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涵阳 不言而教

2009-04-28 07:48戴峙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特色理念

戴峙宁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才,和谐的人才离不开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必须孕育在和谐的学校文化之中。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尊重生和谐,和谐促发展”的办学思想,即以尊重理念为指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

我校“尊重、和谐、发展”办学思想的提出,是为打造“和谐校园文化”作铺垫。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以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特质,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的精神体现,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合力。

1.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说:“人取法于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然。还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无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意思是说,最大的声响反而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它的形状;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够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无言的教诲、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孔子又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是说,苍天在上,并没有讲什么,四季依旧轮换进行,万物依旧生长。苍天还需要说话吗?强调无言而孕育万物。强调一种“势”,强调“势”的润育能量。雄起叠嶂的山峦,涵养着清澈甜美的清泉,沐浴着柔媚的阳光,山水涵阳,这样的地方才大树参天,藤萝蔓生,花团锦簇,虎啸猿啼,莺歌燕舞。好的教育也应该运生一种“势”,营造一种气候,创设一种环境,确立一种关系,确定一个理念,打造一种精神……这就是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山水涵阳促万物茁生的一种环境、一种气候、一种势。它是各种教育要素和谐的相互关系长期的积淀。符合教育规律的理念是科学的,它能生发出理想的、有特色的、促进学生自由充分成长的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这种文化;和谐教育就是“不言而教”的教育。

2.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

学校是最美丽的世界,校园之美在于特色、在于和谐。一所学校应该以学校之美养学生之情,以教师之行育学生之性,以科学之理明学生之心。这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文化。被广泛认同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在一种理念统领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应该有浓厚的教学氛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科学的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硬件设施水平,等等。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早已为人们所重视,众多名校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特色,学校才有活力;学校间有特色差别,教育才有活力,而校园文化的积淀就能形成学校特色。不同的校园文化,必然形成不同的学校特色。每个学校都在谋求发展,而从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入手,促进学校发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策略。

3.寻找和谐校园文化的源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些方面已显露出疲软的态势,像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运用不够人本化,容易造成教职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抵触;有些教师把制度作为工作的标准,而不是底线;育人活动渗透和谐内容不够;对学生的天性、个性发展考虑不够;校本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对待学生个性发展,不能很好地对待学生的选择权,不能客观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够和谐,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教师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校园环境与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不够和谐,育人的效果差;我校生员也较复杂,有50%本地学生,有近4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10%是北京市第二福利院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肢残或智残,相互间缺乏应有的尊重。因此,如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地发展,并向更高层次跃升,已成为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弄清一件事之前必须弄清其源,每一种文化都有其源头,而和谐校园文化的源更是我要探讨的。尊重是和谐的根源:尊重,可以生成人与人的和谐;尊重,可以生成人与社会的和谐;尊重,可以生成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德经》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意思是说,人乃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那就是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这里就透着人对自然的尊重。

学校是一个集体,也是一个小社会。教师首先要考虑对学校的责任和贡献,但学校也必须尊重教师,尽量满足教师本性需要。每个学生都是学校这个小社会的一份子,学生对班集体、对学校要有责任和贡献,同样学校和班集体对学生也要满足本性的需要,学校的教育不能使孩子违背自己的本性。教育必须要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让学生要有个性,有彰显个性的欲望、有创造的欲望、有知识和能力,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尊重生和谐,和谐促发展

在“尊重、和谐、发展”理念提出后,如何实践便是更为重要的。我认为,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刚性制度 ,柔性管理

首先,制度就是刚性的,一所学校要有健全的制度。制度是告诉学校里的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是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办学目标的基本保证。通过学习,要让师生懂得制度是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是底线,师生应远离底线,追求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高标处世,低调做人。其次,制度中体现“尊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是我校特色发展的保证。特别是在内容的设定上,体现了学校教育元素的相互尊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本。最后,要在理解制度的内涵和精神的情况下去执行。制度就是让人“规矩”的,是让人遵守的,但人不尊重、不遵守,它就是一堆文字;尊重了、遵守了,它才体现出价值。制度执行的关键和诀窍在于能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折中调和,硬了,就会有激变的时候;软了,就失去了制度的价值。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权变,体现对人的尊重,体现人文关照。这姑且称为“情治”。与制度的刚性相比,管理的灵活性显得更加重要。

2.人人有自尊 ,相互要尊重

我们本着“以尊重育尊重”的原则,要求干部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关爱,以此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同时,我们以人为纽带,以学校为支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授课,让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建立起更广泛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尊重的理念影响到每个人,指导每个人的言行,最终让尊重植根学生心中,并指导自己的言行,以教育者的尊重培育受教育者的尊重。

3.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种教法

每个学生都不同。孔子说因材施教,所谓因材就是强调每个学生的不同,有多少不同的孩子就有多少不同教法,真的这样做了,在教学上,就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如我校的分层教学,就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 。尊重生命独特性的教学,可以使得我们避免做“最愚蠢的事情”。我们的老师因懂得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课堂教学中不会用同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特别善待处于弱势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4.为孩子挖掘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如果按多元智能论来说,把每个学生突出的一种智能发展作为生长点的话,那么每个学生的生长点是不同的,而每个学生的生长点是可开发的。所以,我们就要用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促成学生的生长点。我们的做法是,创造“洼地效应”,(引进师资、承办活动等)资源共享,校内外结合;创设校本课程(如跳绳、学学华尔兹、动手做、种植与科学、绿色小卫士),完善自主课程体系,这样做也保证了我校特色发展。

5.让尊重成为德育内容的基本点

首先,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尊重,尊重的内容是什么,让尊重植根于学生心中。其次,用“尊重”理念作指导,积淀和谐的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班级文化这个支点。最后,我们强调的是创设“天人合一”的校园环境,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我校的建设和布置自然,适合学生生活、学习,更突出教育功能。体现了学校是有思想的地方,思想的独树与学校物质环境应一致。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尊重。师生都明白,学校是我生活学习的地方,要保护这个地方所有设施,节约这里的能源。我破坏了这个地方的美,这里也就抛弃了我的美,我也不能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山水涵阳,不言而教”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让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让你身边的人被感染、被陶冶。就像水流,静静地流淌却滋润着大地;就如太阳,光芒普照且温暖着人的心灵。我们做教育亦能如此。□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第二小学)

编辑 朱桂英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特色理念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医的特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