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2009-05-11 08:52曾丽莲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小山羊板书情感

曾丽莲

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笔者在此就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导入语言的激趣性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它能像一个磁场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住,让学生的思维在撞击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如教《孔乙己》时,可从大散文家余秋雨的名言入手:“余秋雨说:‘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浙江省文化名城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今天绍兴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个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来客,招徕四方钱财。大家知道这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孔乙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20世纪20年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听听他的伤心故事吧!”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东风浩荡、万物复苏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耳边就仿佛听到了解冻的小溪淙淙地流淌,报春的燕子细细地呢喃;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春为人们所喜爱,为人们所歌咏。朱自清的《春》妙笔传神,历来传诵不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的导语,用诗一般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吸引人的导入语言是课堂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二、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胡适先生曾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作者既然赋予了文学作品以深厚的感情,那么,语文教师必须在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后,情动于中而形诸于言,准确传达出蕴含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人,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如过峦的风、入夜的雨,浸润学生的心田。教师应以饱含丰富感情的语言去渲染一种“心理相容”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语言的情感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语言应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气氛,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敏捷、兴趣才会浓厚。情深意切的教师语言,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投入,不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还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对于描绘百草园一节,笔者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了这幅“童乐图”,吸引学生调动情感,精神上超脱审美感受的愉快,净化灵魂,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生活;教学朱自清的《春》,以充满喜悦自然气息的语言,带领学生步入春的世界,领略春天盎然的生机;教学《背影》,以饱含深情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背影》中父爱的伟大,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打开了他们的感情闸门。以上种种无不使学生享受了审美的愉悦,诱发他们探求的激情,使其探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引起情感的共鸣,净化学生的思想情感。这些都应该归功于艺术情感的语言。

三、 插入语言的幽默性

处于指导地位的教师,如果一味地正儿八经地“传经授道”,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的不足,总觉得少了点生气。有时,在紧张而繁杂的课堂教学中,突然地不失时机地插入几句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插入语言的幽默,还能起到加深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把教学与幽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是重视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使枯燥乏味、抑郁沉闷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语文课少不了要在课堂上齐读或背诵,可是,常出现人多声音小的局面。这时,如果教师问一句:“你们都吃早餐了吗?吃饱了没有?”学生肯定会笑着回答。如果趁机要求学生再读,一定会大胜如前的。有个老师对学生打不好省略号而大伤脑筋,而有关知识已多次重复过了,在一次作文讲评时,他问学生:“你们见过小山羊吗?”有的学生回答说:“见过呢。”有的学生则抢着说:“电视中有。”这个老师接着说:“有的同学打的省略号,稀稀拉拉的,像小山羊拉屎——很难看!”又说:“希望你们不要做小山羊。”当时,几乎全班的同学都笑了起来。我想,这几句插入语言的幽默,或许会大大地减少“小山羊”在作文本上“拉屎”的机会吧。

又如教学《陌上桑》时,笔者说:“我讲一则外国幽默故事,听完后请大家谈谈它用的是什么样的描写手法。”然后笔者讲了故事:一位农夫的女儿长得奇丑,父亲让她去地里看玉米,乌鸦见了她吓得不仅不敢偷吃她家的玉米,还把前几天叼走的玉米送了回来。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有人说这是夸张手法。我说:“夸张是从修辞角度说的。如果从描写方法说呢?”学生立即领悟说:“是侧面描写。”接着,点明《陌上桑》是侧面描写的典范作品。这样,学生在笑声中轻松地掌握了该堂课的学习重点。

四、 板书语言的合理化

板书语言是课堂教学口头语言的转化形式,是口头语浓缩成的更为简明精炼的语言。如今多媒体教学虽日趋普及,但它仍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板书语言体现了教学意图,反映了教学内容的重点与知识结构联系。所以,板书语言应做到前后连贯,脉络清晰,言简意赅。若板书过多过繁,既失去了提示意义,又浪费时间;过少过简,则难以发挥作用。合理美观的板书语言吸引学生,但如果教师板书时东写西画,信手写完随手擦,很容易造成学生感官上的疲劳与笔记时的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地划分黑板的区间,形成合理的布局与使用习惯。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时,一般把黑板分成三个区域:中间较大一块书写新课的内容要素及知识结构体系,左边为基础知识点,右边一块用来随时书写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温故知新”的知识、重要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等等。这样的板书布置合理、鲜明醒目、整洁规范,是学生学习的一条捷径,它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要达到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语言既要有激趣性,又要充满生动的情感。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语言美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得知识,进而触发学生的热情,把“让我学语文”变成“我要学语文”、“我爱学语文”!

(责编雷靖)

猜你喜欢
小山羊板书情感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情感
小猴过河
台上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不识钟的小山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