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闻难点?

2009-04-27 10:42刘霆昭
新闻与写作 2009年4期
关键词:北京奥运退赛刘翔

刘霆昭

无论是北京“两会”,还是全国“两会”,一个重要内容和话题,就是如何总结北京奥运的经验,固化北京奥运的成果。在北京奥运中,中外媒体,尤其首都媒体及广大新闻从业者都有不俗的表现,也创造了许多难能可贵的经验,值得加以总结和固化,从而成为我们新闻传播领域的宝贵财富。笔者结合对北京奥运新闻传播的研究,尝试在这方面作出探索,并将其中部分成果供新闻界同仁共享,特别是为今后进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上海世博会等重大盛事的宣传报道提供借鉴。

在奥运会筹办及举办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出现一些我们不想见到、又可能给北京奥运带来负面影响的突发事件,有些媒体称之为北京奥运新闻传播中的“难点”。由于奥运新闻传播具有开放、透明的内在要求,对这些“难点”事件,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躲闪回避。但若处置不当,势必事与愿违。如果任歪曲真相的信息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传播,难免引起群众的猜测,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通过对以下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媒体对这些“难点”事件的应对是恰当的,成功的。

1.火炬传递受阻

奥运火炬海外传递一直受到全世界热爱奥运的人们的热切关注,中国也派出了庞大的奥运火炬传递随行采访团,沿途报道了奥运火炬受到世界各地人民欢迎的热烈场面。当火炬经过巴黎的时候遭遇了“藏独”狂徒的阻挠和破坏,引起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强烈愤慨。

“一图抵千言”, 在“藏独”阻挠海外火炬传递图片传播之后,受众认清了“藏独”的邪恶本质和狰狞面目,残奥会冠军金晶奋不顾身护火炬的壮举捍卫了中华民族和奥运旗帜的尊严,赢得了海内外各界特别是华人世界的赞扬。国内各媒体迅速刊发有关图片和文字报道,促进国际舆论出现有利于我们的大转折,为正义战胜邪恶立下了汗马功劳。

2.韩国媒体偷拍泄密

2008年7月29日,韩国SBS电视台公开播放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彩排的一些细节,视频时长两分零九秒,韩国SBS电视台主持人还针对这段录像的细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点评。事实上,彩排只邀请了极少数媒体参加,而所有参加媒体在事前都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保密协议。

毫无疑问,这种严重违反新闻职业道德和奥林匹克精神的行为引起了国际奥委会、中国奥委会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强烈抗议,并招致全球舆论的一致谴责。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2008年8月1日在头版头条以《韩媒体曝光奥运开幕式细节惹众怒》为通栏题,转发了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国外著名媒体对韩国电视台SBS记者的做法的痛斥。我国及我国新闻界对此则没有做出过分激烈的反应,表现出严肃、冷静、大度、自信的姿态,仅于7月30日在例行的中国外交部记者招待会上,由发言人刘建超对SBS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并用了对此“感到失望”的词语。新华社发布的消息标题也是《北京奥组委官员对韩国媒体公开开幕式彩排片段“感到失望”》,表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风范。我方的宽容大度反倒使韩国电视台感到十分尴尬,连忙正式向北京奥组委道歉。参考消息8月1日以《SBS正式向北京奥组委道歉》为题,转发了中央社、凤凰网等媒体的相关报道。同日,人民日报主办的环球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韩电视台为偷拍道歉》为题,刊发该报驻韩特约记者的专稿,对此事做出了极为有利于中国的了结。

3.刘翔临场退赛

2008年8月18日,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第一轮比赛刚开始,刘翔由于伤势复发退出比赛。当大会广播宣布刘翔退赛时,能容纳九万名观众的国家体育场爆发出了嘘声,有过半数观众当场离席。由于这件事情的突发性和当事人本身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事件发生后各界褒贬不一,媒体的报道、评述成为受众翘首以待的新闻内容。

在刘翔临场退赛事件后,相关部门迅速就刘翔退赛召开了新闻发布会,CCTV网络中国新闻栏目第一时间制作了刘翔退赛全过程专栏,从教练接受专访、飞人折翼“鸟巢”、教练泪洒记者会、退赛震惊世界四个方面向受众尤其是中国受众提供了刘翔临场退赛的全部信息。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也及时向受众报道了刘翔退赛的原因及苦衷,以期得到社会各界的谅解。

据了解,对运动员临场退赛,有关部门尚无明确规章,但就此事而言,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及时以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受众准确、完整地披露全部相关信息,避免引起更多非议;②教练员要主动承担向公众公布运动员全部实情的责任,不能用“不清楚”等不负责任的模糊语言;③及时向公众传达运动员退赛之后的新征程,同时向运动员转达来自各界的关爱信息,避免运动员因无法承受压力而受更大刺激,酿成极端事件。同时,也使受众知晓该事件的善后及有关该运动员前途的情况,以解开心结,获得知情后的心理平衡。

从新闻传播角度来说,由刘翔退赛事件说明,要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尤其是有关热点人物、热点事件之类信息。不可以自作聪明、瞒天过海,倘若用设套、作局之类的小动作遮遮掩掩,欺瞒受众,一旦被识破,将不可收拾。

4.妙可假唱风波

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林妙可以其童真可爱的形象和完美的演唱征服了亿万观众,引起媒体跟踪报道,迅速成为耀眼童星,并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封面。

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事后播出的一段音频采访中,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透露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奥运会开幕式中林妙可的声音是另一位叫杨沛宜的小姑娘的,而在相关演出信息中并未说明。陈其钢解释:杨沛宜小朋友落选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对外形象,是“为了国家利益”。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通过新闻传播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争议,执导开幕式的张艺谋等也因此遭受强烈批评,同时有一些受众认为这种做法可以理解。

媒体对林妙可假唱事件的关注影响到了中国演艺业。广电总局明确作出了否定假唱的相关规定。之后,新华社2009年1月20日发表《春晚别把真的搞得跟假的似的》报道中确认“央视的春晚拒绝假唱”。新闻晨报2009年1月20日报道《林妙可试唱央视春晚彩排后无缘央视春晚》。各电视台晚会也陆续发出了“拒绝假唱”的声音。由此可见,主管部门和媒体对林妙可的假唱事件,事实上已作了明确的评判。

笔者认为,林妙可假唱事件风波,反映的实质是社会公认的诚信准则及新闻传播真实性原则与艺术家为追求完美而进行艺术创作之间的冲突。我们今后在举行包括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晚会等重大庆祝活动时,还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处理为妥?确实值得进一步研究。

由此可见,媒体面对新闻难点的上策是:从容应对,妥善化解。

(作者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和北京市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高级记者、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北京奥运退赛刘翔
马拉松允许退赛的背景及影响探究
从北京奥运走来联想IdeapadY530长期评测
新闻浮世绘
刘翔复出前景不乐观
北京奥运吉祥物象征解析
我为刘翔唱支歌
收藏完整性决定价值
“北京奥运金”铸奥运
我为刘翔唱支歌
韩晓鹏——我是冰雪上的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