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形象比拟在《神经调节》一课中的应用

2009-04-29 07:17蒙细秀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蒙细秀

摘 要:手势形象比拟法用于《神经调节》一节的教学中,能将抽象繁杂的神经元结构、突触的结构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等重难点突破,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手势形象比拟 神经调节神经传导

手势形象比拟法是通过手势、动作进行的有效的、不可忽视的直观教学手段,它可以起到帮助组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突出教学重难点等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然恰当地运用形象生动而又直观的手势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乐于学习。

《神经调节》一节涉及到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反射弧的结构、兴奋的传导等内容,名词术语多,大多又需要记忆,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每次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是感到比较头疼、难教,可它却是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大知识要点,且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应用手势形象比拟法,就不仅能表达出语言和文字难以展示的内容,同时还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直观、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乐在其中,记住的知识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会更为深刻、更清晰,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下面,我就将自己在这节课中利用手势形象比拟法进行教学的一些做法进行归纳整理:

一、 比拟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分短而分支多的树突和长而分支少的轴突。通过挂图学习完后,学生对于神经元的结构仍然难以熟记,这时再通过手势加以形象化,让每个学生伸出手臂,张开手掌,一个神经元展现于眼前:手掌——神经元的细胞体;五指——神经元的树突;手臂——神经元的轴突。顺着一只手臂延长到另一只手的手指则可表示轴突末端的神经末梢,衣袖看成包在轴突外的髓鞘则与手臂一起合成为神经纤维。这样展示后,一提到“神经元”,学生会马上伸出自己的手臂,其结构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二、比拟突触的结构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通过突触完成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每个突触由突触前膜(即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构成。为了能让学生更形象地掌握,用手势展示为:一只手握拳——表示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另一只手呈半握拳——表示另一个神经细胞;再将两只手的拳扣在一起,一个突触的结构就跃然与眼前,学生在自己发出的 “噢”声中就记下了突出的结构。

三、比拟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

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以往,学生对于这一个特点很难想象,总弄错。在教学中,经过多次实践,我应用手势形象比拟的办法,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伸出一只手臂,握紧拳头——拳头一般打向别人,从而可表示兴奋是通过轴突传出去的(手臂表示轴突,拳头表示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伸出另一只手臂,张开手掌——就可以接受别人给的东西,从而表示接受兴奋的是细胞体或树突(手掌表细胞体,手指表树突)。这样,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体验,配合手势形象比拟的方法,学生们再不会觉得难记了,而且乐在其中,课间同学间还互相比划。

总之,手势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用教材、语言、挂图等不能替代和比拟的。教师手势的自如、生动、形象、贴切的运用,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还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