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大学生求职差异

2009-05-21 08:53李冰清
学理论·下 2009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

李冰清

摘要: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造成其差异的社会资本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个体角度提出了开发和利用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一些建议。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获得有很大影响,社会、学校、家庭、经济环境、专业、团体都可能影响到这一资本的获得。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积极扩充自己的社会资本,争取就业优势。

关键词:社会资本;大学生求职;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6-0111-02

一、提出问题

大学生求职作为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生及家长和政府都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迫切需要相关研究者做更多、更深入和更细致的研究。这是因为求职不仅对于大学生个人和家庭非常重要——在现代社会,“饭碗”的获得已成为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前提。而对于大学生求职问题,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差异,许多人从经济发展、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但却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社会资本。

在存在着同样或者近似相同的组织内部升迁制度安排的场域中,由于个人彼此间的学历与知识、家庭与社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个人的工作经验及能力等因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个人求职与就业的过程与结果也总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事实上,个人求职过程与结果差异的形成来源于不同个人在求职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以及由此采取的求职行动与结果总是存在差异,同样,提出并对所需人才进行筛选的组织所获得的信息以及由此采取的招聘与录用也总是存在差异。显然,个人能否获得“相对有利”的求职信息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有利”的结果可以被认为是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说是个人社会资本存量的考验。

二、关于求职的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社会资本理论对于求职研究,主要有以格兰诺维特为代表的“强弱连带理论”和以林南为代表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理论”,前者主要研究求职者如何通过人际网络或者社会网络资本来获得求职信息,而后者则研究求职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以及对这些资本的使用情况的判断。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认为,促成劳动者与其劳动岗位匹配的不是市场的调节,而是非正式的社会连带。格兰诺维特的研究实际上揭示了经济学关于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不完全性:在一个具体的劳动力市场中,关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信息不可能是完全的。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借助于某些“非市场”的渠道才有可能实现信息的传递。格兰诺维特的“弱连带优势理论”指出弱连带较之于强连带有更好的求职效果。其研究表明,在求职过程中社会关系网络而不是正式的市场渠道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社会关系网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意义或许更为重大。

美国新经济学家林南在研究中发现,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行动时,可以从自己的社会网络中获得对自己有利的资本,他据此提出“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理论”,并将社会资本定义为:那些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中,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得的资本总和。林南认为,不论是强连带还是弱连带,社会关系网络所带来的资本才是求职行为的重点,与有资本的个人产生关联是求职者得以在职场步步升迁的关键。换言之,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看,行动者要获得竞争优势不仅在其物质性资本、人力资本上的优势,更关键的在于其获得竞争优势的人脉——社会资本的拥有程度。林南的研究说明,个人的社会关系越丰富,相对所带来的工作机会也就越多,而且拥有丰富资本的人,这个关系也能带来更有价值的工作机会,林南称这类人际关系网络为个人的社会资本。

博特认为,在工作的竞争场域中,参与者是带着三种资本而来的,分别是财物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科尔曼则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结构中产生的一种特性,可以促成更多的合作行为以及因而带来资本”。

因此,从社会资本的观念来看,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并不仅止于个人的属性,更重要的是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职位,这种社会关系有助于个人得到相关信息的传递以及具有政治性力量的支持。

三、社会资本在大学生求职中的作用

随着本科教育的大众化,在专业界限模糊的作用下,就业信息将变得复杂起来。这意味着我国社会的学历层次在提高的同时(目前以本科为就业的临界水平),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在扩大。

(一)有利于降低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劳动力市场还不够完善,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因此,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缺乏公开性和易得性,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就用人单位来说:用人单位并不了解毕业生的有关素质、能力等个人信息;用人单位分不清毕业生各种证书的真假优劣;用人单位不了解求职者的真实求职期望。而对求职者来说:求职者不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求职者不了解用人单位承诺的可信程度等等。双方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大大降低了就业的成功率,使许多用人单位不能准确识别人才,也使大学生与许多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二)有利于获取就业机会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注重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他们不再是简单地在人才市场中推销自己,而是越来越多地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获得就业机会。大学生就业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寻找就业机会,如果得不到就业机会,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也只能待业。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业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就业机会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单位的意愿,如果大学生的社会联系网络中包括某个用人单位,那么,他获得该单位就业机会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增加,所以,就业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与大学生在求职中取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降低就业成本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无论是获取就业信息,还是获得就业机会,都是需要花费成本的,这里的成本是指在获取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过程中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拥有社会资本的大学生就可以直接从用人单位获取就业信息,这样,不仅减少了信息的传递环节,同时,也降低了财力的投入。此外,社会资本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减轻就业过程中的精神压力,减少精力投入。可见,社会资本在降低大学生就业成本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四、大学生增加社会资本存量的途径

(一)积极开发血缘关系中的社会资本

大学生的社会联系数量少,范围小,因此,基于血缘的社会联系就成了开发社会资本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大学生就业时,家庭成员及亲戚朋友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都有可能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本,获取大学生就业的相关信息来帮助大学生就业。但是亲朋的亲疏关系与他

们对信息的获得影响不一,格拉诺维特就曾发现,在个人寻找工作时,对他找到新工作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是通过他的关系密切的亲戚朋友(强关系)而获得,而是通过他的一般亲戚朋友(弱关系)而获得的。另外,基于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系还具有高稳定性,强意愿性,易交流等特点,因此,它也是大学生各种社会联系中比较容易开发的部分。开发这部分社会资本时,大学生要在父母的协助下多组织和参加家庭聚会,并主动与亲属保持联系,多交流感情,提高这部分社会资本的维护系数。

(二)积极开发利用校友资源

大学校友之间所建立起来的相互支撑的关系网络,在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好校友这一社会联系,对于一个人的求职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它将成为大学生拓展社会资本的另一个途径。开发校友社会资本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多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打破年级、院系的界限,扩大同学圈的范围;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加入各种学生组织,这些都是扩大同学圈的有效途径。这样的同学圈形成了一种潜在的社会资本。所以,当同学圈中的一些人工作后,这种联系就会转变为大学生的就业社会资本。

(三)发挥各种组织、团体的作用

这种团体主要指学校内部的各种组织,如校、系学生会、各种学术团体、社团等,还有很多非正式组织,如老乡会、俱乐部等。一个人参加某一团体活动,不仅可以为他积累一定的人力资本,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他的关系网络,他可以突破班级、宿舍的空间限制,与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建立关系,同时,学校社团还与其他学校和社会(公司、媒体、社区等)有直接的联系,这种社会联系的范围较广。这些组织和团体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相互联系的平台,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加入各种组织和团体,创造与其他成员联系的机会,并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大学生的社会联系,积累社会资本。

(四)积极加强社会交往

大学生要拓展社会资本,不能单纯依赖于学校或各种组织,还要独立地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探索,扩大社会资本。如到社会上兼职,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充分利用实习机会等等,在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同时,可以弥补大学生自身缺少社会联系的缺陷,提高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维护系数。

五、结论

社会资本拥有量的多少对大学生求职、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有很大影响,社会资本存量的差异影响大学生求职过程,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前人已有结论,但我还想强调这一点。比较研究已经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快慢,不仅取决于一个国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个体素质,还取决于连接个体人力资本的社会资本的质量日。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获得有很大影响,社会、学校、家庭、经济环境、专业、团体都可能影响到这一资本的获得。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也应该积极扩充自己的社会资本,争取就业优势。作为学校,对学生获得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