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体育教师的语言修养

2009-04-26 03:32黄国彬
教师·下 2009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重要性

黄国彬

摘要:语言修养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折射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然而很多体育老师常常会认为良好的语言修养基本上是语文老师的事,跟体育老师沾不上边。其实不然,要想真正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把体育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乐园”,体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体育教师;语言修养;重要性

一、声音洪亮,准确规范

体育课堂有其特殊性,它往往设在室外,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到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在体育教学中做重复练习时,洪亮的声音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振奋精神。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提高声音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控制教学场面,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规范、准确。一方面要发音准确。另一方面,要做到语言准确、清晰、规范,要求选词用语注重概念的确定性,不能使用表意含糊、模棱两可甚至讹误疏缺的语言,切忌出现将“跨栏”说成“跳栏”,将蹬距式起跑口令“各就位”喊成“各就各位”等不准确的说法,否则,将会贻笑大方,且让学生无所适从,不辨是非。

二、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教师对教学内容、动作要领的准确讲述是学生理解、掌握技术要领的关键。体育技术动作往往是由一个或多个技术动作组成,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讲述技巧和能力。那种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言之有理、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讲述,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理解。

三、形象生动,富有感情

体育教师要想改变人们印象中“五大三粗的山东大汉”的形象,必须在语言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情上下功夫。首先,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准确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而不能用一些生活用语来代替。如果在课堂上满是拉家常的“大白话”,势必在某种程度上削弱教学语言的庄重性。其次,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讲解也会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第三,教学中教师一个恰当的比喻往往能解开多个孤立的表象,建立起恰当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借助联想进而深入理解技术动作原理。此外,教师富有情感的鼓励、关心的话语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自信心等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语言简练,巧用口诀

体育教学原则之一是“精讲多练”。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需要把握情感基调,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如进行欢快的游戏,宜用叠词、短语、儿歌、儿化韵等,给学生以轻松、活泼之感,从而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教师言简意赅、突出重点的概括性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点上,短小精悍、押韵顺口的体育口诀大有用处,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牢、用得上,这样教师的讲解自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姿态语言,笛音准确

体育教学有其特点,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特别是第一次亮相,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心理定势”,而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个体魄强壮、体形匀称、姿势正确、动作优美、精力充沛、着装整洁的体育教师,会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由衷的敬佩和赞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其本身就是一种身体语言,它与有声语言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再经过自身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其次,教师还要注意正确地发布口令,使用口笛、声音有效地传达命令、引起注意、指挥节奏、调整运动强度、鼓励学习情绪。一般来讲,口令、口笛要做到声音洪亮清脆、短促有力,高低强弱泾渭分明,尤其是喊口令时还要富有激情,做到口令和口笛相互补充,合理使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用语文明,风趣幽默

文明、礼貌用语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它能协调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对待学生,体育教师应有平易近人的态度文明、礼貌用语,消除学生的畏惧感。

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总是生硬地说教,枯燥地讲解,再加上一副毫无表情的冷面孔,当然是不受欢迎的。教师如能经常在课堂上不失进机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肯定能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也能感受到语言美,如沐春风,如品香茗,学得愉快而有实效,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的追求。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谈体育教师训练观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监控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