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定位与传播方式转变

2009-04-27 10:42司景辉
新闻与写作 2009年4期
关键词:信报办报都市报

司景辉

信报由都市报转型为地铁报,从表面上看,这一转型是发行方式的转变,但从深层次剖析,这是一种业态的转变,是一种经营方式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产品定位的转变,经营模式的转变,办报方式的转变

在京城报业市场同质化竞争依然激烈的条件下,在网络传媒对传统纸媒冲击愈加激烈的条件下,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作为有着7年历史的都市报,于2007年11月27日实施了转型,成为京城独家地铁报。

信报由都市报转型为地铁报,最直观的表现,是由零售、订阅发行转为免费派发,由在城市广泛发行,转为仅在地铁站内早间上班时间发行。这种新的报纸品种,十几年前起源于欧洲,国内前几年在上海、广州面市,在京城还是首家。从表面上看,这一转型是发行方式的转变,但从深层次剖析,这是一种业态的转变,是一种经营方式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产品定位的转变,经营模式的转变,办报方式的转变。经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信报转型地铁报一年多以来,初步成功实现了业态转型、经营转型、办报转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就办报层面而言,信报转型地铁报是一次传播方式的巨大转变,是从传统的都市报办报及传播模式,向地铁报传播方式的转型。比较欣慰的是,这种转型得到了广大乘坐地铁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其中原因,虽有诸多操作和技术层面的创新和探索,但最主要的是理念层面的准确把握,即深刻认识“实现传播方式转变”这一关键点,统领整体报纸转型,打造新型报纸。就此,结合信报转型一年多来的实践,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转型——分众定位下的业态转变

信报在转型前的7年中,与诸多报纸一样,是综合性都市报。其业态特点,一是综合性,要求对新闻的全面覆盖,不仅要求地域覆盖(国内、国际),而且要求领域覆盖(行业、专业领域)。二是地域性,作为地方报纸,本地新闻要求充分、丰富。三是大容量,力求大事小情一报打尽,所谓“厚报时代”。

都市报发展到今天,其过去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最大冲击:一是网络媒体对受众的分流,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二是报业自身发展供需失衡,报纸众多、市场有限、同质严重、恶性竞争,生存和发展困难重重。因此,都市报面临调整资源配置、调整市场定位、调整发展方向的严峻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同样处在冲击中的信报,选择了重新定位、另择业态的生存和发展之路——从都市报转型为地铁报。

这一转型实现了报纸业态的转变:一是从“广众”转向“分众”。地铁报仅在地铁站内上班时间向上班族发行,发行地域明确集中,发行人群明确集中,从广众、大众转向分众。二是从“海量”转向“均量”。地铁报作为免费报纸,受成本制约,自然要从厚报变为薄报,信息量比都市报有所减少。三是从“大餐”转为“快餐”。由于地铁报的主体功能,是满足读者在乘车途中阅读的需要,又受成本制约,因而与都市报容量充分、门类齐全、工艺细致的“大餐”相比,主要突出简约、快速、实用的特点,如同快餐。

应当说,信报实现业态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合理性:一是在京城都市报市场过度密集、同质化竞争激烈、生存和发展受到制约的条件下,通过定位差异化、供给差异化、模式差异化,另辟蹊径、特色发展、突破同质,是合理和必然的选择。二是地铁报作为新型报纸业态方兴未艾,北京地铁又处于一个大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蓬勃时期,以青年、白领为主体地铁上班族既是地铁报的主体读者群,又是社会的动力人群,地铁报的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广阔。三是在网络媒体的作用日益扩大、乃至更多人仅从网络获取新闻资讯的现实状况下,传统信报“瘦身”、“减负”,顺应市场变化,转型“快餐”,有了新的市场切入点和新的发展平台。

所以,信报转型地铁报、实现业态的转型,既是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合理选择,又是适应媒体市场新变化、新格局、新趋势,寻求新发展、新突破的必然选择。

转型——传播模式的转变

信报转型地铁报是一种业态转变,这就必然要求传播方式随之变革,必然要求转变传统都市报的办报理念,寻求符合地铁报功能、符合地铁报阅读方式、适应地铁读者需求特点的新的传播方式和办报方法。从信报转型地铁报一年多来的探索实践看,我们初步实现了这种传播方式的转变:

1.定制传播

地铁报的定位及功能的确定,首先要依据地铁上班族的基本需求。早间阅读、班前阅读、行进阅读、网前阅读(上网之前),是这一读者群阅读地铁报的基本状态。要闻阅读、简捷阅读、重点阅读、轻松阅读,是读者主要内容需求和阅读方式需求。

因而,信报转型地铁报的基本定位,即着眼于这一特定读者群体的需求特点,确定了“天下、娱乐、生活”三大内容结构,以及“速读、实用、时尚”三大办报宗旨,即:以简捷的方式选取最重要、关注度最高的要闻和天下新闻;选取最贴近、实用的本地新闻和生活服务资讯供给读者;放大文娱、体育新闻带给读者轻松愉悦;以时尚的形式风格对位青年地铁上班族的情趣和偏好。

2.效益传播

地铁报作为免费派发的报纸业态,必然要求最高效率地配置资讯,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最高效率地让资源发挥效益。因而在传播方式上,与以往都市报相比有着很大的转变:

速读模式——地铁报基于版面规模有限和读者阅读时间有限的特性,有效和高效传播成为必然。因而,速读成为地铁报办报的核心理念之一,包括新闻资讯短小精悍、版面信息量丰富、标题简明扼要、版面结构规整清晰,等等。

重点至上——以效益传播为基本导向,地铁报舍弃了传统都市报的诸多功能诉求,只满足地铁上班族最核心的信息需求,从而压缩了版面规模,减少了新闻种类,减少了人员数量。此种传播与供给只保重点、舍去一般,与都市报的面面俱到形成强烈反差,是一种传播方式的显著变化。

机制转轨——以速读和重点为核心的效益型传播方式,必然要求在办报的体制机制上实施转轨,即构建效益型的采编运行模式和机制保证。信报转型地铁报一年多来,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初步实现了这种转变。包括:部门简化整合,报社编辑部只有两个采编部门建制(综合新闻、文体新闻);实行采编合一,减少环节,确保高效;简化管理层级,实行了部门主任领导下的主编、编辑负责制,主编与编辑一样承担版面编辑工作,一样定量计酬;实行一人多岗,同一部门内在常态下,采编人员一人多岗,担任多领域的采访及多版面的编辑工作。遇重大报道时,则打破部门分工,全员参与,共同完成。

3.个性传播

应当说,地铁报是具有渠道特色、分众特色的报纸。其传播方式的转变,需紧紧围绕报纸特点,不断强化自身个性与特色,从而最大程度地适应地铁上班族这一特定读者群体的需要。信报转型一年多来,在个性与特色传播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突出个性——导读与索引。速读天下,是地铁报的个性与特色之一。与其他都市报不同,地铁报强调以简约的方式提供重要必读资讯,受众简捷、快速阅读,满足早间对新闻的基本需求。因此,地铁报提供的必读新闻资讯,文字简短,版面信息量大,“新闻简报”的功能特别突出,构成了比较鲜明的个性。这一个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导读与索引”。导读,即在对诸多题材地铁报不可能全面、充分报道的情况下,报其要点,说其概貌,读者欲知详情,可从网络等其他容量充足的媒体充分获取。索引,即将新闻资讯规整、清晰地分类,便于读者阅读,也便于他们查找,为他们在其他媒体延伸阅读选其所需提供便利。

打造特色——娱乐与快乐。北京娱乐信报在转型地铁报之前的7年中,娱乐报道一直颇具特色并广具影响。转型之后,如何使传统优势与新定位有机结合,以延续信报的品牌优势,成为很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地铁报作为个性传播媒体,在整体定位强调个性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在内容个性上着力打造,形成亮点。依据这一思路,我们在地铁报的整体定位、结构设置上,特别突出了文娱报道的重要地位,版面配置充分,报道内容丰富,加强采编人员配备,全力打造“娱乐信报”。

强化服务——实用与贴近。生活服务,是地铁报的又一个性特色。在信报的功能定位中,服务生活是重要内容支柱之一。我们提出了“生活信报”的概念,用丰富的生活新闻和实用的生活资讯服务读者,使其构成了地铁报的个性特色之一。创刊之初,我们设计了“地铁部落”板块,集衣食住行等生活服务内容为一体,全面、细致服务读者。之后,我们在此基础上又相继推出了房产、人才、旅游、家居、汽车、消费等周刊、专刊,如今已形成8大生活周刊,使信报的生活特色得到更有力的加强。

塑造风格——时尚与跃动。地铁报的主体读者群是20多岁的上班族。我们在报纸的形式风格转型上,提出了“时尚与跃动”的概念,旨在用时尚、动感、欢快的版面编辑与版式设计风格,对位读者群的需求喜好,与他们整体思想、情感、审美状态合拍。

转型——办报观念的转变

都市报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新媒体越来越强势、市场空间被压缩等的现实情况下,面临着调整、资源重新配置的重大课题。信报转型地铁报,是京报集团实施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都市报毕竟是一种文化产品,是一种商品,其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遵守市场规则,用市场化的思维和方式经营。信报的转型正是市场运作的大手笔。尽管仅有一年多时间,尽管还有诸多困难、任重道远,但从信报的发展路径和运行状态上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不错的开局,更证明这一转型的正确与必要。

就办报而言,笔者最大的体会是,随着报纸的转型,办报观念的转变和重新定位,是新业态报纸能否赢得读者、赢得市场的关键。这一观念转变包括:

1.从面向宽众向面向分众转变:报纸功能侧重特定人群,特定年龄人群、特定职业人群、特定素质人群。

2.从共性同质向个性特色转变:以新的定位、新结构、新编排、新包装突破同质,走向特色。

3.从规模生产向集约生产转变:由大规模、大生产、多而全、拼总量,向适度规模、打特色、求效益转变。

4.从耐读向速读的转变:由过去的全、多、厚、长,转向精、少、薄、短。

5.从新闻纸向生活纸的转变:由全方位、大比重的新闻覆盖,转向突出生活、打造欢乐、侧重服务,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6.从稿件取胜向版面取胜的转变:从过去侧重新闻资讯的获取、拓展,向侧重对新闻资讯的精选、整理、有效传播转变。

7.从速度、深度向角度的转变:从侧重对新闻内容的及时独家发掘、追求耐读,向强化视角、强化贴近、强化亮点转变。

8.从静态办报向互动办报转变:通过内容的设置,搭建与读者的沟通平台,更多吸引读者参与,更充分与读者互动,延伸报纸影响。

信报转型地铁报仅一年多时间,在办报实践中虽然有一些经验和体会,但只是初步与粗浅的,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思考、实践、创新、改进、提高的空间还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抓住北京地铁大发展的大好机遇,将信报这张京城独家地铁报办得更好。

(作者为北京娱乐信报总编辑)

猜你喜欢
信报办报都市报
梁启超办报研究刍议
丹麦:“办报”帮流浪汉生存
浅析张东荪的文化观
梁振英给媒体发律师信引争议
喻华峰:《南方都市报》总经理二审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