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项目纳入素质学分的实践创新

2009-05-21 08:53
学理论·下 2009年3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实践创新

陈 婷

摘要:勤工助学不仅能消除大学生的物质贫困,而且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勤工助学纳入素质学分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就业竞争力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还结合实例,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纳入素质学分进行了实践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勤工助学;素质学分;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6-0152-02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的,以获得报酬、培养自立及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服务或劳动。勤工助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素质教育全面铺开和市场经济大潮的产物。新时期勤工助学的意义不再局限于消除大学生学习、生活上的物质贫困,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勤工助学活动项目纳入素质学分的重要意义

素质学分是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是一种综合评价学生素质的方法,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合理的素质学分不仅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为学校评奖评优及用人单位遴选人才提供客观依据,而且能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如今,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毕业生时,除看学习成绩外,更是有选择地对政治素质、创新意识、进取心、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但目前多数高校的“综合测评办法”在指标体系上都把德育、智育、体育作为三个基本指标,并对应成相应的分数。这种“综合测评成绩辅分+智育分+体育分+奖惩分”的框架体系已经无法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提供比较具体的依据,容易造成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我定位的错位。因此,建立科学的素质测评体系、做好测评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勤工助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得到并将一直得到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及高等院校的重视。“倡导和组织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获得合法报酬,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勤工助学活动项目纳入素质学分的调研分析

将勤工助学活动项目纳入素质学分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表现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许多方面。例如,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心理健康、就业竞争力及构建和谐社会等。笔者结合工作需要,抽样调研了部分学生群体。他们普遍认为,勤工助学活动项目纳入素质学分体系能够:

(一)知行合一,培养高尚情操。思想道德教育是教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也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服务等方式,感受着奉献带来的快乐,体味着许多人生真谛。首先,培养了大学生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美德。通过勤工助学,大学生可以感受到美丽的校园、干净的教室、整洁的图书等和谐的环境都是管理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得来的,从而更加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尊重社会公德,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其次,培养大学生勤俭自强的品德。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取得报酬,从中可以体会到国家、社会和父母培养自己的不易,更加勤俭节约,自强自立。最后,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勤工助学能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加深认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将勤工助学纳入素质学分体系后。同学们普遍反映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很大提升。因为大家意识到参加勤工助学不仅能自力更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更是对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一种锻炼。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因为中学专业基础较薄弱、知识面不够开阔、无力购买电脑等昂贵学习工具等原因,专业理论学习尚可,专业实践能力往往不足。一项调查显示,60.7%的学生认为参加勤工助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锻炼个人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同学们将所学专业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召开座谈会、汇报会,影响带动更多的同学自发地参与到勤工助学活动中来。

(三)自我肯定,培育健康心理。高尔基说过,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大部分贫困生都认同这一观点,他们拒绝“等、靠、要”,相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可以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但也有部分贫困学生无法摆脱贫穷带来的自卑、胆怯、自闭甚至仇富心理。在调查中,有74.9%的学生觉得勤工助学是一种自强自立、锻炼能力的好方式,应该大力提倡,但也有20%的学生认为参加勤工助学会很没面子。贫困学生虽然获得了学校资助与教师关心,但容易因为自身经济条件、学习压力、人际交往而产生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不足等方面的思想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是成才的内在动力,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因此,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既要做到“物质扶贫”,也要做好“精神扶贫”。

(四)创新载体,增强就业竞争力。勤工助学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较之其它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更接近现实、接近社会的特点,它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参与就业竞争的有效载体。在与公司、社会的接触过程中,贫困生们了解社会,也体会到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与那些整日呆在象牙塔里的同学相比,他们对工作的理想和就业意向更加贴近实际,能够以一个正常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未来。他们比那些怀着过高期望的同学更容易快速地调整心态,找到适合的工作。不仅如此,勤工助学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有利于他们丰富社会阅历,增长社会经验,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目的,进而完善了能力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满足了企业用人需求,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

(五)集体归属,营造和谐社会。大部分学生虽然对勤工助学有着正确的认识,但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分别来自于不同方面。30.2%来自于学习,18.5%来自于社会交往,9.9%是心理上的压力,4.9%是舆论上的压力,8.0%是其他方面。将勤工助学纳入素质学分体系后,勤工助学的内涵得以提升,形式得以拓展。由贫困学生自发组成的“勤助中心”,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实践创新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初探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公益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