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

2009-05-18 05:07完么草
甘肃教育 2009年15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教师

完么草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8(A)—0019—01

新课程改革不是一种简单的教材更换,而是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突破口的全方位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如果教师没有大量知识储备,是无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师不仅要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多层次、多领域涉猎知识,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做到驾轻就熟,做一个有实力的专业化教师,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一、在学习中成长,做一个学习型教师

1.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了一个有利的大环境。新理念的倡导,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材的变化,都要求教师改革授课方式。过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局面正在被打破,不仅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学生也在促进教师学习;教师不仅要用教材教,还要整合其他学习资源。新课程给教师留下了许多空间,要求教师用其他资源去填补。所以,教师要学会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2. 角色的转变是专业成长的起点。在新课程中,教师必须自觉改变自己的角色,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评价自己的教学方式,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扮演好新的角色,教学才能驾驭自如,才能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改变自我,真正走进新课程。

3. 师生是探究、学习的伙伴。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师生要互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教师既是学习的发动者,又是合作者,要求教师树立合作理念,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累学习的经验,使自己比过去更加聪慧和睿智。

4. 探索建立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资源意识,大力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习方式的改变上,要改变原来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师毫无疑问要充当学习方式改变的主角,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在研究中成长,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1. 在探究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研究学生的发展倾向,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氛围,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由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学习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利用原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即时发现问题,进行反思、交流,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注重对研究过程的评价,不断发现、积累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2. 提高对课程、教材的研究能力。课程整体设计能力、课程内容综合能力和课程标准研究能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整体高度把握课程,以科学知识整合资源,以教材知识技能体系编排教材,从而更好地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夯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在教改中成长壮大。

3. 在行动和思考中成长。新课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求教师将新的理念付诸行动,在行动中思考、探讨,在反思中提高效率。教师的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经。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能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更富有创意;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反思性教学”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有了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反思就会有充满活力的实践活动,并指导教师的教学行动,使之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把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推进教师的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