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2009-04-28 09:06祁丽萍
商情 2009年45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语文教学小学

祁丽萍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五要”、“五忌”。

一、善于设疑,忌直接灌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善于设疑,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善于设疑,可以说是优秀语文课的共同点。

二、形式多样,忌刻板单调

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

三、面向全体,忌冷热不均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是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表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可是,有的教师上课,翻来覆去总是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参与讨论问题,起来发言的学生仅仅几个人,很多情况下还是重复发言。

四、点面结合,忌泛泛而过

我们强调开展学生活动要面向全体,并不是说搞什么活动都是“大轰隆”:一起读、一起答、一起背……实践证明,过多地搞学生集体活动,只有“面”,没有“点”,效果往往不理想。应该做到点面结合,多搞一些学生的个别活动。搞学生的个别活动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为教师进行分层次教学提供依据。第三,多搞学生的个别活动,有助于抓好知识和能力的落实,防止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

五、积极评价,忌求全责备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先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时说,他从小智力平平,生性顽皮,不爱学习,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已创下了三次留级的“记录”,老师送给他的评价是“聪明面孔笨肚肠”。自卑的阴影一度笼罩着他,使他完全丧失了进步的信心。但五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这位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给钱梦龙布置了一项任务:在每次学新课前,把课文里的生字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一个长期被同学看不起的“老留级生”,居然还能承担如此光荣的任务,自然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由于爱语文老师,也爱上了语文课,从此开始了人生的转折。看来,教师的期待和欣赏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总之,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做好具体工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把学生能否“乐学、会学、学会”作为评价一堂课最主要的标准,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求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语文教学小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