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途径

2009-05-22 09:22韦胜强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工学师资职业院校

韦胜强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促进学校软硬件建设,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职院校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可以促进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效益。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主要有:解放思想,营建环境;校企合作,共同发展;改革创新,形成机制;加大投入,形成合力;完善管理,建章立制。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途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积极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拟对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途径作一探讨。

一、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能够促进学校软硬件建设,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办教育,对教育的投资非常有限。经费的不足导致职业院校教学设施、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严重不足,从而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而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设施、设备,利用企业兼职教师,通过整合校企教育资源,有效解决目前职业院校投入不足的问题,促进职业院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率的提高

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而言具有诸多益处:第一,有助于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第二,可以使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高,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第三,可以增强信息判断力,从而有助于找准职业定位;第四,增加工作机会,实现实习就业一条龙;第五,增加对社会的体验,同时增加一定的收入。

(三)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具有职业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的“双师型”、“职业型”师资不足,使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和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学校的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职业锻炼,从而弥补职业技能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当兼职教师,从而解决技能教学师资不足问题。由此,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可以为职业院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四)可以促进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效益

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效益。一方面,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可以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技术开发、项目策划等,从而促使企业加大改革力度,增强企业的活力;另一方面,大批职业院校在校生直接到企业学习训练,可以为企业提供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从而减少企业的培训支出,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解放思想,营造环境

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机制。应将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心任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合理安排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任务、内容、时间、经费、场地设施、技术和师资条件以及劳动报酬等环节。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营造有利于工学结合的社会环境。大力宣传工学结合的典型经验,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广大职业院校和社会各界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今后,在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等重大职业教育工程项目中,应把是否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作为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对于在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方面做出成绩的职业院校,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表彰。

(二)校企合作,共同发展

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必须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建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首先,职业院校应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应注重探索创建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在管理制度和合作机制上下功夫,注重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职业院校应根据学校、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可采取人力资源共享、共同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互派教师模式、项目合作等有效形式,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富有活力。其次,企业应高度重视和支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并把它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积极为学校提供教育教学实训环境。同时,企业也可以将自己的技师派往学校提供教学服务,参与学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与改革等。通过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改革创新,形成机制

应以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不断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便于普及推广和运行顺畅高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制度。一是加快教学模式改革。职业院校应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应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二是加快教学内容改革。职业院校应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大胆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调整更新内容,特别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增加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时数。三是加快教学方法改革。职业院校应大胆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尽快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做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技能、工艺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可采取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大投入,形成合力

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如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教育设备设施更新、技术开发等都需要投入,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作。首先,作为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体的学校,应加大投入,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作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受益方的企业,应主动加大员工培训、技术开发、生产设备设施更新的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锻炼和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再次,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特别是重点建设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培训职业师资等,同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学,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有力促进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

(五)完善管理,建章立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应完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办法,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例如,探索学生双学籍管理制度,即学校教学学籍和企业实习学籍;建立校企联合评价制度、专兼职教师互动制度、企业对学生奖惩制度,等等,规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其次,国家为企业提供政策优惠,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开展工学结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明确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的责任,同时,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将企业支付实习学生的报酬以及相应的实习投入计入生产成本,予以税前扣除。鼓励企业将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教育培训经费用于实习的支出,计入教育培训经费总额等。再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应进一步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通过建章立制,为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营造良好的环境。

(责编胡佳)

猜你喜欢
工学师资职业院校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盐工学人
——李 琦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工学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