生拿出梯形学具来,自己想办法求它的面积。我看到学生有的量边的长度,有的画方格,有的用剪拼的办法,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初步发现梯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上下底和高有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梯形面积大小与它的上下底和高之间的关系,得出:不论是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还是三角形,它们的面积都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高÷2,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搭建创新平台,发展创新能力

1.组织合作、探索交流,促进有效互动,培养协作创新精神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师生间、生生间、小组与小组间、小组与个人间的交流讨论,形成多元网络式的互动。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第九册数学广角——身份证编码时,学生通过搜集不同行政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公民的身份证编码,经过各小组成员共同对比、研究、争论、分析,归纳出了我国公民身份证编码的规则和所包含的基本信息,不同的研究小组之间形成多向而丰富的交流,合作、探索、质疑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喜悦。

2.加强开放题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数学开放题教学,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为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所以在教学中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如在学了“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后,出了这样一道题:“用0、0、1、2、3这五个数字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五位数:①所有的0都不读;②读一个0;③读两个0。”学生有很多想法,笔者对学生提供的答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思路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为什么这些答案都合理?这样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他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通过一题多变、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目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型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四、加强动手实践,提升创新水平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与生活中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是学习数学过程中一个积极的过程,通过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使用现代技术等手段去主动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利息”时,我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去获取“利息”的有关知识。课上汇报时,有的学生是通过到银行调查获得;有的是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有的是在网上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各种不同方法,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打破了课堂学习的局限性,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学生因为经历了不同的探究过程,获得了独特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通过共享,又使资源进一步丰富。对于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实践中,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如写数学日记、制作数学学具、撰写数学小论文、调查商品价格、设计校园绿化图等。

总之,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过程,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精神,将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戴再平.小学数学开放题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王景英,李天鹰.小学生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