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和现实的五四精神

2009-05-25 02:20本刊评论员
民主与科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民主现代化

本刊评论员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进步运动,也是一场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中国,20世纪以降一切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新事物,都自“五四”始。五四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爱国、进步,是“五四”志士在内忧外患中为救亡图存发出的呐喊。“五四”爱国精神和行动,表现为对历史潮流的认知,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对社会丑恶现象的强烈痛恨和对正义事业的奋不顾身的投入,对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和对振兴中华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

民主、科学,是“五四”先驱在民族迈向现代化起点发出的深切呼唤。“五四”先驱请“德先生”、“赛先生”来中国,“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对中国几千年皇权统治遗留的专制、迷信以及旧思想、旧文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批判,振聋发聩,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翻腾激荡的漩涡,从某种意义上一直与“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的步履和命运紧密相连。

历史不仅是实际发生过的事件,而且还是人们对这些事件的思考,以及对这些思考的思考。正是通过这样的反思,历史才是理性的,在不断探求中走向更为合理的前进方向。在中国现代史上,很少有一个历史事件,像五四运动那样被国人在回顾纪念中不断研究思考。五四运动已经过去90年了,中国思想界对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的探讨、认识一步步深入,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认识也在社会实践中一步步深化。

90年间,中国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大路。在新的征途上,“五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精神支柱,将始终激励后人为国家富强而奋斗。90年来的中国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更懂得“五四”先贤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的弥足珍贵。中国社会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现代化,而民主与科学精神则贯穿其中。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在全社会崇尚科学精神,倡导科学观念,普及科学文化。这是中国人民在历经胜利和曲折后形成的共识和信念。使民主、科学从口号成为社会生活中实际的制度保障,是“五四”先驱者们留给后人的一项历史任务。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的使命仍任重而道远。

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惟有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脚踏实地地进行经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把我们自己的事办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画卷上描绘更新更美的蓝图,实现先驱者为了中华之腾飞的理想,这是我们对“五四”最好的纪念。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民主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中国式民主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我的女巫朋友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