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小学习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2009-04-29 04:37庄志全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习作儿童情境

庄志全

有许多语文老师都在抱怨作文教学难,学生埋怨习作难。这是因为我们的习作教学往往只见“文”,不见“人”,在指导时“人”与“文”成了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回归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上来,习作指导必须与儿童同行,与生活融合,与生命融合,在融合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活化习作内容,让教材内容生活化

作文在课程表上有较固定的时间,在教科书上有确定的内容,很容易被一些老师“程序化”。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习作过程往往被演化为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表现为:阅读习作内容——审清习作要求——讲解习作方法——范文引路——草拟习作——交流讲评。如此索然无味的习作,当然难于唤起学生的习作热情了。这样,有形的课堂将作文与儿童的真实生活隔离开了,学生的习作,就变成了一种技巧的培训,一种应试作文的训练。

习作教学紧扣教材并没有错,毕竟它是一个科学的训练系统。但是我们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要把课本中的习作内容回归到生活中。也就是要根据儿童的认知体系,用儿童的眼光来处理教材,用新课标的理念,让习作内容活起来。

小学课本中的习作内容大都是命题习作,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提的范围很广泛,在内容和形式上给学生很大的自由。教材编排的目的在于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要认真研读文本,清楚每次习作内容与课文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内容是“我的发现”,在联系本组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植物、动物、本地区的名胜等,还可以指导学生做实验,学种植……为写观察日记提供内容。第三单元课文主题是“中外童话”,在本专题后安排了学生写童话、讲故事的训练,习作就可以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当然教师要了解孩子们阅读了哪些童话小说,再举行讲童话、编童话的故事比赛。第四单元习作是在学生学习了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主题后安排了“我喜爱的动物”习作,教师应了解学生喜爱哪些动物,最好是他们饲养过,或是家中经常接触的,并进行动物饲养经验交流。

既要用教材,又不能囿于教材。教学时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进行补充与删减。如结合“六一”儿童节活动,学校的各项比赛,春游活动,班级学校的偶发事件,教师都要适时地激发情感,习作练笔,当儿童心情愉悦时,鼓励他们动笔抒发;当孩子遇到困难,愁眉苦脸时,启发他们直抒胸臆;当儿童焦急万分时,也别忘了用日记来舒缓紧张情绪。生活中有取之不断的源泉,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每一细节,写作资源就会源源不断。

二、优化习作指导过程,让习作成为学生实践中的一部分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交流的需要。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以感情著写的,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涌动着感情的溪流,掀动着感情的波澜。有经验的老师不仅善于煽情,更可贵的是能不失时机地捕捉生活素材,进行习作训练。

(1)让习作情境化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更要重视儿童真实的生命世界,强调习作内容的及时性,习作指导的生成性,随时随地地将儿童的兴趣点、兴奋点适时地进行放大,转化为鲜活的、动感的情境。让习作与生活同构,使作文与儿童一起成长。

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孩子从说到写顺利过渡。“我手写我口”,首先要让孩子开口表达。这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习作的设计上要注重创设一个有话可说的情景,让孩子充分地融入情境之中去体验、表达、交流、感受。然后将自己的经历或是感受写成作文。课堂上习作情境的创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当导游。为熟悉的家乡小景或是结合课文中介绍的风景名胜当一回导游。导者滔滔不绝,有条不紊;游者身临其境,兴趣盎然,双方各自其乐融融,再将自己的体验写下,何愁文章不生动。

又如当解说员。让孩子为一场正在进行的比赛充当解说员。比的孩子奋力拼搏,说的孩子妙语连珠。事后,亲历战场的孩子可以写比赛,解说员则写当解说员的体验,没机会参与的孩子则可以写评论,各取所需。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打电话、问路、接待客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创设情境,说写结合。课后,你如果问学生,孩子会天真地说:“不写出来,我的脑袋就要爆炸了。”“如果不写出来,我美好的想法就没有了。”是呀,要是我们的习作指导都能让学生达到不吐不快的内心体验该多好啊!

(2)让习作游戏化

习作教学的起点是儿童对作文的需要与兴趣,因而需要我们用童化的眼光,用游戏的形式去积极建构习作感悟模块。这不仅解放了孩子的精神束缚,还培养了孩子们自由独特的个性。

游戏习作的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

第一,创设游戏氛围。在开展每个游戏前,创设一定的神秘气氛,这样的氛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于是课堂上人人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想要一显身手获得更多的游戏机会。这样的心理活动的出现,正是游戏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学习观察、体验生活的重要手段。

第二,精心指导游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于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源泉,可光有材料还远远不够。如何将散乱的信息加工成一篇生动有趣、有条有理的文章就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游戏后,老师指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作文指导不露痕迹地贯穿在游戏的过程中。

第三,快乐主动作文。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了游戏的全过程,在开心的同时,也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感、畏难感,再加上老师的精心指点,循循善诱,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教师在游戏作文教学中要及时捕捉教学信息,适时做出调控,抓住亮点,生成精彩。笔者在一次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很深。

学校作文教学研讨课上,我模仿央视娱乐节目“幸运52”,设计了“成语模仿秀”。游戏采用男女二队分组对抗赛形式,分为四个模块:看谁会得多——成语接力赛;看谁学得像——成语模仿赛;看谁写得好——场面描写赛;看谁命得巧——命题比赛。要求学生在每一环节,仔细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动作以及观众的反应。

在这节课里,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我随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交流内心感受。当然,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意外”:游戏的第二个环节,男队给女队出了一个成语“抓耳挠腮”,女队的表演者尽管不停的“捏耳、搔头、挠腮”,合作伙伴仍然猜不出来。台下观众各种反应都有,欢笑声、催促声、议论声……甚至有个别观众小声提醒。这不仅是游戏中的一个高潮,更是一个难得的习作教学机遇。于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不失时机地启发引导:①在猜不出成语时,仔细观察台上表演学生的表情变化;②当表演者交流感觉,竟然说漏了嘴时,把自己作弊的事也说出来了,这时她的神情是什么样;③要指导学生提炼语言,怎样正确表达这一情景,如天机不可泄露、茅塞顿开、一时语塞、说漏了嘴……

(3)让习作活动化

静态的、教条的习作指导当然缺乏生气,然而不是所有的习作指导都靠情境渲染。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使习作活动化。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提出:写作是个性化很强的大脑体操,和写作者的经验累积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把自己融入儿童群体中来,与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感受,一起成长。在日常教学中,我喜欢和孩子们平等对话,和他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并且在交往过程中处处留心其生活的“原生态”,尽量让自己融入孩子们的世界。正是因为保持了这一颗童心,才让我捕捉到了许多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写作资源。

2008年,是奥运年,中华儿女为能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而无比自豪,到处都在开展喜迎奥运的活动。我就结合这一活动,要求学生们积级参与。由于学生们的感受深了,也乐于动笔,在“全国冰心杯征文比赛”中,有13人获奖。如我班的刘光斌在《我眼中的奥运会》中写道:

今年,是中国的最高兴的一年。因为今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我,一个小学生,我眼中的奥运会也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而发生变化。

过去,我本不喜欢体育,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是奥运会……

这学期,学校有奥运图片展,举行了奥运知识讲座,班级里举行奥运知识抢答赛。为了抢答,我上网查资料,问老师,请教同学……

我参加了学校运动队,参加了乒乓球队……3月17日集美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开始了,比赛那天,我第一场输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大厅里,心里想:“不能慌,要镇定。”老师在一旁又讲起了邓亚萍在奥运会上勇敢拼搏的故事。我就心里不紧张了,因为我还想参加奥运会,怎么可以这样呢?于是我就镇静下来了,我一会儿搓,一会儿挡,我发起了进攻。我夺得了集美区冠军。

实践证明,生活化的习作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有效的习作教学,使孩子们喜爱上作文课了,儿童的语言素养得到了发展,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多篇作文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 ■

猜你喜欢
习作儿童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习作展示
感悟三角形的高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