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家的写作艺术分析影视形象

2009-04-27 10:03张秋爽
电影文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幽默吐温亨利

张秋爽

[摘要]马克·吐温和欧·亨利这两位著名作家均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也被广泛地搬上电影屏幕。电影中幽默滑稽的人物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两位作家出身于普通市民,毕生与人民站在一起,揭露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丑恶。通过对这两位大师在写作背景、写作主体和写作手法的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对他们的文学作品进行多层次立体武的解读,加深对两位作家的文学成就的认识和学习。

[关键词]马克·吐温。欧·亨利。现实主义;幽默

马克·吐温与欧·亨利均是美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用幽默的笔触,或犀利或含蓄的语言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深刻的揭露,展现美国当时的社会百态,其很多作品脍炙人口,作品中很多代表人物通过电影屏幕或小说为中国读者所熟悉。但两位文学巨匠在写作的背景,写作主题,写作手法上还是有很多的不同,通过本文的这些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两位文学巨人的艺术成就,同时更好地帮助我们欣赏影视艺术。

一、写作背景的比较

马克·吐温创作的年代是19世纪初,美国资产阶级刚刚兴起,技术的发展和革命的兴起带来广泛的社会变革,一个生气勃勃有竞争的时代已经开始,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起着飞速的变化,南方正在经历着痛苦而重要的变革,北方也因为南北战争的结束开始了新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价值取向。昔日的西北领土现在成为“中部边界”,不久又将成为全国的农业和工业的心脏。文学在美国如同在整个西方世界一样,人们更加注重现实,而不是那么注重泛泛的思想。地区主义和现实主义代替了想象和理想主义,小说超过戏剧和诗歌成为文学艺术最受欢迎和最有用的形式。废奴小说和乡土小说为小说的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作了准备。现实主义的真正开始是威廉豪威尔斯和马克·吐温的创作。在他的创作中,他无限接近他所描绘的生活,热爱历史最微小的细节,成为他所处的时代与国家的人民天才。

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乡村的贫穷律师家庭。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所学徒,当过送报人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尤其是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对他以后的创作影响很大。

到欧·亨利创作的年代,美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开疆拓土的豪情不再那么能让人明显地感受到,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底层人们的生活更为贫苦,欧·亨利本人也是一生困顿,直到最后十年才在纽约定居。他平时所接触的多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便把自己放在广大民众之中,以此作为描写对象,揭示出令人憎恨的社会实质。为人们认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提供了生动而准确的资料。有人把欧·亨利的小说看做是美国生活的一部幽默百科全书。

二、写作主题的比较

马克·吐温的创作主题更为广阔一些,涉及美国资产阶级的选举,资产阶级的新闻界,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反对蓄奴制和种族歧视,以及晚期的反帝创作主题等。

1短篇小说反映的主题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在其讽刺小品和短篇小说中揭露和讽刺了美国资产阶级社会的某些方面:如在《坏孩子的故事》和《好孩子的故事》中讽刺了宗教教育对青少年的毒害;揭露资产阶级新闻界的钩心斗角和浅薄无知的《田纳西的新闻界》和《我怎样编辑农业报》;揭露资产阶级选举的《竞选州长》,描写了资产阶级政客在竞选中所做的肮脏勾当,指出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选举根本不是“人民自由意志的体现”,而是对人民的欺骗。

反对种族歧视是马克·吐温重要的一个创作主题。《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揭露“人人平等”的美国对华工的迫害。这个天真老实的中国人听说美国是“人间天堂”,“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因此寄予很大的希望到美国去。但是,他一上岸就遭警察脚踢棍打,行李被没收。他身无分文,外出找工作,又被警察抓走,没钱贿赂,只好任人投入监狱。这就是美国所谓的自由。

金钱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以及“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品质:这是他在短篇小说中的又一个主题,我们可以在《百万英镑》中读到:一个漂泊异乡的穷光蛋,由于偶尔得到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居然在一个月之内成为轰动垒伦敦的名人,财产、地位、爱情统统向他袭来。他的喜剧性遭遇可以说是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个绝妙讽刺。

2长篇小说反映的一些主题

60年代后,马克·吐温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罪恶:这是他长篇小说的另一主题。反映这一主题的作品有《王子与贫儿》等。

3反对蓄奴制的主题

在80年代,蓄奴制虽已被消灭,但是黑人受奴役和受歧视的社会地位并未改变,马克·吐温在塑造黑人形象方面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如1884年发表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吉姆,他是一个有“一副无私好心肠”的黑人奴隶,他逃亡途中百般照顾哈克,同时向往自由,勇敢坚强,忠诚无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欧·亨利在大概十年的时间内创作了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他曾以骗子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但是欧·亨利的作品并没有从阶级和阶级矛盾的高度去分析和解剖社会现象,而是往往停留干对个别人物的命运描写,因而缺乏深度。其中描写小人物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但二者在主题的挖掘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吐温毕竟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或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罪恶从而美化了资产阶级民主,或追求“不分种族和肤色”的民主和自由。如在《哈克贝恩历险记》中,黑奴吉姆最后还是靠女主人的好心恩赐才获得了自由,说明马克·吐温只能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来幻想自由和平等。

三、写作手法的比较

幽默的写作手法是二人非常明显的共同的特点。马克·吐温创作的初期,正值美国的“幽默文学”非常繁荣的时期,当时的美国结束了内战,开始进行着新的开辟疆土的事业,生活的竞争性很强,欺诈的事件屡见不鲜。人们用幽默进行讥讽和嘲笑。

而欧·亨利作品中的幽默则属于“含泪的笑”。他的作品中不乏对丑恶现象的辛辣讽刺,会使读者产生抑制不住的笑声。但笑声之后是什么呢?《警察和赞美诗》中苏比为了让警方把自己投入监狱而做的一系列滑稽可笑的行动和可悲的结局会使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用幽默的笔调,饱含着同情心来描写小人物的生活的。

二者在运用幽默手法的同时,均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这种夸张不仅体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情节的设计上。如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中的党派相争和对候选人的迫害充满了夸张的情节,候选人从一个正派人变成了小偷、盗尸犯、酒疯子等。在欧·亨利的小说中,也有好多类似的夸张。苏比为了去岛上做3个月的牢,耍流氓、砸玻璃、偷雨伞,这一系列似乎狂乱的行为只是为了坐牢好度过寒冬。这样的情节虽然夸张,却也合乎情理,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总之,马克·吐温与欧·亨利均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出身于普通市民,毕生与人民站在一起,揭露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丑恶。通过对这两位文学大师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对他们的文学作品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解读,加深对两位作家的文学成就的认识和学习。

猜你喜欢
幽默吐温亨利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找找看
马克·吐温的孩童时代
《败仗秘史》与马克·吐温的反战诉求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