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经贸类专业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讨

2009-05-22 09:22廖福英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国际金融业务员外贸

廖福英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涉外经贸类专业的国际金融教学内容存在体系庞大、组织顺序偏离外贸合同的执行过程的弊端,提出了优化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的思路: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精简教学内容;遵循行动导向原则,根据工作任务及执行过程合理序化教学内容;取材于金融机构网站,使教学内容与工作环境“零距离”。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内容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高职院校要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国际金融课程是高职院校涉外经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多年以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涉外经贸工作的需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一直致力于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目标定位

(一)课程性质。国际金融课程是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等涉外经济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业务员及全国外销员等职业资格考试的指定内容。国际金融课程对于涉外经济贸易类的学生金融意识的养成,以及将来利用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促进贸易合同安全执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项目实训、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熟悉汇率变化对进出口业务的影响及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具备识别汇价的能力;掌握外汇交易的品种和外汇业务的主要内容,具备应用外汇业务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能力;了解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掌握进出口贸易融资的业务种类和流程,能规范执行贸易合同并提高经济效益。

(二)课程的难点。外贸业务活动要求外经贸从业人员既要熟悉本公司、本产品的信息,也要关注汇率市场及影响汇率变化的相关资讯;既要关心宏观经济的发展动态,又要了解企业的具体运作过程。因此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比较复杂、抽象,高职学生普遍形象思维较强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单纯的陈述性知识介绍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二、传统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内容总体上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未形成国际商务职业教育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体系庞大,且过于强调陈述性知识。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外汇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融资实务、国际金融机构等知识模块。根据对外贸业务员的调查发现,传统教学内容体系中的一些知识模块与外贸公司一线工作的具体业务关联度不大,例如,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部分。这些内容理论性强,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宏观经济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理解并应用,且在实际业务中通常为外贸集团高层管理人士所用。一般的基层业务员缺乏应用这些理论的机会。而高职院校中的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外经贸企业培养应用型、操作型的一线人员。因此上述教学内容理论知识比例过重,缺乏针对性,违背了“必须、够用”的原则,脱离了国际商务职业教育的目标。同时。原来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侧重解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忽视了工作过程知识的介绍,弱化了“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组织顺序偏离外贸合同的执行过程。传统国际金融教学内容的排序脱离具体外贸业务的工作环节。教材的编写顺序通常是外汇一国际金融市场一国际信贷(对外贸易信贷、出口信贷等)一国际金融组织一国际货币体系。而实际业务中,外贸业务员首先要进行资讯收集,主要包括汇率行情与银行提供的信贷服务价格和内容,以此作为对外报盘的依据。其次进入合同执行环节,在此期间关注外汇汇率的变动情况,择机利用外汇交易或其他方法进行外汇风险管理,同时还可以利用银行提供的融资工具缓解资金压力。在合同履行末期,外贸企业通常与银行密切接洽,商谈贸易融资事宜。在一般贸易项下外贸企业的业务员在经营活动中极少直接与国际金融机构发生业务联系。因此原来的教材未按照外贸合同业务开展的进程组织知识模块,学生难以将金融知识与工作过程融合,难以体验外贸业务员的工作过程。不利于他们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

根据在校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和实际工作的验证,笔者发现由于传统的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存在弊端和教学组织方面的原因,学生虽经过了系统的课程学习,但仍普遍对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感到很茫然。

三、国际金融教学体系内容的改革

为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被调查者包括毕业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外经贸工作人员,其他高职院校毕业的外贸公司的管理人员、一线岗位员工以及曾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过国际金融课程的学生。针对岗位需要和历年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笔者从以下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优化:

(一)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精简教学内容。根据就业为导向原则和高职生的文化基础及未来外经贸职业岗位的需要,摒弃了实用性不强、内容抽象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部分;按照务实原则,精简了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信贷知识模块;融合涉外经贸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体现了“必须、够用”的务实的职业教育理念。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国际贸易融资、外汇汇率、外汇交易与外汇风险管理、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等,基本上围绕外贸企业一线员工的业务范围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在注重陈述性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兼顾了提升学生信息采集和分析处理工作任务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强化工作过程知识的介绍,重点描述“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在内容和学时方面保证学生行动能力的锻炼,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39%(见表1:国际金融教学内容设计)。

(二)遵循行动导向原则,根据工作任务及执行过程合理序化教学内容。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实施与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行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学生为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学习,行动即学习。

笔者对外贸业务员工作过程中涉及的国际金融学知识范围进行了研究,选取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外贸业务工作所具

备的综合能力的金融知识并将其序化,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模块,将传统的国际金融学科结构的内容融入外贸业务员工作过程结构,按照外贸合同执行进程组织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工作,并结合其他课程进行授课。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商务单证,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将金融知识融入四个工作任务中:进出口商品的报价换算一选择外汇交易品种规避外汇风险一寻求合适的出口贸易融资工具一寻求合适的进口贸易融资工具。

在课堂教学表达形式方面,抛弃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借助情景剧的形式,设置了外贸业务员和部门经理两个角色,将贸易金融问题融入部门经理和外贸业务员场景对话中,以外贸合同履行过程为主线,利用经理向业务员部署工作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习金融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排序,有利于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体验外贸业务员的工作过程,并能根据自身经验有效地建构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素材源于金融机构网站。改革后的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除了结合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还特别注重在取材方面力图与工作环境实现“零距离”。例如,在编写“出口贸易融资”和“进口贸易融资”知识模块的过程中,选取了我国开展贸易融资和外汇业务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国银行作为主要的素材来源,精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网站中“企业金融服务”栏目内容,各种融资工具的业务流程完全引用银行规定的流程。同时,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提供的信息,组织教学内容中的最后一个模块“我国外汇管理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简介”。这样教学内容基本能与职场实现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尽早适应市场规则。

四、改进建议

由于金融体制不断变革,金融实践的创新层出不穷,国际金融教学内容的优化必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编写往往滞后于实践,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任课教师必须经常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力求与时俱进。

另外,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必须通过持续的教学活动过程才能得以检验和优化。以工作任务驱动为主线构建的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结合必要的教学硬件和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最终目标。因此国际商务学院应该根据学院、系部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以促进教学内容体系不断优化,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责编郝勋)

猜你喜欢
国际金融业务员外贸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区绮雯:水城魅力·环湾之芯 洞见国际金融岛的湾区竞争力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再见,业务员!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农资业务员的市场初体验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