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I)生物试题分析

2009-05-06 03:35孙香芹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根瘤菌块根单果

孙香芹

下面利用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I)生物试题来分析高考题是如何利用生物教材来达到考纲中的能力要求的。

一、用“教材”“大纲”分析“试题”

第1题:

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 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 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 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的影响

D. 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1、教材中知识点:生物(必修)第一册62页“确定某种元素是否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溶液培养法。”

2、大纲中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考查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2)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学生“应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答题解析:试题以实验立意,直接设问,只要考生记住和理解了溶液培养法,A、B、C选项对正确选出D不会造成干扰,但考生在学习时要掌握、判断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素的实验能力。

第2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 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 人体内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1、教材中知识点:生物(必修)第一册24页“主动运输”;生物(选修)全一册6页“人体内环境的定义”;7页“缓冲物质对血浆PH相对稳定的影响”;14页“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2、大纲中能力要求:理解能力:考查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解答分析:根据主动运输的特点“被选择吸收的物质是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推断出葡萄糖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内环境的,且与题干“内环境及其稳态”含义不相符,所以A选项错;人体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也是内环境的温度,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C选项错;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而体液指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所以内环境与体液两概念不完全吻合,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别,所以D错;缓冲物质H2CO3/NaHCO3可与血浆中酸性物质反应和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参与来维持血浆的PH 稳定,即维持了内环境中PH 的相对稳定,所以B 选项正确。

第3题:

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

B. 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

C. 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

D. 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

1、教材中知识点:生物(选修)全一册34页,“共生固氮微生物”

2、大纲中能力考查:理解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解答分析:用教材中“根瘤菌在土壤中分布广泛,但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固氮”。“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供根瘤菌。”判断A、B选项错误并能推断出根瘤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所以,当植物被水淹时,土壤中氧气会减少,根瘤菌呼吸作用减弱,固氮作用减弱,C选项正确。根据植物矿质营养的吸收,大豆植株的生长所需的氮不可能都来自根瘤菌,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NO3-、NH4+,所以D 选项错误。本题的切入点是根瘤菌,但要准确作答必须将新陈代谢类型的判断,有氧呼吸,植物的矿质营养种类、吸收等相关知识与根瘤菌进行有机结合,考查了一个知识点的不同侧面。

第4题:

下列关于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A. 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

B. 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

C. 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来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教材中知识点:生物(选修)全一册24页“免疫缺陷病”;76页“病毒”

2、考纲能力要求:理解能力:“考查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解答分析:根据教材“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衣壳两部分构成。核酸位于病毒的内部,构成病毒的核心,核酸的四周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所包围。衣壳和核酸合称为核衣壳。有些病毒的核衣壳的外面,还有一层由蛋白质、多糖和脂类构成的膜,叫做囊膜,如流感病毒”。判断B 选项错误。77页“病毒的繁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通常将病毒的繁殖过程称为增殖”。这里的病毒是泛指,学生将烟草花叶病毒、肠道病毒代入其中即可判断A、C选项为错误。利用教材24页“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判断选项D 是正确的。此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点识记和理解的准确性。

第5题:

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1、教材中知识点:生物(选修)全一册20页“体液免疫”;生物(必修)第一册34页“细胞周期”

2、考纲中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解答分析:试题选项中都有“机体抗体浓度”的变化,分析得出“记忆细胞”一定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教材中“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反应,及时将抗原消除”。这一段文字中“迅速”和“更强”再结合“细胞周期”的定义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A 。本题将细胞分裂知识和免疫知识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第30题(I )

Ⅰ.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请回答:

取成熟的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投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入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试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煮沸后,b试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深,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Ⅰ将呈现出(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Ⅱ将呈现出 (加快、减慢)上升趋势。

1、教材中知识点:

生物(必修)第一册82页“其他激素”和17页“[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生物(选修)8页“[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考纲中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考查学生“用文字、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的能力。

(2)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学生“掌握考纲要求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并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3)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解答分析:就香蕉果实成熟变甜的现象,试题用图解的形式给出学生有二种未知物质变化的信息,学生可以从坐标图中读出I 物质从成熟X天到Y天下降,II物质从从成熟X天到Y天上升,在实验示意图B中学生看到两种物质的鉴定试剂,碘液和斐林试剂,结合课本中的实验,还原糖有甜味,再结合成熟现象即判断出I 物质为淀粉,II物质为还原糖。根据成熟的时间,两物质量的变化,便可推出两实验中颜色的变化。根据课本中乙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利用题干中给出的乙烯利的作用,第X 天喷施乙烯利肯定会加快成熟的速度,使I物质曲线下降快,II物质曲线上升快。

第30题II

Ⅱ.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和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级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组,理由是。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中知识点:生物(必修)第一册55页“光合作用的过程”;72页“有氧呼吸”;76页“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生物(必修)第二册68页“非生物因素”;86页“生态系统的成分”;87页“食物链和食物网”

2、考纲中的能力要求:

(1)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解答分析:

题干中给出的湖泊生态系统与课本86页的“池塘生态系统”一样,所以这个“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应包括阳光、水、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养料和无机盐。”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分析出湖泊污染的主要原因水中的养料和无机盐增多,而蓝藻的新陈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推出蓝藻爆发的原因应是水体富营养化无机盐(N.P)过多导致。

由于蓝藻大量繁殖,浮在水面上遮盖了阳光,导致水下光照不足,水草光合作用减弱,同时夜晚大量蓝藻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水中的氧气,所以导致水草死亡的非生物因素是光和氧。

由于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结合生成碳酸,会使早晨水中PH值小于下午,而白天蓝藻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还会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释放大量O2,使下午水中O2的量比早晨要高。可见只要学生掌握了蓝藻白天夜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再结合题中的设问,第(2)题的填空即可答出。

根据教材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可知,食物链的开始一定是自养型生物:生产者,就本湖泊生态系统一定蓝藻,再结合课本86页“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小型的浮游动物能以蓝藻为食,鱼又可以小型的浮游动物为食,人以鱼为食,根据食物链能量流动的原则,第二、第三空分别填浮游动物和鱼。可见本题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第31题

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

(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

(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为三倍体种子?为什么?

1、 教材中知识点。

生物(必修)第二册31、33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在实践中的应用”;48页“二倍体和多倍体”及“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49页“三倍体无子西瓜”。

2、 大纲中能力要求。

(1) 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学生“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2) 获得信息能力:考查学生“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 答题解析。

由题干所给信息,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为红色,且块根颜色由R、r和Y、y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共同决定,则推出红色块根的基因型有6种,RRYY,RRYy,RRyy,Rr YY,RrYy,Rryy;基因M 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则推出果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复果型的基因型有2种即MM,Mm。综上分析,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基因型共有12种。

根据无籽西瓜的培养原理,以二倍体为原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三倍体,必须通过二倍体人工加倍得四倍体,四倍体再与二倍体杂交才能得三倍体。所以(1)题步骤为:

①二倍体植株(rrYyMm)自交,得到种子。

②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体植株,基因型为rryymm ,并收获其种子(甲)

③播种种子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四倍体植株,基因型为rrrryyyymmmm ,并收获其种子(乙)。

④播种甲、乙两种种子,长出植株后,进行杂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基因型为rrryyymmm。

(2)根据(1)题的方式,若以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得到rrryyymmm,则根据自由组合规律母本的基因必须是RryMm,而前面已分析,红色块根复果型,共有12种基因型,所以不一定能够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此题的能力要求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具有很强的选拔性。

二、2009年高考复习的启示

1、回归教材,夯实双基。

题在书外,理在书内。从以上分析看出教材是命题的根本和基础,是知识的源泉。可以看出选择题的答案多直接源于教材,复习时一定把教材的知识点把握准确,做任何题都应在教材中找到根据及判断、分析的依据。

2、突出主干知识复习的同时,兼顾覆盖面。

在全卷有限的题量中,考查了三册书的主干知识:如新陈代谢,免疫、遗传和生态;又兼顾了调节微生物、生物工程、内环境、细胞、实验等知识的考查。可见在复习时要主干知识重点讲练,同时按着大纲中的知识点,又不能丢弃。从题的分布上看,三册书的分值分布相当,均在30%多,三册书的复习时间应合理安排,不能偏废。

3、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建立,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个考题可考查不同的知识点,例第1、2、30(I),也可考查同一知识点的不同侧面,例第3、30(II)、31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做好知识的迁移,找到知识的交叉点,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由点及面,全方位,多侧面,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做题时,将知识与题干中的信息做到有机结合,例第30、31题,最终达到大纲中要求的“能力立意”。

猜你喜欢
根瘤菌块根单果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鲜食大豆根瘤菌应用研究
三个李子品种叶片差异及与单果重相关性分析
接种苜蓿根瘤菌对西藏苜蓿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适合在南方种植的鲜食枣品种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木薯块根拔起的最大应力数值模拟及试验
药用植物珠子参新鲜块根DNA提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