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的虚实相生艺术

2009-05-25 03:15田小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5期
关键词:赤壁赋实景赤壁

田小华

“文章憎命达”,用在苏轼身上再恰当不过。公元1082年“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的苏轼,泛舟赤壁。于一贬者一悲客一扁舟一荒隅的狭小境地,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嫁接时空,串缀经纬,写出了旷世美文《赤壁赋》。鉴赏此文,我觉得较之于磅礴的文笔和深邃的哲理,文中虚实结合产生的空间张力美,更令人回味无穷。

拘泥、呆板是散文写作的大忌,轻灵、洒脱实大家高格。作为游记,虚实结合就是在移步观景的同时,全方面发散审美主体的感官系统,启动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机制,在纵横捭阖的笔触中写景状物,体貌传神,以创造气韵流转的意境张力空间。

苏轼就是一位擅长将虚与实这一对美学范畴的写作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一代文学大家,下面我们不妨屏息细品,赏鉴其虚实结合衍生的张力美。

一、实景造境,为虚写情意张本。

《赤壁赋》开篇就丹青着墨,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以秋水、明月、清风为实象的秋江月夜图。“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自露横江,水光接天”,……诗人以实景素描的眼光,运用夸张的手法,赋之想象,描绘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夜景。月圆之日,与客人一起泛舟江上,赏月、饮酒、诵诗,陶醉在羽化成仙般的超然之乐中。上有明月当空,下有浩瀚长江,中有清风拂面,视野宽广,当真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秋江无月明”!这里,诗人画山绣水,以景造境,构境创意,为下面虚写宇宙观和人生观的情感作铺垫。

清代方苞读到《赤壁赋》时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藐不可攀。”作者处在建功立业的壮年时期,却蛰居黄州这座江北小城,且年近半百,望着“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长江,“乱石穿空”的赤壁,“折戟沉沙”的古战场,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处在生命低潮之中的苏轼排遣愁绪于赤壁美景,在赤壁泛舟中,以宏大的景境空间跨越时空局限,表达内心的哀与乐,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

二、虚景描绘,拓宽意境空间。

《赤壁赋》中除了相机式所摄之实景外,还有大量已逝之景、想象之景,甚至虚幻之景。我们看,“渺渺兮予怀”,诗人的思维再一次发散,视域又一次拓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寄蜉蝣于天地”……鱼虾,麋鹿、飞仙的想象描摹,甚至文中吹洞箫的“客”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客人”吹起了忧伤的洞箫,作者听见了“如怨如慕,如诉如泣”的洞箫声,感受到幽壑潜蚊、孤舟嫠妇那深深的哀伤,这是时空之外的哀伤。所以,作者就和“客”(其实是作者另一个心态的载体)展开了一场伟大的人生价值大讨论。“客”由眼前的江山胜景,跨越遥远的时间,想起曾经在此“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今灰飞烟灭的曹操,虚拟了无限的景物空间,拓宽了意境。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刘勰),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客观实景。却也被浓墨描绘,从游记的角度和接受心理学看,这是虚景描绘,它在更大的空间上对客观实景作了有效补充,塑造了更阔大的意境。展现出苏轼“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的写作胸襟!我们也惟有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和把握文中文字符号所描摹的想象无垠的艺术画面!

三、虚写情感,升华全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赤壁赋》宏大的景境之后,依附着苏轼喷涌的情思哲理,它不仅画龙点睛,升华了全文,为这篇千古美文注入思维的灵魂,更在情思与哲理的虚写中,铸造了全文洒脱飘逸张合无限的艺术境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借助于主客的对答,水、月的类比,诗人在一次记游中向我们阐释了变与不变的道理。针对“客”的观点,作者放飞思想,驰骋古今宇宙,从长江流水的“逝”与“往”,月亮的“盈”与“虚”的辩证关系中,归纳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原理,坦露了他人生短促的叹息,以及旷达乐观的情怀!最后,“客喜而笑,洗盏更酌”,且“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也就是说。在穿越古今、漫游天地之后,作者抛弃了失意的哀伤。只留下豁达与超然,当真应了林语堂对苏轼的那个有趣的评价:“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这场跨越时空的哀乐哲理讨论,必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热爱生命的人们。

苏轼在《赤壁赋》中抒写出的“宠辱皆忘的清冲淡远之怀,浮生若梦的醉月乘风之想”,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螺蛳壳中做道场,果壳里看宇宙,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清风、明月、腾蛟、蜉蝣、曹操、飞仙,既是眼中之景,更是心中之景!哀吾生,托遗响,喜而笑,情由景生,以情淬景,类比联想,夸张想象,尺幅凸现江河峰岳之形,片纸吐纳秋水长天之情,描绘实景是虚写情意的前提,虚写情感是客观景物的升华,虚实相生的空间意境张力美,成就千古美文,使《赤壁赋》有着久而弥笃的艺术美,传达出中华文学艺术范畴中虚实相生的美学张力,令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赤壁赋实景赤壁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
睡仙亭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第四届20强+1实景家装节开幕
宝马首次在中国实景演示高度自动驾驶技术
随便走
你是电影《赤壁》中的谁
“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